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鄒小兵講自閉症孩子為什麼不吃飯

鄒小兵講自閉症孩子為什麼不吃飯

發布時間: 2022-10-18 02:20:09

㈠ 厭食不吃飯自閉症如何解決

在孤獨症兒童中,偏食的現象十分普遍。有的孩子只吃滾燙的白開水泡飯,有的孩子只吃帶餡的食品,有的只吃深顏色的菜,有的孩子只吃肉不吃蔬菜,而有的孩子只吃蔬菜,不沾一點葷味,偏食不僅給孩子的身體造成營養缺乏和不平衡,影響孩子心智的發展,也給家庭的養育造成很多障礙和負擔。 要想糾正偏食的習慣,家人首先要轉變一種認識:這孩子就是喜歡吃這個,而不喜歡吃那個。即認為這是天生的,或因孩子有病導致的。孤獨症兒童的偏食的確與他們的認知障礙有關,但這種認知障礙對孩子的進食行為形成干擾的程度又往往取決於家人在生活中對孩子的矯正能力。如果家人在生活中為孩子創造一種有矯正作用的條件,這種干擾就會減少或消除,反之則會促使孩子養成不良的進食習慣

㈡ 自閉症孩子挑食應該如何解決

許多自閉症孩子的家長反映,自己家的孩子很挑食,只愛吃肉不愛吃青菜水果,吃飯的時候也坐不住,到處跑來跑去,要家裡人追著喂才能吃上幾口,那麼,自閉症孩子挑食的問題應該怎麼解決呢?

首先我們要界定一下挑食,家長們可以看看孩子是否有以下的情況,如果存在,就需要引起重視了。

1、不吃整類食物。食物分為四大類,穀物澱粉類(比如米飯、麵包等),蛋白質食物(肉、雞蛋、豆類),水果蔬菜類,奶製品。不吃任何一整類食品,都算作挑食。

2、不吃某種質地的食物。比如只吃很脆的食物,或只吃很軟的食物。

3、不吃某種特性的食物。比如,只要是綠顏色的食物都不吃,那麼就沒法攝入蔬菜的營養;只吃熱的食物,那麼就沒有辦法吃到新鮮的水果了。

4、不吃固態食物,只吃流食。比如只喝粥不吃米飯。

5、只吃 5 樣或者更少的食物。比如,只吃面條。

自閉症兒童的挑食行為是如何形成的?自閉症兒童在飲食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如何改善兒童挑食行為?

1、由味覺、嗅覺不敏感的生理原因或者知覺特異的心理原因,引起自閉症兒童本體覺方面會出現感官的超強感覺現象,也會出現味覺和嗅覺不敏感的現象。

這種超強感覺促使他們對某種食物偏好,超量食用,或者導致他們的味、嗅覺不敏感,導致他們難以感知食物的味道。

2、由於環境適應性弱,缺乏安全感引起自閉症兒童對環境感知速度較慢,適應性較差,安全感比較低,出現這種現象可能只是一個極其的簡單原因--餐具不同。

自閉症兒童也可能會因為一次不愉快或者受傷害的飲食經歷,而把某種食物列為不喜歡甚至危險的對象。

3、由於自閉症兒童存在行為刻板單一,抗拒接納新事物的原因,兒童會很刻板地遵循日常的規律,重復日常行為。比如,薯片和橙汁飲料有著不同的包裝和形狀,可能會他難以適應,另外,學校飲食規律的變化也會影響他對食物的接受。

4、兒童興趣愛好的異常,同樣也影響著兒童對食物的選擇。比如某個自閉症兒童無法接受一種氣味,但凡有這氣味的不同口味食品他會全部拒絕,若他比較討厭一種形狀,只要是有這種形狀的食物他也同樣排斥。

5、有些兒童可能對於某些食物存在過敏,或者自身屬於過敏體質,那麼他們在食用某些食物後,比如蛋黃、海鮮類、酸奶、巧克力或是飲料,身體出現瘙癢,兒童可能會通過抓撓、啃咬或者情緒突變的方式,來表現或減輕不適,最後拒絕這類食物。

