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女人為什麼可以保留漢服
⑴ 越南古人為何穿漢服清朝允許女人穿漢服,乾隆時期女性基本穿漢服,可是為什麼晚清都穿旗袍了
這與晚晴的太平天國運動有關。太平天國運動是最後漢服大規模興盛的時期。但是此時距離漢服消失已經有170多年,很難做到漢服的復原。只有在道士、和尚、戲劇中還有漢服的殘留。所以太平天國不少人穿起了戲劇、道士與和尚的衣服。其實由於當時戰亂頻繁,太平天國內部也沒有花時間研究過漢服最初是什麼樣子。但是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鎮壓,特別是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後。一切與漢服有關的服飾,遭到了自清軍入關後,最大一次的銷毀。沒有人再敢穿與漢服相關的服飾。此後半個世紀,直到辛亥革命前後,才有了一些漢服復興的苗頭。但很快就被撲滅了。
⑵ 漢服是怎麼保留下的保留下來的完整么現在穿的漢服和古人的相同么
漢服雖然經過了清朝剃發易服的摧毀,但是最終在漢族人民的反抗下還是有部分漢服保留下來,如人們常說的戲服、喪服、嬰兒的百家衣,漢族女子不需剃發易服,仍穿著上衣下裳,這點可從《紅樓夢》窺視一斑,現在漢服大多從保存完好的出土漢服、畫集、陶俑等復原出來,比如馬王堆曲等,由復原小組復原的漢服非常遵從古制,從配色到形制到布料都非常貼近那個朝代的漢服,而漢服愛好者們(我們彼此稱為同袍)日常穿著的漢服有遵從古制的,也有運用現代色彩和現代布料製作的漢服,現在不少愛動腦的同袍也根據自身愛好和日常穿著方便有了改良漢服和漢元素。但是不管怎麼變,漢服都遵從:交領、右衽、上衣下裳。如果您對漢服有興趣,我可以給您發一些漢服資料
⑶ 清朝不是斷絕了漢人的漢服了嗎為什麼清朝的古畫里還會有人穿著漢服
現代人所認知的清代男人的典型特徵——青布長袍、瓜皮小毛,稚發。其中只有稚發是強制推行的。青布長袍是明代中後期普通漢人的典型裝束,只不過到了清代款式又有所發展而已(底層勞動者從不曾有什麼改變)。瓜皮小帽確信是明初的產物,據傳是朱元璋發明的,被稱為「六合歸一帽」。原本是下人戴的,後來因為它戴著方便,所以在社會中廣為流傳起來。瓜皮帽也是「六合歸一帽」款式的進一步發展而已。至於有些人穿的馬褂,那的確是滿人的典型裝扮,但沒有人強制推行馬褂,只不過是漢人主動學習了這個服裝搭配款式——注意,原本漢人武士也有馬褂,所以說是「學習了這個搭配款式」!清代只不過是繼承了明代的服飾,誰告訴你不許老百姓穿漢服的?不許穿漢服的是朝臣和士大夫階級在正式公共場合——那代表了投降與否。至於女人,一概照搬明代衣著和服飾制度。清代的裹腳不同於明代裹腳——明代只是把腳裹得細長,清代才是所謂「三寸金蓮」。但這玩意兒是江南漢人自己弄出來的,跟民族問題沒半毛錢關系。滿族三代皇帝對此屢禁不止,所以最後康熙七年下詔「放任自流」。
對於清代,很多所謂「公認的歷史」其實都源自野史和對歷史的歪曲認知。所謂「易服」,跟老百姓根本沒多大關系,皇帝私下還漢服打扮呢,「易服」那是約束官僚士大夫階層的。對於百姓來說,「易服」最大的改變就是從尚紅改為尚青——明為火德,朱姓,所以尚紅;清為水德,所以必須尚青。僅此而已!
⑷ 清朝不是斷絕了漢人的漢服了嗎為什麼清朝的古畫里還會有人穿著漢服
1、根據歷史記載,雍正和乾隆有時會在皇宮的後花園穿漢服玩,也就有了他們穿漢服的宮廷畫了;收起了豬尾巴辮,在光禿禿的腦袋上硬安裝一個漢人的冠巾。
2、一邊是「剃發易服」血腥屠殺,一邊是不倫不類的裝腔作勢;一邊是企圖打壓漢人的民族自尊心,一邊是穿著漢服的自我意淫。
3、這是一種野蠻民族的矛盾心態,一方面骨子裡崇拜比他們進步高貴的漢文明,另一方面為了鞏固自己的皇權,又要踐踏摧毀,用野蠻來取代文明。
⑸ 胤禛美人圖里的女子為什麼身著漢服而不是滿服
清朝的時候只有男性要求穿滿族的衣服,女子大多數還是穿漢服的。
⑹ 清朝是不是允許漢人女子穿漢服呢
康熙年間的江南尚有很多平民穿著帶有明朝風格如寬袍大袖、交領右衽的服飾。到了乾隆時期的《姑蘇繁華圖》中亦出現了江南地區的一些農民在服飾上依然保留著明朝後期風格的情況 。
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焦秉貞於康熙三十五年所繪四十六幅《耕織圖》中的人物發式與衣冠,全系明朝之舊。焦氏於康熙時供奉內廷,與佈道於中國的西洋傳教士日相濡染,習西洋素描畫法。故其所繪山水人物,樓台之位置,自近而遠,自大而小,不爽毫發。其耕織圖中的村落風景,田家耕作,人物衣冠發飾,應相當真實。而且《耕織圖》經康熙皇帝看過、「稱旨」後才令刊刻,表示康熙皇帝對圖中人物衣冠之認可,可見康熙年間中國農村士紳農民的發式與衣冠,已復明朝之舊。真真斷絕漢服的我個人覺得是科舉取士,當官的都是剃發易服的。普通人想取士都需要剃發易服,時間久了,不就都剃發易服了嘛。
⑺ 為什麼清朝的漢人在喪禮時可以穿漢人的衣服
那是因為清朝"十從十不從"中有"生從死不從"這一條.就是說活著不能穿漢服,但是死了可以穿,所以漢族人死後都要穿漢服,並且用白布蓋著臉,表示無顏見列祖列宗的意思.
⑻ 清朝不是禁止漢服嗎那現在人怎麼知道明朝的漢服是怎樣的
禁止漢服並不毀掉漢服,只是不允許穿著。民國也禁止留辮子,咱們現在也不是照樣拍清朝的辮子戲嘛。把所有關於清以前衣服記載的文獻銷毀,是一件非常龐大的工程,堪比焚書坑儒,史書並沒有這件事的記載。而且,清修的《明史》里的志記載了明朝的社會各方面的詳細情況,其中就有關於服飾的記載,並不避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