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為什麼你對待孩子這么好

為什麼你對待孩子這么好

發布時間: 2022-10-19 21:11:51

1. 世界在懲罰不尊重孩子的父母!這7個表現,是你對孩子最好的尊重

文/霓裳

一位媽媽曾跟我哭訴,她的兒子以前很聽話,學習成績也不錯。但是,從六年級下學期開始,兒子就變了。從開始不聽媽媽的話、頂嘴發展到討厭父母,拒絕與父母溝通,處處與媽媽對著干。

兒子明顯的變化是從疫情在家期間開始的。原先,各門功課一直全優的兒子,在上期末考試時,有兩門功課變為「良」,媽媽忍不住說了他一通。沒想到,兒子立即頂撞了媽媽。

後來,媽媽一開口說話,兒子就不耐煩地捂耳朵,並叫喊著讓她「滾」。

如果媽媽叫兒子寫作業,兒子故意幾天不寫;媽媽不讓兒子玩手機,兒子就偏要捧著手機不離手;媽媽要打兒子,沒想到兒子竟然還手,甚至掐住了她的脖子。



現在,媽媽非常焦慮。可她又不敢管兒子,擔心他會走極端。

而兒子對媽媽也越來越不尊重,他不僅對媽媽發號施令,而且還直呼其名,成天以命令的口氣對她說話。

兒子還說,以前媽媽就是這么對自己的,現在他要報復。

媽媽覺得非常委屈,她說自己一直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兒子身上,對兒子付出那麼多,沒想到卻得到這樣的結果。

可以說,這是在中國家庭里很常見的一種現象,許多父母為孩子操碎了心,孩子卻一點也不懂得尊重父母。父母想不明白,這究竟是為什麼?

我跟這位媽媽聊了許多後,才發現,她是一位非常焦慮的媽媽,從小到大一直對兒子有著很強的控制欲,兒子所有的大小事都要按照媽媽的意願和安排來做。

這位媽媽從小就被嚴厲的父親意志侵入,童年過得很不快樂。兒子出生不久,她便被診斷出抑鬱症。家人因此要十分顧及她的感受,順著她的感覺和意願。

兒子從小其實是活在媽媽的意志里,他自己的意志被嚴重忽略了。所以他完全體會不到被尊重的感覺。

但媽媽卻根本感覺不到自己的控制欲,她認為自己總在圍著孩子轉,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愛孩子,在為孩子好。

比如,從小她就對兒子照顧得無微不至,什麼都為兒子做得好好的。一直到現在,兒子的東西都是媽媽在收拾,房間也是媽媽整理,找不到東西都是喊媽媽。



她不知道,自己所做的這些,其實是在以自己的感覺來對待兒子,覺得兒子照顧不好自己,離開她就不行。

這種對兒子的過度照顧和保護,既是一種溺愛,也是媽媽控制欲的體現。溺愛,其實是在否定孩子的能力,這也是對孩子的一種不尊重。

媽媽告訴我:「我為了不讓兒子玩手機,周末和節假日一有空就帶他出去玩。甚至為了讓兒子增長見識,我每次出國都想辦法帶著他一起去。我從來不逼他,因為我不想讓我父親的教育方式在兒子身上重現。」

表面上,她對兒子的教育方式與父親不一樣,但其實,兩者在本質是一樣的:都沒有看見真實的孩子,也沒有真正尊重過孩子。

媽媽不知道,她對兒子所做的,其實只是在滿足自己的內心需求,卻不是兒子內心的需求。

把別人不需要的愛強加給別人,這並不是真正的愛,而是專制。 專制的愛和溺愛,在本質上都是對人的不尊重:明明你行,我卻覺得你不行。

這個世界正在悄悄懲罰不尊重孩子的父母

曾看過一份調查,孩子心中最尊敬的人是誰?調查結果顯示:

更遺憾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不僅沒有提升,反而一直在下降。

著名 社會 學教授龍建剛曾就子女不尊重父母的 社會 現狀,發文追問:我們如此深愛我們的兒女,他們愛我們嗎?