一、自閉症兒童適合吃什麼

自閉症患者平日多食粗糧、綠葉菜,有利於身心健康。綠葉菜屬於鹼性,可中和飲食中糖、肉、蛋及代謝中產生的過多酸性物。

1、可清除血中的毒物素,如:蘿卜、青菜、油菜、菠菜、芥藍、大白菜、胡蘿卜、花菜、甘藍等。

2、粗糧:紅薯、土豆、玉米、芥麥等。

3、水果:果汁(原汁)、橘子、釉子、甘蔗、青梅、蘋果、香蕉等。

4、綠菜:海帶、紫菜、黑木耳、豆鼓(含b族多)。

二、自閉症不適宜吃的食物

1、谷類食物

我們所說的谷類食物主要指大麥、燕麥和黑麥等製成的食物,不包括大米和土豆等我們經常食用的食物。因此,自閉症的家長應注意盡量避免給孩子食用諸如黑麵包、燕麥片、麵食類(如饅頭、包子、餅干)之類的東西。

2、酪蛋白食物

由於自閉症兒童無法徹底分解牛奶中的酪蛋白,造成消化道內帶有鴉片活性的短鈦鏈增多,從而影響他們的症狀,因此,控制自閉症兒童不吃或盡量少吃奶製品對他們來說是有利的。除此之外,還有雞蛋、鮮奶蛋糕、乳酪、冰激凌、酸奶等食物也同樣富含酪蛋白,家長應該控制其孩子對這些食物的攝入。值得提出的是,由於牛奶含有豐富的營養,因此家長在控制這些食物的同時,應注意補充各類替代品,如豆奶或蔬菜等。

3、含色素的食物

硫酸鹽對人體的消化功能有著非常的作用。如果人體的胃腸道內缺乏硫酸鹽,那麼消化道的可同透性就會增加,帶著鴉片活性的鈦就容易進入血液,自閉症患者的症狀也將變得惡化。因此,在消化過程中,任何需要使用硫酸鹽的食物都不利於自閉症患者的好轉。無論是天然的還是人工合成的色素食品,在人體內消化時都需要硫酸鹽,這些食品包括巧克力、橘子汁、彩色泡泡糖等。因此,這些食物應盡量避免給孩子吃。

4、水楊酸鹽食物

含水楊酸成分高的食物對自閉症患者有不良作用。因為水楊酸對人體的胃腸道有嚴重的負作用,會導致消化道的可通透性增加,這些食物包括橘子、橙、胡柚、檸檬、番茄等。值得提醒家長的是,阿司匹林也含有大量的水楊酸。因此,家長不僅應注意盡量避免給孩子吃這類食物,在孩子感冒發燒時也盡量不要使用阿司匹林。

在控制上述4類食物後,家長還可根據自己孩子對食物的不同反應來選擇其他的食物加以控制。如有些自閉症兒童食用牛肉和茄子後會有不良的情緒或行為反應。制定一份記錄表,寫下你的孩子每天所吃的食物和當日情緒、行為表現,觀察3-6個月,看自閉症兒童的症狀有無好轉,將有助於你找到這些特定的,對你孩子有影響的食物。

