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為什麼叫羅敷
⑴ 羅敷究竟是什麼人
《陌上桑》的女主人公,是一個美麗聰慧堅貞不屈的形象。在中國傳統詩詞中常用「羅敷」來指美麗的女子。
附《陌上桑》
舊說邯鄲女子秦姓名羅敷,為邑人千乘王仁妻。仁後為趙五家令。羅敷出採桑陌上,趙五登台見而悅之,置酒欲奪焉。羅敷善彈箏,作《陌上桑》以自明,不從。
艷歌羅敷行 一名陌上桑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善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怒怨,但坐觀羅敷。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
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
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
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餘。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一名《艷歌羅敷行》,又名《日出東南隅》,是一篇喜劇性的敘事詩。它寫一個名叫秦羅敷的美女在城南隅採桑,人們見了她都愛慕不已,正逢一個「使君」經過,問羅敷願否跟他同去,羅敷斷然拒絕,並將自己的丈夫誇耀了一通。
《陌上桑》的浪漫性,主要表現在詩歌前半部對於羅敷美麗的描寫方面。秦羅敷是漢代美女的通稱,比如在稍後的《孔雀東南飛》中,焦仲卿之母要為兒子再娶的,就是「可憐體無比」的「東家賢女」秦羅敷,她與《陌上桑》中的秦羅敷當然不會是同一個人。
⑵ 羅敷是什麼意思
就是美人流淚,意指相思之情。原句是:「羅敷流淚空盈巾,伊人如畫相思里。」
在古代,羅敷指代美女。
當然,也有很多的美女自稱或父母給她取名就叫羅敷。
我們比較熟悉的可能有初中語文課文中《陌上桑》中的秦羅敷和高中語文課文《孔雀東南飛》中的羅敷。
⑶ 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 什麼意思,謝謝了!
意思是:鄰居有個賢慧的女子,名字叫羅敷,姿態可愛無比。
出自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原文選段:
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譯文:
焦仲卿聽了這般訴說後,到堂上去稟告母親:「我已經沒有做高官、享厚祿的貌相,幸虧還能娶到這個賢慧能乾的妻子,結婚後相親相愛地生活,並約定死後在地下也要相依為伴侶。
相處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開始,還不算很久,這個女子的行為並沒有什麼不正當,哪裡料到會招致母親不滿意呢?」
焦母對仲卿說:「你怎麼這樣沒見識!這個女子不講禮節,一舉一動全憑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氣,你怎麼可以自作主張!鄰居有個賢慧的女子,名字叫羅敷,姿態可愛無比,母親替你去提親。你就趕快休掉劉蘭芝,打發她走,千萬不要挽留蘭芝。」
(3)女人為什麼叫羅敷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東漢末年的建安時期。當時的背景是:漢武帝時,儒家的那套倫理綱常,逐漸占據了統治地位,並發展到了相當完備嚴密的程度。
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規定有「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等清規戒律。這正是焦劉悲劇的主要原因。在這一時代氛圍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於站在劉蘭芝一邊,表現出與蘭芝黃泉共赴的堅決態度,這是難能可貴的。
人物特點:
《孔雀東南飛》成功地塑造了劉蘭芝、焦仲卿等藝術形象。
劉蘭芝不僅敢愛敢恨,敢說敢為,具有強烈的反抗性格,而且在別小姑、別仲卿時,贈物留言、訂立蒲石之盟,於悲愴之中充滿了溫厚的深情。她感情豐富,形象飽滿,不同於一般敘事詩中人物性格的單一簡略。
與蘭芝相較,仲卿形象更為復雜。他忍讓求母,委曲求全,顯得軟弱,但這是當時一般人所無法超越的時代局限,何況他身為府吏,更不能不受封建法規的制約。
