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為什麼要給孩子一個出生禮

為什麼要給孩子一個出生禮

發布時間: 2022-10-09 22:20:01

『壹』 都是嬰兒出生,古時候會有哪些儀式慶祝孩子出生

每一個民族對於繁衍後代,迎接新的生命這件事都是非常重視的,尤其是作為禮儀之邦的華夏民族,我們祖先留下來迎接孩子出世的習俗更是豐富多彩,其中很多習俗被延續至今,而有些不合時宜的也漸漸被時代淘汰,淡出人們的視野。那麼在古代,新生嬰兒出生後都要經歷那些儀式呢?

報喜雞蛋

這項習俗已經傳承了很久了,直到今天也在各地方廣為流傳。起最早源於中華民族對鳥圖騰的崇拜,蛋作為最早圖騰「玄鳥」、「鳳凰」的產物,被當做吉祥的象徵,所以在胎兒出生後,父系一方會煮紅雞蛋分發給親朋,表示新生命的誕生。

『貳』 家鄉風俗:在我們出生時,為什麼是我們出生時為什麼吧紅色雞蛋給親友呢

喜蛋

根據傳統習俗,在嬰兒出生第三天,也就是「三朝」,行「三朝禮」。嬰兒出生後三天沒有發生意外,產婦也平安度過三天,全家人便得以安心,要進行沐浴,所以這一天也叫「洗三」。為嬰兒祝福,向親友報喜。親友尤其是婆家要來祝賀,在孩子面前說吉祥話,東家要送上誕生禮以示感謝。

送的誕生禮基本上就是喜蛋,也叫紅蛋,其實就是熟雞蛋。南北方習俗略有不同,北方的喜蛋是水煮蛋,染上紅色。南方則送鹵蛋,因為南方比較熱,煮熟的雞蛋不好保存,所以改成了鹵蛋。

『叄』 剛生完孩子, 需要發誕生禮嗎

孩子出生可以發「誕生禮」,這或許因為地域不同風俗不同,並非必須。但是人都有社會支持的需要,好事分享變成更多快樂;痛苦分享,變成較少痛苦,因為得到了支持。誕生禮發放不僅傳遞了友誼,也是自我心理滿足的需要。

『肆』 傳統禮儀——孩子出生有哪些禮

1、洗三朝

        洗三朝是嬰兒降生三日時最重要的禮俗。其主要儀式是為嬰兒洗澡,俗稱「洗三」,含有消除污穢、消災免禍的用意。洗澡水也有講究,要用桃樹根、李樹根、梅樹根各二兩,加水煮沸,由接生婆洗小兒。洗幼兒的時候還需要一定的祭祀儀式,口念祝詞。比如滿族「洗三」時要唱:「先洗頭,做王侯;洗洗腰,一輩倒比一輩高…」洗後,還要用薑片和艾蒿來擦孩子的腦門和身上各個關節。據說這一禮俗在唐代時已經盛行。

2、滿月禮

      滿月禮是嬰兒出生一個月後舉行的慶賀禮,稱為「做滿月」。此時必須祭祀神祖,宴請親友,還要向左鄰右舍分送喜面及其他食品。親友來賀必帶禮物。俗語雲:「姑姑家的帽子,姨姨家的鞋,外婆家的鋪蓋搬來。」眾多禮儀中,為嬰兒剃「滿月頭」的儀式嚴肅而隆重。嬰兒的胎發是從娘胎里帶來的,不能全剃光,一般要在額頂留一綹聰明發」,腦後留一綹「撐根發」;剃下來的胎發也要妥善收藏。剃頭時,小兒由祖父或親友中有福分的人抱在懷里。抱小兒者腳下須踩著用紅布或紅紙包著的蔥、芸豆斧子,取「聰、運、福」之意。待剃發完畢,由小兒父親將蔥、芸豆種入地中,蔥、芸豆的生命力極其旺盛,亦寓意小兒可健康成長。

      這一天,還要抱著嬰兒上街,讓他們出門去見見世面,到各處兜一圈,稱為「兜喜神圈」。據說這樣一兜,孩子長大以後就不會再怕陌生人了。這個儀式似乎象徵著小孩終將離開母親的懷抱,走出家門,闖盪外面的世界。