家長們最關心的是如何解決孩子的挑食問題,幫助孩子增加新食物的食用,我們將特教老師總結的幫助了很多自閉症孩子解決挑食問題的成功經驗,在這里分享給大家。

1、情景干預

•避免使用一些兒童敏感材質的餐具。

•用嘴巴,舌頭和臉頰進行模仿游戲。

•讓孩子用重餐具,增加感覺反饋強度,這能幫孩子掌握正確的用餐動作。

•讓孩子在用餐時,用隨身播放舒緩的音樂,這樣會讓他們更容易入座。

•在用餐前,為孩子做深度按壓或全身運動,以此降低孩子的觸覺防禦性。

•盡量在用餐過程中保持輕松愉悅的氛圍。不要對孩子提有挑戰性的要求。

•每次用餐時,控制新菜(食物)的數量。

•單獨安排時間,進行一些餵食操作的訓練,修正目前存在的問題。

•嘗試選用同一種顏色或者系列的餐具,培養孩子的興趣。

•選用印有文字的餐具,將其與吃飯這件事聯系在一起。

•在其他游戲時間,將一些食物融入游戲過程。比如:用乳酪搭積木,蔬菜的角色扮演游戲等。

2、營造促食的心理環境

家庭和教師可以通過相關環境的布置、親子師生共同烹任及共餐,以及創設故事或游戲情境等,讓兒童對該食物產生認知、縮短距離感並嘗試信任、願意接納。

3、零食供給控制

偏食行為矯正期間,除正餐外盡量減少零食的供給,減少食物的選擇性。過多的零食或者用零食作為強化物會影響自閉症兒童食慾,以及會讓他們對零食產生依賴感。我們採取從不喜歡到喜歡的上菜順序調控,讓他沒有選擇,只能吃提供的飯菜。

4、選擇孩子可能接受的食物

同處理大多數行為問題一樣,我們要盡量用積極的方式來處理孩子的挑食問題。因此,既不要立刻增加孩子的食物,也不要馬上讓孩子吃我們認為有營養的食物。相反,要選擇孩子很可能接受的食物,這種食物的質地和口味最好同孩子偏愛的食物相似。

比如孩子喜歡的食物是薯片,可勉強接受的食物是腰果,討厭的營養食物是雞蛋,我們就從腰果開始入手,提高孩子對這類食物的食用,成功機會會大很多;在這個成功的基礎上再轉戰到「最討厭的營養食物」 是很有希望的。

我們發現,有些孩子完全不接受對其喜歡的食物做任何變動。如果孩子喜歡吃某種牌子的雞塊,你最好不要買另一種!如果是這樣,用完全不同於孩子平常所吃的食物,更有可能取得成功。這樣,孩子就不會懷疑你試圖欺騙他。要克服孩子對食物的抵制,信任十分重要。

如果讓孩子清楚地知道你希望他做什麼,並讓他自己選擇這樣做,則效果最好。有時候必須用垃圾食品或者甜食開始,雖然我們不喜歡這樣做。要牢記,首要目標是增加孩子所吃的食物種類,並減少對嘗試新食物的抵制。

5、在孩子狀態最好時引入新食物

應該在孩子狀況最好時引進新食物。因此,吃飯時間並非最佳時間。沒有人喜歡在吃飯時大動干戈。此外,也許以前吃飯時經常發生爭執,因此,此時引進新食物,只會使孩子更加抵觸。

應該選擇孩子很有可能服從而你又不匆忙的時間。如果你和孩子心情都好,孩子就有可能合作,你就更有耐心地、不動聲色地處理孩子的抗拒。在孩子玩耍之後、郊遊回家之時、情緒高漲之時或在孩子感到飢餓但還沒有餓得很厲害時引進新食物,孩子可能更願意嘗試,也不會讓他竭力抵抗。

如果在孩子從事特別喜愛的活動之前引進新食物,就可以在孩子嘗試新食物後把活動當做強化物。比如孩子愛拍皮球,則引導他吃一口新食物即可給他皮球。此外,喜愛的活動會刺激孩子吃得更快。當然,如果他沒有嘗試新食物,就不要讓他參加活動。讓孩子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參加某種喜愛的活動,形成常規,有助於孩子明白嘗試新食物後就能從事喜愛的活動,並因此樂於接受。

6、循序漸進引進新食物

先讓孩子嘗嘗極少量的新食物,哪怕只嘗一點點。只要嘗了這一點點,孩子就可以吃一口他特別喜愛的食物。為了增強孩子特別喜愛的食物的強化價值,我們建議,只有在孩子嘗試新食物時,才能吃到喜愛的食物。

因此,在選擇孩子特別喜愛的食物時,只選擇哪些其他時間可以收起來的食物。如前所述,孩子吃完新食物後,就能從事特別喜愛的活動。要逐漸增加新食物的數量,孩子只有吃完,才能得到強化。應該做好准備,讓孩子嘗試各種不同的食物,即使孩子曾經拒絕過某種食物,也要繼續嘗試給他吃。

如果孩子很不情願吃某種食物,可以用行為塑造的方法讓他慢慢接受。開始,讓孩子看這種食物。接著,讓他走過去,拿起食物,並送到嘴邊。這可以當做非言語模仿練習來完成。你示範這一動作,並說:「這樣做。」如果孩子照著做,就用其特別喜愛的食物強化他。