然而他的求,在當時是對母命的公開頂撞,實在是對封建禮教的大不敬。進而又對母命陽奉陰違,表面上驅遣蘭芝,私下卻密約重娶,表明他倔強不馴,只是綿里藏針、剛強不露而已。至於他告母自裁,幻想以此促使其母同意他與蘭芝重新結合,這是他認識上的不足。
但論其態度,實已由一般的頂撞發展到了威脅的地步。然而愚昧無知的焦母,雖然愛子,卻仍堅持另娶。仲卿則在幻想破滅之後,並不因此屈從其母而終於以死殉情,充分顯示了焦仲卿的反叛性格。
這是一個既想當孝子,但在與切身利害沖突下又不甘於愚孝的典型。黑暗的環境和現實的矛盾造就了仲卿這種思想性格。
作者不僅寫出了人物性格中的個性,而且寫出了他們性格中所特有的復雜性,有血有肉兼有神,可歌可泣又可信,這決非短小的抒情詩和一般的敘事詩所能達到的境界。
詩中的主要人物是如此,對於次要人物,作者同樣注意性格描寫,因而能寫出同類人物的不同特點。
如劉母和焦母,同為老寡婦,劉母家境清寒,性格懦弱,雖同情女兒而又不能不聽從兒子的安排,反映了封建禮教「夫死從子」的黑暗;焦母則富有高傲,為人兇悍,不僅不從子,而且要兒子從她,表現出封建家長的淫威。
她們同為婦女,在同一社會中,卻因境遇所造就的性格不同而扮演了不同的角色。這種藝術造詣是當時其他敘事詩中所看不到的。
⑷ 羅敷是什麼意思
羅敷是中國古代邯鄲美女,原名秦羅敷。
羅敷,是邯鄲城(今河北省邯鄲市叢台區三陵鄉姜窯村)一個姓秦的農家女,以採桑為生,大約生活在漢末至三國時期。
她忠於愛情,熱愛家鄉、熱愛生活,是古趙邯鄲美女的代表。作為邯鄲歷史文化的著名典故之一,她的故事被廣為傳頌,為樂府《陌上桑》的主人公,在《孔雀東南飛》中代指聰明賢惠的黃花閨女。
另外有古裝電視劇《孔雀東南飛》中的秦羅敷,由影視演員王珂飾演。
登場作品:《陌上桑》
原文: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湘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巾肖〉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羅敷前置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為人潔白晰,鬢鬢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譯文:
太陽從東南方升起,照到我們秦家的小樓。秦家有位美麗的少女,自家取名叫羅敷。羅敷善於養蠶採桑,(有一天在)城南邊採桑。用青絲做籃子上的絡繩,用桂樹枝做籃子上的提柄。頭上梳著墮馬髻,耳朵上戴著寶珠做的耳環;淺黃色有花紋的絲綢做成下裙,紫色的綾子做成上身短襖。走路的人看見羅敷,放下擔子捋著鬍子(注視她)。
年輕人看見羅敷,禁不住脫帽重整頭巾,希望引起羅敷對自己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記了自己在犁地,鋤地的人忘記了自己在鋤地;以致於農活都沒有幹完,回來後相互埋怨,只是因為仔細看了羅敷的美貌。太守乘車從南邊來到這,拉車的五匹馬停下來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過去,問這是誰家美麗的女子。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兒,自家起名叫做羅敷。」太守又問:「羅敷多少歲了?」小吏回答:「還不到二十歲,但已經過了十五了。」太守請問羅敷:「願意與我一起乘車嗎?」羅敷上前回話:「太守你怎麼這樣愚蠢!太守你已經有妻子了,羅敷我也已經有丈夫了!(丈夫當官)在東方,隨從人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頭。
怎麼識別我丈夫呢?騎白馬後面跟隨小黑馬的那個大官就是,用青絲拴著馬尾,那馬頭上戴著金黃色的籠頭;腰中佩著鹿盧劍,寶劍可以值上千上萬錢,十五歲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歲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歲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歲成為一城之主。他皮膚潔白,有一些鬍子;他輕緩地在府中邁方步,從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會時)在座的有幾千人,都說我丈夫出色。」