為了孩子,我們的父母傾其所有,殫精竭慮,到頭來卻收獲了一個個冷漠、自私的白眼狼。為什麼?

因為我們很多父母一直沒有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從小沒有真正發自內心地尊重孩子的個性特徵和想法。

他們總是無意識地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物品,對孩子展現出強烈的佔有欲和控制欲。


比如:

所有這一切,都是對孩子獨立人格的不尊重。

很多父母覺得自己做的這些,都是在為孩子好。自己曾犯過的錯、走過的彎路,不想讓孩子再重復一遍,於是一點一點地剝奪了孩子應有的權利和尊嚴。

如果父母不曾尊重孩子,孩子自然無法學會如何去尊重他們。

於是,這些孩子雖然身體和力氣在變大,心理卻停止長大。他們變成了 「巨嬰」, 把父母當保姆,不懂敬愛他們,甚至成年後一邊啃老一邊嫌棄父母。

他們的父母卻沒有意識到,這樣的結果正是自己的行為造成的。

當父母的愛充斥著控制和輕視,只會把子女越推越遠。

上述那位媽媽後來也發現了這一點。有一天,她再一次指責兒子不尊重自己時,兒子反唇相譏道:「你有尊重過我嗎?」

在隨之爆發的「母子大戰」中,兒子終於把多年來對媽媽的不滿全倒了出來。

她才知道,從一年級起,兒子就覺得媽媽在整自己:

拿他和別人比較,在其他家長面前說他不好,外出 旅遊 也在「整」他,不允許他反駁……

所以,他要報復!

這回讓媽媽大感震驚。

孩子不懂尊重父母,往往是父母沒有提供一個好的環境讓孩子學習如何尊重他人。如果你一直沒有用尊重的方式來對待孩子,孩子也就沒有機會來學習如何尊重自己和他人。

有人可能會有些困惑:如果孩子不想學習,只想玩手機,難道你也尊重他?

這里就要分清尊重和溺愛的區別。所謂的尊重,是指在有利於孩子成長的大原則下,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意願,而不是放任他的行為,讓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而溺愛孩子,卻是無原則無底線地滿足孩子,或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放任不管。

太小的孩子還沒有足夠的是非判斷能力,此時,父母對孩子的尊重應該是引導式的,而不是放養式的。

比如,孩子只想玩手機不想學習,是因為父母從小沒有正確引導而造成的。溺愛孩子的父母會覺得只要孩子高興就好,任由孩子玩手機,甚至有些父母為了孩子不吵鬧,直接給孩子手機玩。

而尊重孩子的父母,會根據孩子在不同階段的發育特徵,在不損害孩子 健康 成長的前提下來制定孩子玩手機的規則,他們既不過分限制孩子玩手機,也不放任孩子,而是引導孩子正確處理好手機與自己生活、學習的關系。

如何引導孩子學會尊重他人?

在正面管教里有一個和善而堅定的說法。假如孩子頂撞你,跟你大聲吵鬧,和善而堅定的做法就是離開這個現場,讓自己冷靜下來。

等雙方冷靜之後,再找孩子溝通,告訴他:

雖然我們不能強迫別人用尊重的方式對待自己,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尊重自己。尤其是在孩子面前,父母要先尊重你自己,才有能力去學會如何尊重孩子,給孩子樹立好的學習榜樣。



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的父母,往往會有以下幾種表現:

一、和孩子一起玩時全情投入

玩是孩子生活的重點,孩子在玩中邊學習邊成長,他們會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如何與他人和環境進行良好的互動。父母全情投入地與孩子玩,就是對孩子的尊重。心不在焉與敷衍,會讓孩子體會不到被尊重,感覺到自己不重要,同時也學會了敷衍。

二、不拿孩子出氣

如果父母總拿孩子出氣,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沒有價值的人,甚至是父母的累贅。弱小的他們即便感到委屈,也不敢反抗,只能壓抑自己的感受,小心翼翼地看大人的臉色。他們長大後也學會了這種拿弱小者出氣的方式,甚至還會讓父母看自己的臉色。