要逐漸提高獲得強化的要求,這些要求包括聞這種食物、用手指摸這種食物,然後舔吃手指或舔這種食物。要把接觸食物的活動穿插在與食物無關的簡單有趣的活動中(例如,鼓掌),這有助於孩子服從命令、保持行為動力。

此外,也要逐漸延長孩子接近新食物及其進食環境的時間。有些孩子需要逐漸消除各種感官對新食物的過敏,要讓他們感受到新食物對他們沒有什麼威脅。通過反復的接觸,孩子不但會容忍這種食物,而且會慢慢地喜歡上此食物。

通過以上的干預方法,孩子會逐漸增加對新的食物的攝取,家長們需要牢記,實現目標需要時間,千萬不可急功近利。只要孩子改善了挑食的問題,以後就無需再擔憂,是非常值得去干預的。孩子不挑食了,營養跟的上了,身體健康,是星爸星媽們所最期盼的。

㈢ 自閉症孩子的挑食問題,有哪些解決方法

當家長發現孩子有致病症之後,一定要引起重視,因為自閉症的孩子不善於和周邊人進行交流,而且也會影響孩子對外的表達能力,會變得更加的自卑和極端,家長可以給孩子做一些更好吃的飯菜,有時候有一些家長工作較忙,所以對孩子飲食方面就沒有引起重視,這樣導致孩子不喜歡吃飯,而且孩子有自閉症也不說出來,你導致家長和孩子之間缺少交流,導致孩子的營養攝入不足。

家長要讓自閉症的孩子多與同齡人進行接觸和玩耍,有時候不少父母把自己的孩子管理的太嚴,經常讓孩子一個人待在家裡就會非常的孤獨,而且慢慢的缺乏社交,家長要鼓勵浙江的孩子和周圍的同齡人進行互動,可能孩子在開始會有一些抵觸的情緒,但是慢慢的孩子會變得更加的樂觀和豁達,特別是在飲食方面,應當尊重孩子的個人喜好,而不能經常做一些孩子不願意吃的東西。

㈣ 鄒小兵自閉症社交發展階梯③ | 關鍵轉折點:主動交往來了

往期回顧:

鄒小兵自閉症兒童社交發展階梯 | 6個技巧練出第一批看指應說

鄒小兵自閉症社交發展階梯② | 一拍二指三看眼,組合使用進步大

在社交階梯第三級,令人期待的主動交往初次顯現,進入功利性互動二期,適合居家或機構干預。這個時期的主動交往還是功利性的,和孩子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有關系,不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快樂,而是需求得到滿足的愉悅。

這個階段,孩子可以用抽象的人稱代詞「我的」「你的」來表達。

首先,家長們需要明確孩子目前的能力是否可以學習人稱代詞了,會說簡單的句子,能分清物品的歸屬(如媽媽的衣服、寶寶的玩具)。在合適的時機,在生活中和 游戲 中,逐步進入「我的」「你的」的概念。

例如,和孩子玩指認五官 游戲 的時候,可以先引導孩子仿說「我的眼睛」「我的鼻子」,然後家長再指著孩子眼睛提問「這是誰的眼睛」,引導孩子說出「我的」「我的眼睛」。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普通孩子在學習語言時也會出現混淆你我他的情況,所以家長們不必過於擔憂和刻意糾正。等孩子的語言和思考能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他會自然而然地改掉這些錯誤。一個建議是引導孩子進行能夠擴展他想法的開放式討論。比如,當他把自己說為「你」時,你就說:「我沒明白,你說的是你還是媽媽?」這樣以玩耍的方式堅持下去,直到他自己糾正了錯誤。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看到了自己的錯誤,並同時進行了自然的互動。

如果出門在外,總是媽媽去抓著孩子的手,那麼這個社交階梯還比較低,但如果是孩子 主動拉媽媽的手 ,拉著媽媽去玩滑滑梯,那就不一樣了,這明孩子希望和媽媽在一起。

如果孩子「撒手沒」(撒開手就沒了),媽媽不跟上他也無所謂,那孩子還在社交階梯第二級。

孩子有了自己的喜歡的 游戲 和活動,會主動發起,有的時候孩子想要家長在一旁陪伴,有的時候是和家長互動的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和孩子玩互動性的 游戲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拓展閱讀:適合幼兒的居家 游戲 :4個 游戲 ,20種玩法,腦洞大開