『伍』 小孩滿月禮節

小孩滿月禮節

小孩滿月禮節,家長們對於自己寶寶的降生有者很大的期望,而外產婦生完寶寶之後需要在家做滿一個月的月子,一個月過後就是值得慶祝的日子,以下分享小孩滿月禮節及相關內容

小孩滿月禮節1

1、親朋好友要攜帶禮物前來祝賀。

滿月,孩子出世第三十天,叫「滿月」或「出月」。這天,親朋好友要攜帶禮物前來祝賀,產婦的娘家人帶的禮物最重,主要帶供孩子穿戴的衣物、玩具、飾品。

2、主人要以長壽面招待來賓。

主人要以長壽面招待來賓;來賓依輩分及年齡大小逐個抱一抱孩子,意為「過喜」,順便將「喜錢」裝進孩子衣兜,以示慶賀。

3、報喜

寶寶出生當天,爸爸一定要去岳父母家告知這個消息。告知岳父母母子平安,恭喜他們添了外孫,並且拜祭祖先,放鞭炮慶賀,此過程稱為「報喜」。

4、送米酒

得知女兒生下孩子,母子平安。這個時候,孩子的外婆就要開始醞釀准備雞蛋、米酒等食物,待產後第三天前往看望「坐月子」的女兒,送去親手釀制的營養物品。

同時,還需要為孩子准備新衣褲、手推車、搖籃等嬰兒用品,待孩子滿月時送給他,這個習俗叫「送祝米」。

5、吃紅蛋

古時候,滿月請酒也可以稱為「吃滿月蛋」。與其他酒會宴席不同的是,主家會提前准備,將染成紅色的雞蛋作為伴手禮送給出席宴會的來賓。

小孩滿月禮節2

一、滿月有什麼講究

1、送油飯

寶寶出生滿一個月之後,爸爸媽媽會通過贈送油飯、雞腿、紅蛋或蛋糕等食物,告知親朋好友這個消息,希望大家一起慶祝寶寶平安邁入一個新的里程碑。此時父母的親戚朋友也會送寶寶一些衣物、飾品或紅包做為回禮。雖然現代許多家長不分生男生女,都會送油飯與雞腿,或是同時贈送油飯和蛋糕。

2、剃頭

嬰兒出生後滿1個月,就可剃掉嬰兒的胎發,也有父母會選在出生後24天剃發,即取「二十四孝」的意義,希望將來寶寶能成為孝子。這些胎發還可做成胎毛筆,古代則會用於成年後上京赴考時答卷之用。

3、古代滿月命名

寶寶出生後,命名就是一大學問,傳統觀念認為,名字會影響一個人的'命運,因此對寶寶姓名也特別注重。命名沒有時間點,但多在寶寶出生的一個月內命名,因為古時嬰兒的夭折率高,嬰兒夭折是常有的事,因此通常不會在出生後馬上幫寶寶命名。

二、寶寶滿月後的注意事項

1、舒適的居室環境 要給寶貝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寶貝的房間應該陽光充足,空氣流通,冬季也應該保證每天通風換氣兩次。房間的溫度應該保持在22℃-25℃之間,空氣濕度應該在60%左右。

2、單獨的小床 寶貝要有自己單獨的小床,這樣不僅可以防止不小心壓到寶貝,而且避免寶貝睡在大人旁邊,呼吸的都是大人呼出的廢氣,寶貝自己睡,對寶貝的健康更有利。

3、避免陽光直射眼睛 剛出生的寶貝大多數時間都是躺在床上,媽咪要時刻注意觀察,不要讓陽光直射到寶貝的眼睛。不需要用枕頭 寶貝在出生後3個月之內不需要枕頭,因為新生兒的頸椎是直的,還沒有形成生理彎曲,所以不需要枕頭支撐。