三、接納孩子與自己不同的個性和做法

比如父母自己是急性子,但同時也能接受孩子的慢,而不會強求孩子與自己的節奏一致。這樣,孩子也將學會尊重別人與自己的不同。

四、鼓勵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尊重孩子的獨立思想,讓孩子在表達中漸漸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獨立觀點。即便孩子的觀點聽起來十分幼稚可笑,甚至是錯誤的,但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就給孩子機會,讓他自己去發現、總結和領悟,這樣的孩子會成為一個有主見不盲從的人,同時也學會了如何尊重別人的想法。

五、認真傾聽孩子

在孩子說話時,放下手頭上的事情,專注地聽他說話,並做出積極的回應。無論孩子在說話過程中表現得多麼詞不達意,也不會去打斷他,而是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並對孩子提出的各種問題都很認真地回答。這些,都能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在乎。孩子也願意向你打開心扉,在更深的了解中增進彼此的感情。

六、信任孩子,給他獨立的空間

相信孩子能處理好自己的事,並給他獨立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不對孩子指手畫腳。對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鼓勵孩子放手去做,並允許孩子犯錯和失敗,這樣孩子才能從試錯中學習並挑戰自己。被信任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出自己值得信任的一面。

七、答應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

認真對待你給孩子的承諾,不要覺得孩子小,就可以隨意忽悠,孩子對大人的承諾是完全當真,並看得非常重的。大人如果說話不算數,孩子會非常失望和傷心,覺得自己在父母眼中根本沒有份量。所以,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實在做不到,必須有合理的解釋,並取得孩子的諒解。這既是對孩子也是對自己的最大尊重。

所謂的尊重孩子,其實就是把孩子當成一個人格平等而獨立的人來看待,讓孩子更好地成為他自己,而不是活成別人期望的樣子。

#家庭教育加油站#

2. 我不建議你對孩子太好,為什麼會有人這樣說呢父母難道不該對孩子好嗎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孩子的教育問題,逐漸成為家長廣泛關注的話題。很多人說不建議對孩子太好,因為他們可能會覺得對孩子越不好,長大了還是對你越好。其實我認為父母應該對孩子好。以下是我的觀點。

總結來說,那些建議不要對孩子太好的人,他們之所以會這么說,是因為他發現有些人對孩子不好,還是學習成績反而好。但是我認為父母應該對孩子好,但是要把握好方法,你應該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孩子走向更好的成績。

3. 為什麼父母會對自己的最小孩子特別好

我覺得也不一定吧,如果孩子多的話,應該看跟哪個孩子更投緣,或者更應該說是哪個孩子更懂得討爸爸媽媽歡心才對,雖然我是獨生女,但我覺得應該是這樣,因為媽媽常說如果多生個孩子就不會這么偏愛溺著我了呢,嗚啊...

4. 你咋對我那麼好呀想不明白

你對我的好,我心裡明白,這句話的含義,是不是你對的的好我心裡明白,但是我給不了你想要的

你好!
你問「你對我的好,我心裡明白」這句話的含義,是不是雖心裡明白,但是我給不了你想要的?
這句話的含義,前一部分已非常清楚,就是說你是一個善良的好人,他心裡非常清楚你對他的好。
後邊的話他沒有說出,可能會有兩種不同的含義:
一就是你提問里所說,雖然你對他非常好,但他無以報答,給不了你想要的,表示婉轉地謝絕了你的好意。
每二種也許還會是另一種含義,就是你對我的好,我心裡明白,在以後的日子裡,我會加倍地償還你。
他到底是什麼意思,他會在行動上會給你作出回答的。
祝你好運!