見媽媽會笑、不見媽媽會哭

顯示出喜歡、炫耀、想念

受表揚會笑、受批評會怕

生氣、噘嘴、撒嬌

用有 情感 的語調說話

在社交階梯第一級和第二級中,我們還沒有提到社交 情感 。現在,經過前期的各種干預,孩子可以明白:爸爸媽媽給我帶來安全,沒有爸爸媽媽我就有很多需求得不到滿足,和爸爸媽媽交往得到了這么多快樂的東西—— 初級的 情感 就出現了 。

其中,噘嘴和撒嬌的要求蠻高的,很多自閉症孩子會害怕、生氣,但不一定懂得噘嘴撒嬌。「哼~」「我不要嘛~」「我不去嘛~」 說話開始有音調 。這個音調是很多自閉症孩子沒有的。有些孩子已經會說話「我/要/去/外/面/玩」,可以描述「這/里/有/好/多/汽/車」,但聽起來比較「機械」,沒有語氣的起伏。

家長平時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可以多多注意自己的語音語調,富有感情地和孩子溝通。

例如:下雨、消防車、漂亮、顏色、羨慕、害羞、說漂亮話

孩子開始可以去講述一些事情,描述現象。他會對別人的東西會表現出羨慕,但不一定會去搶奪,因為搶奪可能會讓他受到傷害。

在和孩子的生活中,我們可以多多留意場景或者製造場景讓孩子聽到我們說漂亮話。比如,與孩子去公園玩,看到盛開的花朵,充滿感情地說:「真好看!」和孩子一起吃飯時,開心地說:「真好吃哦!」看到孩子穿了新衣服誇獎他:「真帥氣/漂亮!」引導孩子也說這些話。如果孩子能說了,我們就可以肯定孩子的說法,繼續和他互動。

在社交階梯第一級裡面,我們講到了「共同注意」,在第二級裡面,我們講到了「一看二拍三看眼」,現在這個里程碑「媽媽,看」,表示著喜悅的分享。

孩子向我們展示、分享、炫耀某個物品或描述某件事情時,我們如果只說「你真棒!」「分享是個好習慣!」等之類的泛泛話語,效果不夠好。我們可以對孩子分享的東西表現出很高的熱情,並接著對物品進行描述,如「哇,這個車真好看!」「你畫得真不錯!」「這朵花真漂亮啊!」去評價、稱贊孩子分享的東西,滿足孩子的期待,是對這個行為最好的回應,能夠強化孩子的分享。

孩子會開始明白,有些需求可以得到滿足,有些不可以,他學會詢問「好不好」,而不是像以前一樣直接下命令式地說「出去玩」「吃東西」。

社交階梯第二級中我們講過「一拍二指三看眼」,更多指的是孩子認識的東西,表示「我想玩這個車」「我想吃這個冰淇淋」等。現在當孩子面對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時,會表現出好奇,也拍一拍媽媽,或者指一指,看一看,有提問的樣子。

這意味著重要的里程碑快出現了。 提問是社交里很重要的技能,孩子從平時天天聽家長灌輸知識,到主動開始 探索 學習 ,這是一個轉折點,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 未完待續 /

下期內容:自閉症兒童社交發展階梯第四級

---------------------

星兒守望者

專注自閉症家庭干預,依託廣州中山三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鄒小兵教授團隊,傳播科學自閉症干預知識。歡迎加入【星兒守望者社區】,與更多專家和家長一起交流學習自閉症知識!