小孩滿月禮節3

小孩辦滿月酒的規矩

1、挪尿窩。寶寶從出生到一個月時一般是在奶奶家或者自己家由男方家屬照顧,滿月請了親戚後就由姥姥帶走了。

2、寶寶滿月時,給寶寶穿上新衣服,抱著寶寶去銀行取錢,預示今後不會缺錢。

3、到菜市買點蔥放到寶寶口袋,預示寶寶以後會聰明。

4、要買一盒火柴放在寶寶口袋裡,預示寶寶長大後會賺錢。

5、要帶寶寶過橋底有流水的橋,預示寶寶今後人生道路能比較順利。

6、注意不要讓寶寶受涼之類的,盡量不要讓別人摸寶寶的臉蛋,以免傳染細菌。

7、帶寶寶去酒樓前,先淋浴更衣,換上新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

8、給寶寶帶上小手套,因為滿月酒那天肯定會有許多親戚朋友來親親或摸摸寶寶的小手,等客人走後再把手套脫下。

媽媽及其他人的講究

1、母親坐月子滿了之後是要回娘家的,最好是能在娘家待上半個月。

2、孩子回自己家的時候,孩子的姥姥還要給孩子脖子上掛一桄白色的線。那線要打一個活結,在那結上要塞上錢。

3、過完滿月後,就是過百天。這一天,孩子的姥姥家裡要給做百天褲百天襖,還有虎頭帽虎頭襪,還要給孩子帶兜肚,那兜肚上面要綉有「九個石榴一隻手(佛手)」,寓意著吉祥。

4、媽媽也要少接觸客人,因為媽媽是和寶寶最親密接觸時間最長的人,如果媽媽和客人握手後一定要洗完手再餵奶。建議其他大人們在接觸寶寶之前也要洗手。

辦滿月酒的講究

1、不要點烤乳豬,乳豬是未成年的豬,就是豬寶寶,滿月酒吃豬寶寶意頭不好。點菜可以叫酒樓的店長介紹,他們都是很有經驗的。

2、回禮是不需要的,只要在宴桌上擺上紅雞蛋、酸姜就可以了,自己做的比較好吃。

3、一般不用迎賓,寶寶可以放在嬰兒車上,客人來了就打一個招呼或抱一下,如果寶寶睡著了,也沒有必要吵醒,客人不會介意的。客人都會把紅包放在寶寶床上、衣服里或直接給媽媽,紅包要放好,因為人多雜亂。

4、宴會期間不要說不吉利的話,比如「死」「短命」等等更加要顧忌。

5、吃小孩的滿月酒里最好不要有:孕婦、有喪事的人、有喜事的人、剛剛生了小寶寶的人(即那寶寶還沒出月的媽媽)。

小孩滿月禮節4

一、滿月當天有什麼講究

1、產婦滿月之後是可以出門的,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剛買完葯出門的時候一定要盡量多穿一點,不能讓自己著涼了,而且在外面逛街的時候也不能太勞累了,要需要多注意休息。此外去逛街的時候肯定要在外面吃一些東西,在吃的方面也要注意不能亂吃,因為還在哺乳期,吃東西亂吃的話有可能會造成回奶或者是營養不好影響寶寶吸收。

2、寶寶滿月的話,家裡人會准備一些紅蛋蛋糕之類的食物送給親朋好友們,告訴大家寶寶滿月的消息,然後親戚朋友們會給寶寶送一些禮物,比如小飾品,衣服紅包之類的作為回禮。而且寶寶滿月之後是可以帶出門的,也可以讓親朋好友們前來看看寶寶。

二、寶寶滿月有什麼儀式

1、寶寶滿月肯定是要辦滿月宴的,這是寶寶滿月以後的大日子,會邀請親朋好友們一起過來,然後給寶寶送祝福送禮物。自己家裡面早晨的時候一般會吃園子來代表,希望寶寶以後能夠高中狀元,也有的地方是吃喜面,也是寓意著寶寶以後可以長命百歲的意思。

2、寶寶滿月這一天,外婆可以過來把寶寶接走,屬於叫做挪尿窩,因為一個月寶寶都是待在奶奶家或者是男方這邊的滿月了之後就可以挪一個地方換一換氣兒。另外為了慶祝寶寶滿月,外婆還需要給寶寶送一些米酒或者是雞蛋之類的。

3、寶寶滿月了就可以給寶寶剃掉嬰兒的胎發了。胎發一般剃下來之後會用紅繩綁起來,父母收藏也有的家庭會用它來做胎毛筆。

『陸』 給剛出生的孩子送什麼禮物 孩子出生送禮大有講究

以下東西僅供參考:

1.紅包 (一般是長輩和同事送的居多,那時缺的東西較多,可以按需求買,實用!)

2.鮮花 (很多的醫院都不讓帶進病房,容易引起寶寶花粉過敏,建議不要送!)