我對你那麼好,為什麼你卻不知道

今天想探討一個老師們常掛在嘴邊的話題「我對你那麼好,為什麼你卻不知道」。

拋開一些極端的例子不說,這個世界上好老師還是佔多數的。縱使鍵盤俠愛噴教師這個群體,但事實是不容踐踏和篡改的。當教師的痛,不是鍵盤俠所能體會的,只有真正當過老師、愛過教師這個行業的人才會感觸頗深。

教書,宛如在談一場戀愛。你對學生好,他不一定領情,委曲求全的愛情斷然是會走向陌路的,無私奉獻地教育也未必能長久;你對學生凶,他肯定是要跟你對著幹了,就像是戀人之間的爭吵,沖突過之後就不再相交,他可能再也不願意和你說一句真心話。那麼多學生,經歷那麼多場戀愛般的酸楚,自然,當老師就累了。

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對孩子這么好,他卻不知道呢?

一、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有義務對你好

有一位老師,用自己的工資給班上的每位同學買了一本書當作期末的獎品。書到了的那天,她特別開心,小心翼翼地整理著,期待著孩子們的笑臉。然而,上完課,我看到她在那嘆氣,眼角甚至有些淚花。原來,有學生想換一本書,她沒答應,因為之前他們自己已經寫好了想要的書,臨時換其他同學就沒有了。她對孩子們說:「」是老師用自己的工資買的,是老師對你們的一片心意。「結果話沒說完,一個孩子就說道:」切,老師,羊毛出在羊身上,你的工資還不是因為我們在這培訓你才有的錢。「

你很難想像當時那位老師的心情,那樣一心一意地為他們,卻沒被放在心上的感覺,我相信很多老師都曾體會到。對他們太好,以至於孩子們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老師,就有義務對學生好。這莫不是一種強盜邏輯?

我的每一個學生,每一個班我都會上一節這樣的課:」你覺得老師對你好,是不是老師的義務?「我會告訴所有的孩子,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有義務對你好,不要把自己的地位放得太高,你要別人好好待你,那你有什麼資本讓別人這么做?哪怕是父母對你好,這也不是他們的義務,我們會對你好,是因為你值得,是因為你也同樣對待著我們,如果有一天你不再讓我值得好好待你了,那老師對你就失望了。

漸漸地,孩子們明白了,所以他們越來越懂事,為了不讓別人失望,為了有人能好好待自己,為了自己有值得好好對待的人。每個學期末,我都會將家長發的小紅包匯聚起來,我從來不收大紅包,都是幾塊錢、十幾塊的,匯總下來也有幾百塊。這些錢我都拿來給孩子們買獎品了。只是發獎是沒有意義的,獎勵的意義是為了讓孩子明白更多的道理。每次發獎,我還是那個問題:」這是不是老師的義務?「

」不是!這是老師喜歡我們才做的!「

」嗯,不喜歡你們,我完全可以拿去吃大餐。這是爸爸媽媽給老師的錢,隨我怎麼花,但是我願意給你們,你看,我對你們那麼好,你們呢?「

我們總是開著這樣的玩笑,然後開開心心地抽獎,哪怕抽到橡皮擦,孩子們也是開懷大笑,課後不忘跟我說一句:」老師,謝謝。老師,我很高興。「

只有當孩子們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有義務對他好時,他才會明白,有人愛著,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二、你的痛,為什麼不讓他知道?

成年人的某些觀念有時候實在太過奇特,很多家長、老師也是深陷糾結的漩渦,又希望孩子明白自己的苦心,又不願意把自己的累表現於孩子面前。大概是覺得一個大人,不需要表現出自己軟弱的一面。有時候很想問一句,你的痛,為什麼不讓孩子知道?你不表現出來,他們怎麼會知道?

我一直是個特立獨行的人,也不喜歡去掩飾自己的辛苦和勞累。只有當孩子真真切切地看到老師因為勞累而日漸憔悴、看到老師用心的每一分每一秒時,他們才會真正地懂事。我六年級的一個班,裡面的孩子很有個性,挨過我不少批評,但也看過我無數次為了他們辛苦g備課甚至累倒的場景。那一次,我上課突發胃疼,我說:」誒呀,老師胃疼了,能不能坐一會兒?「孩子們大聲說道:」老師,您坐啊,如果實在疼就休息一會兒。「我笑,坐著上了2分鍾課。但這實在不是我上課的風格,我更喜歡激情洋溢地上,於是忍不住站了起來:」我還是站著上吧,不然上著多無聊。「