㈤ 分析幼兒的孤獨症是怎樣引起的

孤獨症是怎麼引起的楠楠現在有1歲8個月大,在他還是1歲左右時,楠楠媽就開始發覺他有很多異常症狀:叫他沒反應,不看人(沒眼神接觸),也不說話,長這么大都沒用手去指過需要的東西,喜歡自己玩,喜歡玩圓的蓋蓋,踮腳尖走路……後來去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鄒小兵很肯定地確診為:孤獨症。鄒小兵說,很多家長在孩子被診斷為孤獨症之後都會問:「孤獨症是怎麼引起的呢?」很遺憾,到目前為止,醫學家們仍然沒有發現導致孤獨症的真正病因。大量的研究推測,孤獨症可能與遺傳基因、胎兒期病毒感染有關。近年來,有些研究者認為也可能與基因異常有關,但是這些研究都沒有取得肯定的結論。如何早期發現孤獨症患兒孤獨症以男孩多見,起病於嬰幼兒期,一般有三大特點:語言障礙、社交障礙以及刻板行為,約有3/4的患兒伴有明顯的精神發育遲滯。鄒小兵說,「孤獨症患兒的病情有輕有重,在2歲之前早期診斷對孩子的預後有很大幫助,而年齡越大,干預的效果越差。建議家長在嬰幼兒時期多觀察孩子的表現。」★語言障礙突出「貴人語遲」。很多時候,孩子1-2歲還不會說話家長也不會太在意。可實際上,隨著孩子的長大,孤獨症兒童問題逐步顯露,尤其是語言方面的問題非常突出,要麼不會說話,要麼對父母的指令「充耳不聞」。即使到2歲多孩子能說話了,也往往是一些重復的語言、自言自語,或者根本就無人能懂的「外星人語言」。★孤獨離群孤獨症患兒喜歡獨自玩耍,別的小朋友找他玩時則會躲避,即使和小朋友玩也僅僅是跟在別的孩子後面來回跑動,而不能進行任何合作性的游戲。鄒小兵說,患兒往往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周圍發生什麼事似乎都與他無關,很難引起他的興趣和注意,他的目光不注視對方甚至迴避對方的目光,很少正視也很少微笑,也從不會和人打招呼。甚至這類孩子從小就和父母不親,也不喜歡要人抱。★行為刻板重復孤獨症兒童給人印象最深的可能是刻板行為,例如轉圈、玩弄開關、雙手舞動、來回奔走、排列玩具和積木、特別迷戀某些東西尤其是圓形物體如電風扇和汽車輪子等等,行為刻板且重復。在生活方面也表現為拒絕改變,例如堅決拒絕某些食物,固定坐在某一位置進食,堅持只在家裡上廁所等。★大多智力發育落後且不均衡多數孤獨症患兒的智力發育比同齡兒遲鈍,只有少數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不過,不少孤獨症患兒在智力活動的某一方面又出奇地好,有不少患兒的機械記憶能力很強,例如擅記年代、汽車牌照、地圖形狀、英文單詞等等。早期干預以家庭為中心「孤獨症無特效葯治療,疾病的預後取決於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治療干預的時機和方法。」鄒小兵強調說,「越早干預效果越好,2歲之前就應及時訓練」。多數患兒如果不給予治療,預後是很差的,將無法適應生活和學習,成為終生殘障。經過合理的教育和訓練治療,絕大多數兒童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相當一部分的孩子可能獲得痊癒或能夠基本適應環境、具備自主的學習、生活和工作能力。孤獨症的訓練需要家長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愛心、耐心的照料下,和孩子在互動中學習與人交往。而在機構中,多數是大量的運動訓練,很少一對一的認知訓練。因此,孤獨症患兒的訓練應以家庭為中心,其次才是去機構訓練。相關文章推薦幼兒學外語應注意些什麼?幼兒學外語應注意些什麼?孤獨症嬰幼兒期發現還有得救再談幼兒學英語外語教育應該從幼兒開始【相關專題】分享到:關鍵詞: 孤獨症 幼兒 分析 相關精彩問答幼兒多久尿一次算正常?幼兒間擁抱親吻該制止嗎?我的寶寶為什麼在幼兒園里總是放不開治療孤獨症的醫院有哪些?孩子是孤獨症還是統感失調?更多>向專家提問

㈥ 孩子是自閉症,一直不吃東西怎麼辦,只能強行喂嗎

首先要有耐心,與孩子細心的溝通一下,打開孩子的心菲,讓孩子願意與你傾訴心聲,讓他一步一步的內心接受了你了,他開朗起來了,人有了胃口,自然會自己吃飯。不可以強喂。

㈦ 鄒小兵:致自閉症孩子家長的一封信!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鄒小兵醫生。

很多家長包括社會公眾想知道,自閉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是一種時髦的心理問題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盡管自閉症的首次報道是在1926年,但是這個疾病在人類中的存在是古已有之。