3.銀手鐲/銀腳鐲/銀項圈/長命鎖 (都是當姨的送的,如意吉祥!)

4.金飾物 (小姑送的,寶寶的屬相「小金豬」,小孩長大了也可以佩帶!)

5.玩具 (寶寶要等大些時才會玩,太早買去也只能放著,還不如大些的時候在送,送禮時間也

應選擇!) .床/車子 (這種大件一般都是當姥姥送的)

7.衣服 (買幾套嬰兒的小衣服,還是很實用的,因為寶寶小時候拉BB的次數較多,換的也

勤。)

8.一張嬰兒洗澡/按摩/游泳的季度卡 (選擇一家口碑好的醫院辦理,剛生的寶寶最好是在醫院洗

澡/按摩/游泳,即安全又舒適,有利於寶寶的身心健康!)

9.一套寶寶100天的藝術照 (選擇一家口碑好的兒童照相館,先預定好,等寶寶100天時媽媽就

可以帶寶寶來照像了。)

10.一瓶高檔的妊辰霜 (想必媽媽一定喜歡!)

『柒』 嬰兒誕生禮是什麼

在古代中國,生兒育女、傳宗接代,是人們根深蒂固的一個觀念,民間視「無後」為「不孝」之首。所以,民間把嬰兒的「誕生禮」看成極其重要的事情,並形成了很多相關的禁忌和習俗。從嬰兒出生一直到滿一周歲,禮儀活動頻繁多樣,體現了中國民間對新生命的重視和關愛。

嬰兒出生以後的第一個儀式就是「報喜」。孩子剛一落地,其父就要到岳丈、親朋和鄰里的家中去報告喜訊。「報喜」時所攜帶的物品,各地略有不同,但不外乎紅蛋(煮熟後再染紅的雞蛋)、雞、酒、糕點之類。同時,人們根據傳統的習慣,從「報喜」者所帶的物品就可以明白新生嬰兒的性別。比如:以雞「報喜」的地區,用公雞則為男,用母雞則為女;以酒「報喜」的地區,酒壺拴紅線則為男,酒壺拴紅綢則為女。有的地區「報喜」時還要燃放鞭炮,在岳父家門前燃放則說明是男,進至堂屋才燃放則說明是女。此外,由於受中國傳統宗法社會男尊女卑觀念的深刻影響,一些地區的風俗表現為生男則喜,生女則不予聲張。在粵東及閩南,生男孩後在次年元宵節要往祖宗祠堂送花燈,以示添丁。生了女孩則只算添口,不算添丁,也不升花燈。

「踩生」,又叫「踩門」,指外人有意或者無意踏入嬰兒降生的產房。「踩生」是流行於全國的一種生育習俗。但是,不同的地區對待「踩生」的態度卻有很大不同。有些地區認為「踩生」對嬰兒有益,有些地區則認為其有害。在很多地區,產房是要禁止外人特別是男人進入的,於是在產房門前懸掛物品以示警戒。這種習俗由來已久,《禮記·內則》中就有記載:「子生,男子設弧於門左,女子設蛻於門右。」意思是:生了男孩,要在門前懸掛弓;生了女孩,則在門前懸掛佩巾。類似的風俗有很多,只是懸掛的物品有所不同:有的是懸掛紅泡刺、野薑葉;有的是在門上貼紅紙剪成的葫蘆(男)或梅花(女);有的是在門上插稻(男二女一)。據說這種在門上懸掛物品的風俗,除了防止外人貿然進入產房,還有避邪驅災的作用。在這些地區,如果有人無意間走入產房,人們會認為他(她)可能踩斷產婦的奶水,或者把邪祟帶入產房,從而對新生兒造成危害,必須採取某種方式予以補救。比如:冀中一帶稱「踩生」為「蹬嘴頭」,如果有人無意間進入產房,蹬掉了孩子的嘴頭,就必須馬上與產婦互換腰帶,俗信以為如此才能把奶水還給產婦。但是,也有不少地區把「踩生」看做是能給嬰兒帶來吉利的好事。湘西的土家族和蘇北地區的居民,就把嬰兒出生後第一個到產婦家的人視為「踩生人」。同時,他們認為孩子將來的脾氣、性格會和「踩生人」的性情及其當時的情緒有很大關系。所以,孩子的父母總要在孩子出生前就商討決定請某位儀表堂堂、品行俱佳的人來「踩生」,並會熱情款待以使「踩生人」盡量滿意、高興。