」老師,如果你站著上課,那我們陪你一起站,你不坐,我們也不坐。「那一幕歷歷在目,孩子們突然一起站了起來,沒有帶著一點猶豫,就像綵排過一樣笑著看著我,等著我落座。我無法言說當時的心情,那種幸福,只有當老師才能體會。

你的痛,為什麼不讓他知道?開家長會時我曾激動地質問過家長們這個問題。我明白作為父母,不願在孩子面前表現的原因,但是,孩子終歸是孩子,你不說,他怎麼會知道?最難明白的就是人心,我們在這世間行走一世都未必能猜透別人的心思,更何況一個十來歲的孩子?

我們總是說,我對你這么好,你為什麼不知道。沒錯,孩子是看到了我們的好,卻沒有明白這好背後的付出,久而久之就成了理所當然的好,不會再有其他的回饋了。我們從來不渴求得到些什麼,卻也是一個充滿感情的人,也會希望教過的學生能體會老師對他們的愛。也許,我們可以多琢磨一下,怎樣才能讓所有的用心都有所回饋,所有的付出都能到回應,不再是杳無音訊。

希望這個世界上少一些不知道,多一些我明白。溫暖,永不嫌多

5. 媽媽不嘮叨,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你知道為何嗎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們總會犯一個同樣的錯誤,那就是過於嘮叨。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可以聽自己的話,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家長總是在反復地重復同樣的說辭,這樣的行為只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實在是太嘮叨了,可能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由此對父母的教育變得無所謂、不在意。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沒有找到正確的教育方式,認為不停地嘮叨、不停地重復就能夠讓孩子理解到自己想說的話,就能讓孩子記住。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家長自己應該也受不了吧?如果是角色互換,家長在面對這樣的嘮叨時,應該也會覺得煩不勝煩。

家長不要總想著「填鴨式」的教育,把自己的想法「灌」給孩子。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想著以理解為主。當父母們開始改變,就會發現偶爾說出的「精闢」的話,比嘮叨管用多了。

6. 人為什麼對孩子比對父母好

因為孩子相對父母而言更弱小,所以會有一種感覺:他們比父母更需要你的愛。
但如果父母年過八十,而孩子已經成人,你會更傾向於照顧老人。
當然,孩子永遠是自己的心頭肉,你會情不自禁地要關心孩子,為他著想。

7. 我們為什麼對孩子的期望都是那麼的高呢

首先呢,你可以這種來想。你比較一下東方也就是中國的父母和西方國家父母的一個差別,首先不管你是從任何渠道了解到的,西方國家的父母在孩子滿18歲的時候,他們都不會直接去管孩子了,就是說他們不管上大學的錢還是干什麼的錢,他們基本上都是要靠自己的勞動去獲得的,基本上西方國家孩子他們上大學的費用全都是貸款貸的,雖然中國現在也有生源地貸款這,但是這畢竟只是給那些交不起學費的孩子提供的一種條件,但是西方國家是只要你滿足那個條件,你就可以去申請,那麼孩子肯定就是自己去生活,自己去打拚,自己賺的錢自己花,那麼父母也肯定會把自己的錢給自己攢一下或者說給自己。半縣養老保險之類的,你不要覺得在中國的這個環境下,保險行業是一個騙錢的,其實不然只是中國人民他們歷來的一種思想就覺得錢還是攥在自己的手裡比較好,不應該放在銀行也不應該去投資,更不應該去相信所謂的保險,但是保險行業確實是從西方那邊傳過來的,你平常覺得保險沒什麼還要花你的錢,但是當你真正的遇到了某些事情,就會發現保險對你的幫助是非常大的,那麼中國的父母為什麼總把期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呢?你可以這樣去想,父母把一生的積蓄都用在了孩子的身上。他們根本就沒有多餘的錢為自己去做一些事情,或者是為自己去做打算,那麼他們肯定會把期望都給孩子呀,或者說是父母他們沒有上過大學,沒有做過什麼事,那麼他們就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代替自己去做,那麼西方國家的話,那如果父母沒有做過一件事情的話,他們父母肯定會拼盡自己的能力自己去做,而不是讓孩子去做,這就是中國和西方國家思維模式的不同。

中國古代歷來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個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你不能說這種想法也是錯的還是對的,因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古人常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呀,父母把期望寄託在孩子身上,正是把自己全部的愛寄託在了孩子身上,但是這種愛到底是不是正確的,現在還沒有辦法確定。

8. 每一位家長都應該學會寬容對待自己的孩子,為什麼這么說

每一位家長都應該學會寬容對待自己的孩子,為什麼這么說?

