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為什麼生完孩子就變成口吃

為什麼生完孩子就變成口吃

發布時間: 2022-10-01 20:58:42

1. 生完孩子變結巴該去看什麼科

口吃是指說話時字音重復或詞句中斷的現象.是一種習慣性的語言缺陷.通稱結巴,它牽涉到了遺傳基因,神經生理發育,心理壓力和語言行為等諸多方面的,非常復雜的語言失調症.

一般治療口吃的方法:發音法,呼吸法,森田療法,突破法,葯物治療方法。葯物很難治癒,不要盲目聽信廣告。

2. 小孩有口吃的跡象,發生原因是有哪些

很多小孩在成長過程中都有口吃的經歷,特別是才會說話的寶寶。這種現象也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如果父母不及時的幫孩子糾正,那麼孩子長大之後會出現口吃的現象。所以父母一定要關注孩子成長發育,在孩子有口吃的跡象的時候及時的進行糾正,這樣孩子長大之後就能夠說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那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出現口吃呢?下面小編來具體的介紹一下。

3. 有孕婦接過鹽而生出小孩不是結巴的嗎我懷孕5個月一不小心從婆婆那接過鹽聽他們說生出小孩肯定是結巴

接過鹽會變成結巴?這是哪裡的風俗。。。。。 這種事情完全是封建迷信 結巴原因有一下幾點 1.遺傳因素 已有學者提出某些基因和口吃有關5。但是基因導致口吃這一假說仍有待進一步驗證。口吃是一些家族的家族病,但是目前還沒有探明這類家族發病到底是源自遺傳因素還是源自社會因素。 2.語言神經中樞發育不良或神經生理異常 即與發音、對語言理解甚至讀書寫字有密切關系的神經系統發生障礙。 在學齡前兒童當中,男童口吃的比例是女童的2倍。且女童口吃康復的比例高於男童。在五年級(大約11~12周歲)以後,男女口吃比例增大到4:1。家長在發現兒童有口吃症狀後,應當立即帶孩子找言語治療醫師就診,不應拖延,更不應坐視不管、祈望口吃自動康復。 有研究顯示,由孩提時代出現的持續性口吃,可能是因為左腦不正常,造成大腦皮層與說話能力有關的地帶出現不銜接的狀況。專家指出,由於左腦未能充分掌握讓語言區域運作的時間性,左腦過度彌補這個缺失,令說話不能流暢。利用磁共振儀器掃描口吃人士的大腦時,研究發現,他們存在某個區域的活動或組織結構與說話正常的人士不同(如大腦皮層的語言側化、中樞高級聽覺區顳平面等異常,及前扣帶回、前島葉、基底核、小腦、邊緣系統等活動異常)。 3.心理原因 如精神緊張、焦慮、應激。精神因素是引起口吃的主要原因。 4.生理疾病 如兒童腦部感染、頭部受傷以及患百日咳、麻疹、流感、猩紅熱等傳染病後也易引起口吃。 5.模仿和暗示。 其中並沒有你說的那種接鹽。。。。。 我也是醉了

4. 生完孩子感覺講話短舌怎麼回事

對於口吃矯正方法,人們卻沒有統一的共識,因為迄今為止,人們還沒有找到行之有效的矯正口吃的方法。目前矯正方法,其中影響力比較大的是發音法、呼吸法、森田療法、突破法、葯物治療方法。

5. 說話一直是正常的孩子,為什麼會突然變結巴了呢

如果長期時間內,仍然存在結巴的情況,建議家長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根據情況,進行治療或是做心理疏導。不需要緊張和過分擔憂,也不需要對孩子強調和糾正,家人在孩子結巴時不要關注和討論、不要學孩子的結巴,急性子的家長也請不要苛責孩子。二是孩子自己急於表達,會出現結巴,如果是這樣,我們就要慢慢的來,告訴他慢慢說我們在聽,時間長就好了,寶媽遇到這樣的情況不要著急哦!如果長期時間內,仍然存在結巴的情況,建議家長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根據情況,進行治療或是做心理疏導。過幾周就能完全糾正,在此過程中千萬不能罵孩子,因為你罵他,他越心急就越容易出錯,會很難糾正。


我覺得,我生的寶寶不至於以後說話就是結巴吧?所以,我就開始耐心觀察,尋找他說話結巴的原因。結巴都是跟著學的,家裡人都打直了舌頭跟寶寶說話。不該說的別東拉西扯胡說。別逗他玩,自己開心。該說說,給他認識與思考的時間,自然而然就好了。也是一周六個月開始簡單交流,但是兩周有一陣結巴,我們是學熊二學的,不光說話結巴,走路也學熊二,連帶口音都是熊二的口音,一段時間就好了!