家有自閉症孩子的父母心裡清楚,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不一樣。可是他們不相信也不願意相信,自己那可愛的孩子是一個自閉症患兒。自閉症果真是如網路或醫學書籍上描述的那麼嚴重的問題嗎?如果孩子是自閉症,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孩子是屬於哪一種類型,嚴重還是輕度?孩子的將來會怎樣?而現在,我們應該怎麼辦?

現代醫學確定,自閉症是一類有著明確神經生物學異常基礎的、以社會交往障礙為核心表現的發育行為疾病,不是心理疾病。患自閉症的兒童或成人,存在社會交往障礙的同時,也往往表現出不同類型的狹隘興趣和重復刻板行為以及感覺的與眾不同,這些特徵嚴重影響了患者正常的人際交往、社會適應以及家庭、學習、生活自理能力,如果不能夠及時給予科學干預,相當一部分患兒成年後不具有獨立生活學習和工作的能力,成為家庭和社會的沉重負擔,給父母和家庭帶來了無盡的精神、心理和時間、經濟上的痛苦和折磨。家人的這些感受,若非身在其中或與這些孩子有深入的接觸,他人無法體會。

有大量的調查研究發現,在過去的二十年間,在世界范圍內,兒童患自閉症的人數顯著增加,在美國,每59名兒童中有一人患自閉症,其中男孩的發病率是女孩的四倍。我國兒童發病率估計在1/100左右。兒童自閉症與兒童智障、兒童腦癱一起,成為導致兒童殘障的最常見三大疾病。

然而,有充分的科學研究證據表明,自閉症絕非不治之症!科學的干預和治療可以顯著改善自閉症兒童的嚴重不良預後;幾乎所有患自閉症的孩子都可以通過合理的、個性化的、科學干預獲得不同程度的好轉;相當一部分患兒成年後可以擁有獨立生活、學習和工作乃至結婚生子的能力;少數自閉症人士成年後還可能由於其獨特的能力對社會做出重要的貢獻。

過去的十年,我們看到,醫生在行動,家長在行動,志願者在行動,社會公益組織在行動;最令人欣喜的是,黨和政府也在行動。我國自閉症患者的生態系統正在不斷改善之中。親愛的爸爸媽媽,莫難過、勿悲傷!遙遠星球的孩子啊,不淘氣、別哭泣;前方的路雖然崎嶇,我們不放棄!看見遠方的晨曦了嗎!來吧,讓我們與你同行。

鄒小兵
2019年8月8日

㈧ 鄒小兵:家長如何開展自閉症家庭干預(一)

家庭干預對於自閉症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無論是否送孩子到機構去干預,家庭干預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那麼,家長們在家應該如何開展家庭干預工作呢?一定要掌握專業的自閉症知識後才能開始干預嗎?

當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後,家庭常見的「不良」反應有以下幾種。

由於網路上有太多關於自閉症的「恐怖故事」,有太多不科學的或者未經證實的說法;我們身邊也有不少人對自閉症存在誤解。所以家長得知孩子患有自閉症,就非常焦慮和絕望。家庭內部可能也會出現對此出現分歧。

不願意接受現實的家長,會不斷找不同的專家確診,希望得到一個否定的答案,試圖從孩子的點滴表現中找出不是自閉症的證據。

接受診斷後,家長們開始帶孩子進行干預。但是在過程中,也會時而產生希望,時而出現痛苦,心情就像過山車一樣不穩定。

如果家長沒有良好的心態,干預必定無法順利進行。負面情緒不僅會影響到家庭關系,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所以,在開展家庭干預之前,鄒小兵教授認為家長們需要平復心情,輕裝上陣,全家一致,開始行動。

很多家長可能會問:我又不懂自閉症,我怎麼進行干預呢?