舊時,漢族還普遍流行為新生兒「開奶」的習俗。「開奶」,就是嬰兒吃第一口奶。嬰兒出生後,需待其將胎便排泄出來後,方能餵奶。很多地區在「開奶」儀式之前,先要蘸幾滴黃連湯餵食嬰兒,嘴裡還要說:「三朝吃得黃連苦,來日天天吃蜜糖。」然後,依次蘸以用肥肉、狀元糕、酒、魚、糖等做成的湯水餵食。口中唱道:「吃了肉,長得胖;吃了糕,長得高;吃了酒,福祿壽;吃了糖和魚,日日有富餘。」最後,讓小兒吃一口其他正在哺乳的婦女的奶。如果為男嬰開奶,就要請正在哺育女孩的婦女;如果為女嬰開奶,則要請正在哺育男孩的婦女。

嬰兒「誕生禮」中最有特色的當數「洗三」禮儀。「洗三」就是在新生兒出生的第三天為其洗身,這是嬰兒受到的第一次洗禮。儀式開麒麟送子圖始時,產婦先要把一隻紅雞放置在床前,然後燒香祈禱,謂之「拜床公床母」。「洗三」用的水,是用槐樹枝、艾蒿葉、花椒等中草葯熬制。浴盆中往往還放有紅蛋和金銀飾物等。「洗三」一般由接生婆或者孩子祖母來執行,一邊洗身,一邊念誦:「洗洗頭,做王侯;洗洗腰,一輩更比一輩高;洗洗蛋,做知縣;洗洗溝,做知州。」此時,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也要一邊說些吉祥的祝語,一邊將作為禮物帶來的果品、金銀飾物等投入盆中,謂之「添盆」。洗身完畢後,要用雞蛋或者艾團給小兒擦額頭,據說能起到免生瘡疥的作用;用金銀飾品摩擦小兒全身,據說能避邪鎮驚。待梳洗完畢,穿衣戴帽後,接生婆要用秤砣輕壓小兒身體,謂之「壓千斤」,象徵小兒長大後能擔當重任。還要用小蔥輕打身體,認為這樣可以使其將來聰明伶俐。然後,用鎖象徵性地鎖住小兒手足,喻指將來能謹言慎行。

滿月禮,是又一個備受重視的生育禮俗。嬰兒滿月之日,父母要發帖邀客,為其辦「滿月酒」,也叫「彌月酒」。親朋各攜禮物前來祝賀,禮物一般為金銀飾品、小算盤、小如意等,也有送衣料和食品的。同時,人們一般會在禮品上刻寫「長命百歲」、「金玉滿堂」等吉利、祝福的字樣。滿月禮的一項重大事項就是要為小兒剃頭,叫做「落胎發」。這是嬰兒第一次理發。古時,人們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且小兒皮膚尚嫩,極易損傷,故家人對這件事極其重視。受邀的手藝高超的剃頭師傅往往先把嚼爛的茶葉敷在小兒頭上,說是能免於生瘡。剃頭時,一般也不會把頭發完全剃光,額頭要留一小塊,稱為「聰明發」,腦後要留一小綹,稱為「百歲毛」。剃落的胎發,也不會隨便扔掉,要用紅紙包好,或者將胎發搓成圓球狀,用紅線串起,掛於床頭來鎮邪。如今,也有很多人家將胎發製成胎毫毛筆,留作紀念。剃頭完畢後,還要由一位親屬(多為舅舅)打著一把雨傘抱著嬰兒出去「見見世面」,且必須經過一座小橋。遇見行人,要對小兒說:「認識嗎?不要怕。」認為這樣做,能讓小兒將來行事有膽有識、風雨無阻。