3.因為孩子們長大後,不可避免地總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在他們學走路的時候,父母會饒有興趣地用寬容的眼光欣賞他們的每一次跌倒,但慢慢長大後,父母往往會用責備的眼光看著他們。殊不知,父母的寬容是孩子心靈最後的港灣。沒有這個港口,他們就找不到可以停靠的港口。寬容能給孩子改正錯誤和成功的機會。為孩子的雙手提供適當的營養,促進孩子的心靈健康成長,讓孩子成為健康向上的人,這是父母的責任。也是父母一生的追求和嚮往,讓孩子的心靈在充足的營養下健康成長。

9. 你為什麼對孩子這么好

孩子,我把希望全部寄託在你身上了。這是有了孩子的父母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孩子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背著沉重的書包,已經壓彎了腰的孩子,又背上了父母的殷殷期望,更累了。

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子的人,你自己就要先成為什麼樣子的人。

1

做一個讓孩子引以為榮的父母。

有一個孩子在作文里寫道:我媽媽是個家庭婦女,什麼也不做,是個很沒用的人。每次到學校接我的時候也不打扮,穿著幾十年前的衣服,很土氣,真不願在校門看到她。

我不想要我的家庭主婦媽媽,我想讓陳子星的媽媽當我的媽媽。她看起好年輕呀,穿著長裙、高跟鞋,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真希望她是我的媽媽。

偷看到十歲兒子作文的媽媽傷心極了,她一個堂堂高材生,原本有優渥的工作,為了家庭,為了孩子,犧牲了自己的事業,沒想到在孩子眼裡一無是處,居然成了沒用的家庭婦女。站在鏡子前,審視著鏡子里那個不修邊副,滿臉滿身黃臉婆印跡的女人。她驚呆了。

鏡子里那個沒有精氣神,一身疲憊,看起來一無是處的女人真的是自己嗎?難怪兒子眼中的媽媽如此不堪,這是事實啊。得做點什麼,改變自己的形象。

考慮再三,她拾起了打小的文學興趣,在家中寫稿撰文,既不耽誤接送孩子幹家務,也能做些自己鍾愛的事情。寫了一段時間以後,有作品刊登,還出了自己的書。再接兒子的時候,兒子一臉傲驕地將媽媽介紹給同學認識:這是我媽,她是個作家。

為孩子成長傾注全部精力,忘記提升自己的父母,得不到孩子的尊重。要贏得孩子的心,先得活出自我的價值。

熱點內容
輸液有顏色的葯水為什麼疼 發布:2025-02-05 16:45:56 瀏覽:863
為什麼漂的顏色有點深有點淺 發布:2025-02-05 16:43:42 瀏覽:838
為什麼微信只能加5千好友 發布:2025-02-05 16:43:42 瀏覽:125
為什麼到一點時間就困 發布:2025-02-05 16:37:40 瀏覽:964
硬碟為什麼要放置一段時間 發布:2025-02-05 16:37:03 瀏覽:285
充電器線為什麼突然不好用了 發布:2025-02-05 16:28:44 瀏覽:561
為什麼男人又不行又要折騰 發布:2025-02-05 16:21:42 瀏覽:26
為什麼雙監管者模式小米進不去 發布:2025-02-05 16:19:40 瀏覽:34
為什麼女人找年輕男人談戀愛 發布:2025-02-05 16:14:18 瀏覽:915
眼睛很亮是因為什麼 發布:2025-02-05 16:11:12 瀏覽: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