⑸ 為什麼古人稱美女為「羅敷」
相傳,羅敷除「歌美、舞美、步美、貌美」外,更重要的是羅敷的「德」美。她不畏強暴、不慕權勢,是一個美麗善良、冰清玉潔的貞潔美女。 古樂府詩《孔雀東南飛》上載:「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文中「羅敷」是古代常用的形容女子的代名詞,不是真實姓名。 此段記載大意是說,鄰居有個賢慧的女子,長相非常漂亮,姿態惹人喜愛,無人可比,母親替你去求婚。你趕快休掉劉蘭芝,送走她千萬別挽留! 《孔雀東南飛》是有名的長篇敘事詩,內容主要是敘述後漢時焦仲卿,他的妻子劉蘭芝雖然賢淑,卻不得婆婆歡心,因而遵母命休妻。劉蘭芝回娘家後,被逼改嫁,於是投水自盡。焦仲卿得知,便在庭樹自縊,雙雙殉情而亡。 羅敷,人名,源自於樂府詩《陌上桑》所載:「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陌上桑》是漢朝著名的民間敘事詩,又稱為《日出東南隅行》、《艷歌羅敷行》。由於樂府詩是民間歌謠或可配樂歌唱的詩,這首詩內容有羅敷採桑陌上,所以早期樂歌就稱為《陌上桑》。 另詩中首句為「日出東南隅」,故南朝陳徐陵所編《玉台新詠》,即題為《日出東南隅行》。詩中敘述羅敷遭官吏戲弄,而嚴詞拒絕其邀約,美而貞潔,故《宋書·樂志》,題為《艷歌羅敷行》。雖然許多古籍都收錄此篇,但卻未署名為何人所作。 其實,早在晉朝崔豹撰《古今注》中,就記載了這首詩:「《陌上桑》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鄲人,有女名羅敷,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後為趙王家令,羅敷出採桑於陌上,趙王登台,見而悅之,因飲酒欲奪焉。羅敷乃彈箏,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焉。」 後來,宋朝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輯錄時就採用《古今注》的題名,之後便一直沿用。 王仁是趙王的家臣,有一天,羅敷出門到田間小道的桑林里採桑,當時趙王正好登上高台賞花。趙王一眼就望見貌美如花的羅敷,他一見傾心,打定主意要得此佳人為妾。 於是,趙王命人准備酒宴,邀請羅敷前來赴宴。羅敷依約而來,趙王以禮相待,酒過三巡,趙王藉著酒意,向羅敷吐露愛慕之意。 羅敷不慌不忙向趙王表示,她要為趙王彈唱歌曲以助酒興,於是彈箏作《陌上桑》一曲,表明「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峻拒趙王的非分企圖。趙王也因此打消欲強取豪奪羅敷的念頭。 《陌上桑》原詩中「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意思是說太守有自己的妻子,羅敷有自己的丈夫。後來,「使君有婦」被用來比喻男子已娶;「羅敷有夫」原用來表示與丈夫感情堅深不移,後指婦女已婚。由於《陌上桑》傳唱千年,羅敷也就成為美女的代稱。◇
⑹ 女子古代稱呼
女人古代稱呼包括:女士、女流、女郎、巾幗、女史、裙釵、淑女、紅顏、掃眉才女、不櫛進士、冶葉倡條、軟玉溫香、道旁苦李、小家碧玉、羅敷、無鹽、蕭娘、嬋娟、嬌娃、花魁、麗人、玉人、佼人、青娥等。
女士:源於《詩經》「厘爾女士」,孔穎達疏「女士,謂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為和才華,即對有知識、有修養女子的尊稱。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記載:「看她是個女流,倒有許多豪傑的光景。」這是對舊時女人的泛稱。
女郎:古樂府《木蘭辭》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壯志之意,也是對年輕女子的代稱。
巾幗:源自《晉書》,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物,藉以代表女性。當時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馬懿挑戰,對方不應戰,諸葛亮便以婦女的頭飾羞辱他。後來,人們常把婦女中的英雄豪傑稱之為「巾幗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學問並當過掌管宮廷王後禮儀、典籍、文件工作官員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婦女的衣著裝飾,泛稱女性。多在小說、戲劇中出現此詞。《紅樓夢》第1回:「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衩。」