嬰兒出生的第一百天,要舉行「過百啐」儀式。「百」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已經不單純表示一個數字,往往包含著「圓滿」、「完整」的意思。所以,民間對孩子的「過百啐」儀式非常重視。宋代孟元老所著《東京夢華錄》中載:「生子百日,置會,稱之百啐。」說明這種習俗至少在宋代已經存在。小兒百天當日,家中要大宴賓客,預祝嬰兒能長命百歲,所以,「過百啐」又叫「過百歲」,以圖個吉利。百日禮上,最能體現祝福含義的物品是「百家衣」和「百家鎖」。「百家衣」是集從各家討來的各種顏色的碎布頭縫紉而成,雖不見得來自百家,但斂布的家數自是越多越好。一般紫色的布頭最難索到,因「紫」與「子」同音,誰家也不願把「子」送給別人。「百家鎖」,也叫「長命鎖」,本意是集百家的金銀打制或是多家集體所送。「百家鎖」的形式多樣,最簡單的就是用紅線把銅錢串起即可,比較常見的是用金銀打製成鎖形,再用金銀鏈相串的樣式。「百家衣」和「百家鎖」都已超出了一般衣物和飾品的意義,成為為嬰兒祈福的象徵。

嬰兒到了周歲生日這天,親朋好友都要前來慶賀。除了宴飲的慶祝以外,小兒還要進行「抓周」儀式。

周歲過後,生育慶賀禮俗就算結束了。但是,父母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還要進行各種活動以求小兒得到保佑。比如:吃百家飯、認干親等。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捌』 生孩子送禮習俗