6. 口吃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口吃的成因大致可以以下三種:生理性口吃、習慣性口吃和心因性口吃。

生理性口吃:指語言系統的先天缺陷或後天病變,致使患者不能正常說話。比如舌帶過緊,中風,腦溢血等後遺症。

習慣性口吃:語言習慣問題或者言語協調問題。比如經常結巴著說話,就容易形成結巴的習慣,或者說話快、急、思維混亂也會導致口吃問題。習慣性的口吃矯正核心在於改變語言習慣:慢下來。

心因性口吃:指語言系統沒有實質性病變,只是說話過程中遇到心理因素的干擾而出現短暫性的功能失調所造成的口吃。

主要表現在:說話前我們會焦慮,特別害怕自己口吃,於是腦海中反復預演,十分的緊張。在說話前出現口吃意識、口吃預感,結果說話時確實口吃了。口吃發生後,患者心裡百般介意,糾結痛苦,滿腦子「別人會怎麼看自己」「自己怎麼又口吃了」。長此以往,導致我們每次說話都高度緊張,甚至為了逃避口吃而選擇說話,嚴重影響正常生活。

這就是口吃恐怖,是社交恐懼症的一種,需要系統的心理干預進行科學的矯正。

7. 孩子口吃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一、措辭原因 在兩三歲到七歲之間,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兒童的表達和表現慾望逐漸增強。但此時由於語言機能尚未發育成熟,兒童的思維能力、詞彙的掌握和組織句子的能力都在發展階段,這使他們在表達復雜的思想時感到困難,說話過於急躁、激動或緊張。兒童急於表達時,造成頭腦中儲存大量語言信息,但表達能力卻跟不上,思考與說話的速度無法配合,從而出現較多的口吃現象。 二、模仿感染 當親友、同學和鄰居中,如果有口吃的人,就會成為模仿的對象。特別是電視動漫片出現了口吃的場面影響就更大了,成為兒童學習的「榜樣」。學久了就成了習慣,再想改就困難了。兒童時期是模仿性最強的時期, 口吃的「感染性」很強,常年與口吃者一起生活或玩耍,雖不去模仿,時間長了也會不知不覺中染上口吃。 這種「感染性」就是被暗示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類都有被暗示的本能,尤其幼童接受暗示的傾向更大。如果經常聽到父母或周圍的人口吃,這種印象進入腦海後,就會條件反射地在行為中表現出來。不僅口吃,連說話的語調、姿態、動作以及其他的習慣都會感受過來。有些家長不準自己的孩子學口吃說話,也不讓孩子與口吃的小朋友在一起游戲,可是,人們都有好奇心,越是不準看的東西越要看上幾眼,越是不讓動的東西,越是想擺脫兩下,越是不準學口吃就更覺得好奇地要學上幾句。 模仿別人的口吃,或受了別人的影響而出現了一些口吃現象,不須要大驚小怪,這些現象很快就可以克服,如若這時參雜了心理因素,那就很可能變成真的口吃病患者。 三、驚嚇刺激 由於突然或持續驚嚇而引起口吃者不少見。在一些突然引起震驚、恐懼的事件之後,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經歷,例如遇見某種動物,聽了鬼怪的驚險故事,因而引起驚恐等等之後,可發生口吃。 口吃可能在受驚恐的當時發生,也可能是在受了驚恐之後幾小時或幾天之後出現,有時是經過沉默階段再出現的。 人們在受到驚嚇時常說「嚇死了」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有些誇大,但雖是極個別的,人類確實有因受到極度驚嚇而致死的,嚇成半死的就更多。受驚時,人體各器官的功能都可能失去正常。常見的有全身肌肉緊張和僵直,毛發豎立,瞪眼,張嘴,面色蒼白,心跳,出冷汗,四肢發抖,甚至站立不住,手裡的東西脫手落地,大小便失禁等,言語器官也可出現紊亂而發生口吃。不過,這都是一時性的,當受驚的刺激一過,這些現象就會逐漸平復。決不會一嚇就嚇成一輩子口吃;也就是說,如若沒有心理因素參雜進去,一時發作的急性口吃決不會轉為慢性口吃。 四、教育不當 父母的教育不當往往也是發生口吃的原因。如幼兒的後天發育有早有遲,有的剛滿一歲就能較清楚地說出簡單的話來,也有的到二、三歲還說不好一句完整的話,他們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地成熟。有一些不懂事的父母硬逼自己的孩子把話說好,這樣會造成小孩對說話緊張不安而發生口吃。 過分嚴厲和過分鍾愛都是絕對有害的。兒童時期常常遭受打罵,這些印象能深深地留在他們的內心世界,它們會壓抑孩子的愉快。監視孩子的內心的任何思維,引起孩子常處於緊張狀態,也往往造成口吃。家庭成員過分地把孩子當作家庭中的中心人物那樣專心注意,也會使孩子的心理狀況片面發展,成為不是孩子所應有的那種過於優越,嚴肅,自信,早熟和極端自我的中心,從而防礙孩子跟周圍人們接近,削弱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這樣的孩子一旦走入集體,也可能產生口吃。 有的父母過於嚴厲,兒童太頑皮或做錯了某件事時,就對他們厲聲地呵責。尤其是在兒童說錯了某些話時,突然地大聲呵斥使他們受到驚嚇,從而變得口吃起來。另外,環境的驚嚇刺激也可能導致口吃,如父母間的吵鬧、發脾氣都能使兒童在語言上突然發生口吃。 很多父母長輩在與孩子交流中常常說些「吃飯飯」「睡覺覺」「拉尿尿」這樣的連發字音,也容易被孩子模仿學習,形成重復連發的口吃習慣。 另外,家庭中的惡劣影響,學校中受到歧視等,都可能引起口吃。如父母吵鬧、打架,親近者的不幸,家庭成員間的不和睦,老師的叱責、歧視,同學們的打鬧和戲弄等等。總之,凡能使情緒發生激烈變動的外界刺激,而使發言意欲不安定時都可引起口吃。 五、強行糾正「左撇子」 人們常常把控制說話能力的腦半球稱為優勢半球,習慣於使用右手的人優勢半球在左側,習慣於使用左手的人優勢半球在右側。如果父母、幼兒園老師強迫左手優勢兒童(俗稱」左撇子」)用右手拿筷子、拿剪刀等,就有可能使大腦在形成語言優勢半球的過程中出現功能混亂,出現口吃。 口吃的本質是對說話的恐懼而形成的心理障礙,訓斥的作用正是加重兒童說話的恐懼,讓口吃的兒童每次說話都要承受越來越大的心理負擔,以至腦部活動過於劇烈,正在發育的語言區經常處於混亂狀態,最終對大腦的發育造成嚴重影響。 因此,父母不宜對兒童偶爾的口吃現象過於敏感。當兒童開始口吃時,應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千萬不要給予提醒,更不能嘲笑。對他說話要慢、輕,句子可以短一些,並認真的聽兒童表達的內容,給予兒童足夠的信心。 六、疾病影響 疾病對口吃也不無影響,特別是幼兒時期,若長期患病,也可能使幼兒在病中或病後口吃起來。小兒癲癇、麻疹、熱病、腦病、百日咳、猩紅熱、膿症、鼻炎、扁桃腺發炎或肥大等等,以及耳鼻喉科的疾病,多少都能使呼吸和發聲受到影響。 另外,還有因外傷而引起口吃的病例,如墜落、腦震盪、火傷、撞車等。有一青年,廠里發生火警,奮不顧身地跑到現場救火,大火撲滅後自己也昏迷過去,手、臉燒得特別嚴重,經醫院急救恢復了知覺,起先不能說話,後來覺得發音困難,漸漸地變成口吃病人了。 然而人吃五穀雜糧,沒有不生病的。哪個人幼年間沒生過病,為什麼人家生病沒引起口吃?若沒有心理因素,即使一直生病,病到老,病到死也決不會患上口吃的。疾病,沖其量不過誘發因素而已。有一個口吃病患者一場病反倒把自己的口吃「病」好了。有位患者得了肺炎,高燒連續幾天不退,渾身無力,躺在床上,一心想的是肺炎,把自己過去認為是「最大痛苦」的口吃拋到九霄雲外,口吃的心理障礙已無影無蹤了。醫生查病房問他的病情時,雖然說起話來有氣無力,可是卻能對答如流,一點也不口吃,連陪他的家屬也覺得奇怪。通過這次體驗,知道自己原來也能流利地說話,精神為之一振,從此就不再口吃了。 七、成長因素 發生口吃的年齡大多在幼兒期,特別是在已能學會說話,並能構造簡單詞句的年齡。言語和心理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是三歲左右,就是在他們抑制條件反射還不夠鞏固的時候,其次是學齡期七歲左右,也就是對孩子們的言語提出大量要求的時候。再其次是十五歲以前的青春發育期,青春期全身各器官迅速地但是不平衡地生長發育,使情緒發生擾亂的時候,以後就逐漸減少,成年患口吃的就很少見。