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學作品中常見此稱謂。《詩經·周南·關睢》:「關關睢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紅顏:年青的,美麗的女子。
掃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櫛進士:指才華橫溢的女子。
冶葉倡條:指輕狂嬌艷的女子。
軟玉溫香:指溫柔年輕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拋棄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古樂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之句。
羅敷:美麗而堅貞的婦女被稱為「羅敷」。
無鹽:貌丑而有德行的婦女被稱為「無鹽」。
尊稱別人的女兒為「千金」、「令媛」、「女公子」。
稱別人的妻子為「太太」、「夫人」,此外還有「會閫」、「室人」、「令間」之稱。
稱自己的妻子為「賤內」、「內子」、「內助」、「中饋」、「糟糠之妻」等等。
蕭娘:女子的泛稱。南朝以後,詩中多代指男子所戀女子。
嬋娟:色態美好的意思。後用來指美女。
嬌娃:也作嬌娘。指美麗的少女。
花魁:百花的魁首。舊時指有名的妓女。
麗人:光彩煥發,美麗。指美貌的女子。
佳人:「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指美人。
玉人:用以稱謂美麗的女子。
佼人:美好的意思,指美人。
交際花:指在社交場合中活躍而有名的女子。有貶義。
花瓶:插花用的瓶子。借喻作為一種擺設的美貌女子。
青娥:指女子的黛眉。亦指青年女子。
⑺ 稱呼女性的尊稱
稱呼女性的尊稱
稱呼女性的尊稱,你知道的有哪些呢?叫人的尊稱是一種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現在大多數人對女性的尊稱都是女士,在古代,人們尊稱女性為巾幗、佼人和嬋娟等,富有詩情畫意。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更多對女性的尊稱,一起看看。
稱呼女性的尊稱1
1、女士:源於《詩經》「厘爾女士」,孔穎達疏「女士,謂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為和才華,即對有知識、有修養女子的尊稱。
2、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記載:「看她是個女流,倒有許多豪傑的光景。」這是對舊時女人的泛稱。
3、女郎:古樂府《木蘭辭》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壯志之意,也是對年輕女子的代稱。
4、巾幗:源自《晉書》,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物,藉以代表女性。當時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馬懿挑戰,對方不應戰,諸葛亮便以婦女的頭飾羞辱他。後來,人們常把婦女中的英雄豪傑稱之為「巾幗英雄」。
5、女史:指古代有學問並當過掌管宮廷王後禮儀、典籍、文件工作官員的女子。
6、裙衩:是古代婦女的衣著裝飾,泛稱女性。多在小說、戲劇中出現此詞。《紅樓夢》第1回:「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衩。」
7、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學作品中常見此稱謂。《詩經·周南·關睢》:「關關睢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8、紅顏:年青的,美麗的女子。
9、掃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10、不櫛進士:指才華橫溢的女子。
11、冶葉倡條:指輕狂嬌艷的女子。
12、軟玉溫香:指溫柔年輕的女子。
13、道旁苦李:指被人拋棄的女子。