生孩子送禮習俗
小孩一出生,先用舊布做成的(單的或棉的)約三尺見方布塊把小孩包起來。然後再把嬰兒的**擠一擠,傳說否則女孩將來會乳頭凹陷、發癢;男孩會長成**房樣子。有的把臍血加黃酒讓產婦喝下去以便催乳;如果3—5天產婦的奶水還不能下來或很少,家人就要給產婦燉黃老母雞加蜂糖,豬蹄燉通草、穿山甲、王不留行等,目的是催奶(俗稱「投媽兒」)。用黑山楂熬黃酒喝,可以減輕產後子宮收縮時的疼痛(俗稱「二陣疙瘩疼」),為了加強產婦的營養且便於消化吸收,「麵疙瘩打雞蛋荷包」、「掛面條加炒雞蛋」是離不了的主食。以至於多數產婦一個月內體重增加十幾斤、幾十斤!
小孩出生的第三天,要向小孩的外婆家傳報小孩出生的喜訊,俗稱「報喜」。生男孩者報喜人帶一隻活公雞去報喜,對方再回贈一隻活公雞,即報喜人是帶兩只活公雞返回的;如生女孩則是帶一隻活母雞去報喜,回贈的也是一隻活母雞。如果對方確實無雞回贈時,可拿些雞蛋回贈。
小孩出生的第三天,生小孩的人家要做一些稀面條,又稱「喜面條」,讓鄰居們吃,一則向鄰居傳達生小孩的喜訊,二則讓眾人為小孩「咬災」,或稱「壓災」;同時面條寓意「長壽」,其實是希望小孩能健康地成長。
由於過去的消毒條件差,小孩在出生四天到七天之中,得臍帶瘋(俗稱四六瘋、七日瘋)的幾率高,能否存活尚不把握,所以這幾天中不舉行什麼慶賀活動。
小孩出生的第十二天,小孩的外婆家要來「送米面」。因這時嬰幼兒度過了易感染發病期,加上母乳喂養,小孩的代謝功能基本正常,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強,趨於正常發育期了。「送米面」的人員,由小孩外婆家的親友組成。所送物品為大米、白面、乾麵條(俗稱「掛面」)、雞蛋(有的把雞蛋染成紅色,有的用紅紙剪個花貼在雞蛋上,以示喜慶。據說不送鴨蛋,因怕產婦吃後落下搖頭的毛病);小孩用的衣服、帽子、小褥、尿布(小孩出生前所做的衣服要留上幾針不完全做好,等到小孩出生後再完成);還有一「抱裙」,就是用一塊方布,在一邊的兩端綴上布帶,寓意要抱一群小孩,即多子多福吧;還要給小孩的父親送一條褲子,寓意小孩有粗腿可抱;還有為小孩准備的「長命鎖」(一般為銀質)、「麒麟送子」銀牌子、銀鐲子、小孩帽子上綴的「虎頭銀錢」、銀鈴等。現在一般只可購到長命鎖和銀鐲子。生小孩的一方會設喜宴隆重招待,俗稱「待米面客」。這喜宴與結婚的婚宴(見我寫的《故鄉婚俗》)基本上一樣,俗稱「整桌」,或稱「全場兒」,,只是開席時先上稀(喜)面條(寓意同前)。當送米面的人員返回時,主人家會拿一點掛面予以回贈,俗稱「回贈禮」,寓意親戚之間往來不斷。現在是送一些必要的、象徵性的米面衣物外,大都是送的錢,同時回贈禮基本上也免了。這一天,家人也會早早把為小孩准備的用舊布做的衣服或尋別人家小孩穿過的舊衣服(當然不會是爛的)穿戴整齊,迎接外婆家人的祝賀,並抱到「當門」(客廳)讓客人誇耀一番。用舊布包裹、用舊布做衣服、尋別人家的舊衣服,說的是這樣小孩好養活、長命,其實科學道理是舊衣服軟和,不會傷到嬰兒柔嫩的皮膚。
從小孩出生到「滿月」這期間,生小孩人家的錢、糧、物件均不外借和外出。凡來看望小孩者,需先在客廳歇息後,才可到產房去看小孩母子。據說是來者行路勞累,應先歇息一下;其實主要是怕來者帶有風,因坐月子的人最怕「張風」落病,不利於小孩母子的健康。為了避免「岔媽兒」(回奶),一般情況下,不讓身有異味的人進入產房。尤其是花椒氣味極易「岔媽兒」。由於過去醫療衛生條件所限,坐月子期間產房的門窗緊閉,產婦衣著整齊,甚至褲腳還要用帶子扎緊。有的產婦甚至一個月不出產房。
待罷小孩外婆家的米面客至滿月,這是生小孩家的親戚、朋友、鄰居、同事送米面的時期。這期間,凡去送米面的,都會喝到一碗雞蛋荷包(起碼四個雞蛋)加白糖的「雞蛋茶」。等到滿月時或滿月後的某一天,主人家會設喜宴招待送禮者,喜宴規格和招待外婆家一樣。現在大都稱「做滿月酒」,主人家會向送禮者送去請柬,一般稱「滿月之喜」、「彌月之喜」;舊時寫請柬時,生男孩的寫為「弄璋之喜」,生女孩的寫為「弄瓦之喜」。現在不少人家為了省事,在小孩出生的第十二天或等小孩滿月時,把應到的親朋都請來,同小孩外婆家來的客人一起設喜宴招待。過去只待頭胎,現在有的人家二胎、三胎、買的娃,統統都要大待一番。
在小孩滿月後的某一天,媽媽會帶上小孩,由家人護送去外婆家住幾天(不多住),俗稱「挪臊泊(鋪)」。據說挪臊泊能改變小孩的不良習慣,同時還有認親的意思。外婆會為小外孫送上「衣飯碗」,即一隻小碗、一隻小勺(俗稱「調羹」)或一雙筷子。根據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經濟條件,可用瓷碗、木碗、銀碗、搪瓷碗、塑料碗、鋁碗、不銹鋼碗;小勺有瓷、銀、鋁、搪瓷、塑料和不銹鋼的;筷子有木、竹、銀的,任選其一。小碗內盛上米或面,用紅紙蓋上,再用紅線紮好,以免米面撒出,寓意小孩以後有飯吃有衣穿。還要送「線蛋」,就是用紅布包上一百個柏籽殼、一百粒柏籽,外面用白線纏繞成球形,再繫上紅線繩,可以掛在小孩脖頸上,寓意百子百年長遠不斷線。這些線只能給小孩做鞋襪衣服用。
新生兒滿月後某一天要「剃頭」(理發),過去是剃個花頭,即不規則地剃去一部分、留一部分;但一定要剃眉毛,據說把眉毛剃剃長的旺。以後再剃頭時可根據家長的意願,或留個「木梳背」,即在頭頂前部正中留一片上邊稍呈弧形的頭發,余者全剃光;或留個「鐵箍」,即把頭頂和下部都剃光,而在頭的中上部留一圈寬約兩厘米頭發不剃;或留個「鱉衣兒」,即在腦後留一片不剃,其它都剃光,好象留個尾巴;當然還有其它多種剃(理)法。而今滿月或百天時,胎發製成胎毛筆,或制腳模等;照像更是普遍的了,有的一出生就開始照,把每個階段的成長變化都仔細地記錄下來。
由於過去的小孩都是到了上學的年齡才會起個正規名字,所以,多數小孩小的時候,都是按照本家或族人的排行,叫個老王六、張大娃、李二娃;女孩就叫李大妮、張小妮;個別的用黑蛋、狗娃、小毛等昵稱;想再要男孩的就把女孩叫「煥(與換同音)」,相當於南方的女孩叫「招弟」一樣。