其實無論是確診自閉症,還是疑似自閉症,家長們都可以開始新行動起來。這種行動,並不要求家長對自閉症有多麼深的了解,會多麼專業的操作。

因為中國的自閉症醫療資源相對匱乏,可能等一個醫生確診就要等3-6個月,優質機構也需要排很長時間的隊。時間寶貴,因此,鄒小兵教授建議家長們在等待的過程中就著手干預。

「沒有技術含量」的干預,只有一個核心「技術」:別讓孩子一個人獨自閑著或獨自忙著。

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讓孩子總是處於與人密集的你來我往的快樂的互動情景和活動中。自閉症的孩子往往表現出自己獨自玩耍、自得其樂的樣子,與人很少真正產生互動,所以家長要加入到孩子的活動中,製造互動機會。

當孩子產生互動意願時,家長們要積極地與孩子互動。因此,家長們需要「讀懂」孩子釋放出的「互動信號」,多一些有目的的引導。

例如孩子想玩玩具,但拿不到,很著急地看了家長一眼,或者用手拉家長,或者去指玩具,家長可以應景式旁白說「玩具」,也可以引導孩子指物。

如果孩子對互動表現出抵觸或漠然,家長也不可就此放棄與孩子互動。與自閉症孩子的溝通,肯定是存在困難的,家長們要理解孩子在社會交往上的障礙,多製造互動場景。

例如孩子沉浸在推手推車的活動中,不理會外界,家長可以故意去擋住手推車,孩子可能就會通過看家長、發出聲音來表達不滿,這也是一種互動。

互動的過程應該是快樂的,如果孩子不感興趣,家長要尋找孩子的興趣點。

例如孩子愛玩玩具車,家長卻總是拿著布娃娃與孩子互動,這是不可取的。

自閉症的干預不是短跑,而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堅持才會出現效果。家庭干預需要恆心和耐心。

鄒小兵教授分享了自己一個患者的案例。

這個小男孩在3歲時被確診為自閉症,他有一個姐姐,爸爸媽媽文化程度不高,家庭經濟條件也並不好。當時鄒教授建議他們學習一些自閉症家庭干預的課程,然後自己在家進行干預。

爸爸媽媽雖然很好學,但是自閉症的專業干預知識對於他們太過晦澀。他們只牢牢記住了鄒小兵教授說的一句話:別讓孩子一個人獨自閑著或獨自忙著。

回到家後,爸爸媽媽和姐姐都開始了對小男孩的干預。爸爸白天去種田,媽媽和姐姐陪著小男孩玩游戲;爸爸種田歸來,媽媽去做飯,爸爸就陪著孩子;姐姐也經常把弟弟帶在身邊,和他一起玩耍。

9個月後,這個小男孩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去鄒小兵教授那裡復診,鄒小兵教授驚訝地發現孩子的進步非常顯著。從之前的不看不指不應不說,到能夠對視、指物、應答,有一定有意義的發音。雖然還沒能達到摘帽的程度,但未來充滿了希望。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沒有技術含量」的干預,下一期我們將繼續分享鄒小兵教授的6招自閉症干預基本技能。

---------------------

專注自閉症家庭干預,依託廣州中山三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鄒小兵教授團隊,傳播科學自閉症干預知識。歡迎加入【星兒守望者社區】,與更多專家和家長一起交流學習自閉症!

熱點內容
最近實體店不好盈利是因為什麼 發布:2025-02-05 22:02:05 瀏覽:763
為什麼淘寶子賬號登錄不了 發布:2025-02-05 21:56:55 瀏覽:867
微信開深色模式為什麼收不到消息 發布:2025-02-05 21:52:22 瀏覽:760
為什麼女朋友一定要蘋果手機 發布:2025-02-05 21:39:03 瀏覽:714
淘寶同樣的書為什麼那麼貴 發布:2025-02-05 21:37:47 瀏覽:713
為什麼pr打包不了項目文件 發布:2025-02-05 21:25:23 瀏覽:576
螞蟻搬東西堵住洞口為什麼 發布:2025-02-05 21:13:03 瀏覽:301
小米為什麼比別的手機燙 發布:2025-02-05 21:12:12 瀏覽:314
為什麼cf找不到bugtrapdll 發布:2025-02-05 21:12:02 瀏覽:416
白紙放時間長了為什麼會變黃 發布:2025-02-05 21:11:58 瀏覽: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