14、小家碧玉:指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古樂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之句。
15、羅敷:美麗而堅貞的婦女被稱為「羅敷」。
稱呼女性的尊稱2
佼人:美好的意思,指美人。
嬋娟:色態美好的意思,後用來指美女。
千金:舊稱別人的女兒,含有尊貴之意。
嬌娃:也作嬌娘,指美麗的少女。
花魁:百花的魁首,舊時指有名的妓女。
麗人:光彩煥發,美麗,指美貌的女子。
佳人:(見古詩十九首)「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指美人。
女公子:舊時對別人女兒的尊稱,現用來稱謂外國人士的女兒。
玉女:指仙女,亦指美女,也用作對他人之女的敬稱。
尤物:奇異的,指美貌的女子,亦指優異的人或物品。
⑻ 為什麼在古代樂府詩中形容美人都用秦羅敷
羅敷,古代美女名,代指美女。
《孔雀東南飛》中,「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此處即是代稱。
邯鄲秦氏女,名羅敷,嫁邑人王仁。仁為趙王家令。敷出採桑於陌上,趙王登台見而悅之,因置酒欲奪焉。敷善彈箏,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趙王乃止。其一解雲: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其二解雲: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素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其三解雲:
「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為人潔白晳,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幹人,皆言夫婿殊。」
一解,極慕己容色之美。末解,畫出一個風流佳婿。夫婦相愛之情,隱然言外。趙王聞之,亦不覺慚矣。
對於羅敷的身份,曾經有過不同的看法。一種意見認為,從羅敷華貴的穿著和夫婿的地位看,她應當是貴族女子。但大多數學者不同意這種觀點,認為歌辭中對羅敷穿著的描寫,不過是民歌中經常採用的誇張手法。漢代還有一篇與這篇主題相同的樂府《羽林郎》,敘述權貴的豪奴調戲一位「當壚」的「胡女」,遭到「胡女」的嚴正拒絕。詩中也有一段「胡女」穿著的描寫:「長裙連理帶,廣袖合歡襦。頭上藍田玉,耳後大秦珠。兩鬟何窈窕,一世良無所。一鬟五百萬,兩鬟千萬余。」如果單看這些貴重的飾物,豈不是酒家胡女也成了貴族千金了?至於詩中誇耀夫婿的那些話,我們也不應當過分拘泥,使君是用他的地位來引誘,因此羅敷也借題發揮,「盛誇其夫為侍中郎以拒之」(《樂府題解》)。蕭滌非先生說得好:「末段羅敷答詞,當作海市蜃樓觀,不可泥定看殺。以二十尚不足之羅敷,而自雲其夫已四十,知必無是事也。作者之意,只在令羅敷說得高興,則使君自然聽得掃興,更不必嚴詞拒絕。」
⑼ 女性的古語稱謂
1、婦
讀音:fù
意思:是已婚的女子。在甲骨文中,右邊是「帚」,左邊是「女」。
引證解釋:婦,服也。從女,持帚,灑埽也。會意。謂服事人者。——東漢許慎《說文》
譯文:婦之一字,左女右帚,表示灑掃,是服侍別人。
2、婢
拼音:bì
意思:古代罪人的眷屬沒入宮為婢,後通稱受役使的女子。
引證解釋:婢,女之卑者也。——東漢許慎《說文》
譯文:婢,女人中最卑微的。
3、妾
拼音:qiè
意思:作為名詞,指女奴,或舊時男子在妻以外娶的女子,上流社會的正妻也自稱妾。作為動詞,謂役使如女奴,或娶為小妻。作為代詞,是舊時女子自稱的謙詞。
引證解釋:「妾,有辠女子,給事之得接於君者。」——東漢許慎《說文》
譯文:妾,就是那些有罪的女子,用來給君王做勞役的。
4、妃
拼音:fēi
意思:本意是中國古代皇族太子、王、侯的正室。後來延伸泛指皇帝側室。
引證解釋:「妃,匹也。」——東漢許慎《說文》
譯文:妃,配偶的意思。
5、姬
拼音:jī
意思:本意為姬姓,因周人為姬姓,故以之代周朝。周朝時姬也指代貴族婦女,並作為對女子的美稱。
引證解釋:黃帝君姬水,以為姓。——東漢·許慎《說文》
譯文:黃帝以姬水成, 所以以姬為姓。
⑽ 女貌羅敷常比喻什麼
您好樓主,很高興能夠為您解答這個問題。
羅敷是古代有名的美女,現今已經成為美女的代稱。
女貌羅敷的意思是女子的容貌好似羅敷,就是暗喻女子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