『玖』 老北京小孩兒的誕生禮是怎樣的

小孩兒呱呱墜地,一個小生命便誕生了。誕生禮作為人生的第一大禮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生育不同於其他事情,這個禮儀的范圍要比其他禮小得多。根據《禮記》的訓誡,產婦生產後,就是丈夫也不得進入產房。

老北京人認為,人生下來的頭等大事就是洗三兒,也就是給出生三天的嬰兒洗澡。不管是生男還是生女,都要進行這一儀式。洗三兒的做法源於佛教的輪回說法,目的是把上世的罪孽全部洗掉,使之一生平安吉利。

洗三兒儀式由三姑六婆中的穩婆來主持。過去,有一種專門以接生、洗三兒為職業的中老年婦女,老北京稱之為產婆、接生婆、接生姥姥或吉祥姥姥。

生小孩兒的人家在洗三兒之日,近親會帶著禮物來祝賀。本家則要根據自家狀況准備酒席,但主食必須是面條。此儀式一般在接生婆的主持下於午飯後舉行。

儀式開始,生小孩家人要先在門廳正面設上香案,供奉碧霞元君、催生娘娘、送子娘娘等十三位神像。並在香案前的香爐里裝上小米,當作香灰插香用,下邊壓上紙錢、紙元寶。產婦卧室的炕頭上供著炕公、炕母的神像,由本家年長女主人上香叩首,吉祥姥姥隨後三拜。

然後,本家將盛有以槐條、艾葉熬成湯的銅盆以及一切禮儀用品均擺在炕上。這時,接生姥姥把嬰兒一抱,洗三兒就開始了。

本家按風俗依尊卑長幼帶頭往盆里添一小勺清水,再放一些錢幣,謂之添盆。如添的是金銀裸子、銀元就放在盆里,如添的是紙幣、銀票就放在旁邊的茶盤里。

洗三兒時,即便是窮人家也要放幾枚銅幣。

添盆後,給接生姥姥喜錢,恭送姥姥;儀式至此也就算結束了。

『拾』 為什麼要誕生禮

經過了十月之久的長長的醞釀,嬰兒的哭聲終於終結了父母忐忑的猜想,驕傲地宣布著一個全新生命的到來。沉浸在喜悅之中的大人們為了表達對新生命的愛意、對新生命的祝福,就以各種儀式來為孩子祈福。這就是出生禮。 華夏民族是一個禮儀文化極其發達的民族,擁有從出生禮、成年禮、婚禮、成長禮到葬禮的完整的生命禮儀體系。華夏生命禮儀飽含了華夏人文特色,有「冠」與「笄」的成年禮,有寧靜優美的「昏禮」,有莊重安詳的葬禮,出生禮也是別具特色。 漢民族傳統的出生禮,由幾種禮儀組成,嬰兒誕生,有誕生禮;三日後,有三朝禮;出生一月,為滿月禮;出生百天,行百日禮;一周歲時,行周歲禮。這樣,對一個新生命的迎接過程,才算完成了。

熱點內容
為什麼男人都喜歡若曦 發布:2025-02-06 12:48:39 瀏覽:88
電腦為什麼看電影藍屏 發布:2025-02-06 12:43:31 瀏覽:331
電腦斷網為什麼能用微信 發布:2025-02-06 12:39:37 瀏覽:395
快速排序時間復雜度為什麼n2 發布:2025-02-06 12:38:09 瀏覽:442
我為什麼看不見抖音注冊時間 發布:2025-02-06 12:35:59 瀏覽:344
紅蘿卜存放時間長了為什麼會苦 發布:2025-02-06 12:16:25 瀏覽:186
人為什麼在晚上會把悲傷放大 發布:2025-02-06 12:15:23 瀏覽:626
為什麼20年bba那麼便宜 發布:2025-02-06 12:15:15 瀏覽:41
為什麼人在水下憋氣時間短 發布:2025-02-06 12:08:41 瀏覽:653
男人為什麼不會娶離異女人 發布:2025-02-06 12:04:10 瀏覽: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