8. 剖腹產會導致口吃嗎

不會。 可能和產後的生理和心理變化有關,精神因素也是引起口吃的主要原因。 比如和產後抑鬱症可能是相同的原因。 —————— 麻醉不會造成口吃。 剖腹產麻醉不用氣管插管,即使聲門插壞了也不會口吃的。

熱點內容
耳朵裡面為什麼有一種東西 發布:2025-02-07 14:15:22 瀏覽:555
為什麼女孩子天性害羞 發布:2025-02-07 14:15:17 瀏覽:324
為什麼微信信息有的刪不掉了 發布:2025-02-07 14:07:23 瀏覽:375
為什麼左眼睛看出來前面有黑圓圈 發布:2025-02-07 14:07:22 瀏覽:587
情侶頭像為什麼有時間限制 發布:2025-02-07 13:56:11 瀏覽:379
淘寶為什麼用wifi就很卡 發布:2025-02-07 13:46:30 瀏覽:202
吃涼東西馬上就流鼻涕為什麼 發布:2025-02-07 13:42:23 瀏覽:809
為什麼4g球機晚上紅外燈不亮 發布:2025-02-07 13:37:13 瀏覽:328
為什麼有的貓眼睛是紅的 發布:2025-02-07 13:32:56 瀏覽:197
新手機為什麼容易耗電 發布:2025-02-07 13:28:02 瀏覽: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