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抱孩子就心煩
A. 一個人帶倆娃兒很煩躁,總喜歡對孩子發脾氣怎麼辦
你好!你的感受我非常理解,可以說是如臨親受,我是一個80後的寶媽,三個小孩,老大和老二相差2歲,因為當初是遠嫁,婆婆她們在做生意很忙,我就是全職寶媽,老大特別黏我,老二身體很不好,基本上只要變天就會感冒,所以去醫院幾乎是家常便飯,我經常是手上拉一個,胸前抱一個去醫院,小孩哭我就哄小孩吵我就陪著鬧,久而久之我感覺自己的心情和心態發生明顯變化,心情無比煩躁,動不動就容易發脾氣,小孩子的吵鬧在我耳邊好像發動機,翁翁的叫煩躁死了,我就想大哄大叫,要制止他們不能吵不能鬧,這樣子心情會稍微平靜一點,而越這樣我越暴躁,小孩越哭鬧;
日子久了我甚至有種悲觀厭世的想法,特別是看到別的女人和老公帶著小孩那種融洽幸福的一幕,感覺自己的人生很糟糕,其實我只所以把我自己的經歷描述的這么多,想告訴親我們這樣子的是一種心態扭曲,是一個家庭的對於女人的忽視,我們本身是多麼溫柔體貼的女孩,對自己的小孩是那種疼到骨裡面都嫌不夠的,怎麼捨得經常打罵小孩,其實很大部分來源於家庭地位的變換;
B. 有沒有看到公婆抱孩子就莫名其妙煩躁的
作為媳婦看到公婆抱孩子煩躁,是因為你從心理就不喜歡公婆,擔心她帶不好孩子,而你顧忌面子,卻又無法不讓她抱,於是莫名其妙的煩躁。還是大度點,她抱抱自己的孫子沒有什麼吧,疼愛程度不亞於你。
C. 為什麼養別人的孩子有時候看著孩子就會莫名其妙的心煩呢,很難控制,特別是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就更難受
這是人的自私心裡和恐懼心裡的作祟,一是會想自己這么做值不值得,二會想他長大了不認我怎麼辦。你不要把你的下半生都放著一個孩子身上,孩子有自己的路要走,你也有自己的路要走,不要讓你的期望干涉孩子正常的生活,也別讓孩子的成長成為你的絆腳石。如果你把自己的路走好,我想孩子看到並感受到,那是對他一生有益處的。
你說的這個問題其實在很多家庭里都是存在的,並且是很多親生骨肉之間也避免不了的呀,所以你不用放在心上,等他長大懂事了,不如自己親口告訴他你們的撫養關系,我想這樣才是回歸正常生活的正確道路啊
D. 我今年40歲,我還沒孩子,為什麼一看到帶孩子的,尤其是小孩子,我就心煩
這也算正常,畢竟想要孩子毛要上,看著別人家有孩子的自然就煩人,再加上周圍人給的壓力所以你就不喜歡小孩了,不過一般人也都是看別人家的孩子不喜歡,如果是自己生的就不一樣了……所以放輕松,祝你好孕
E. 帶孩子為什麼這么心煩
無論做什麼都會有厭倦的情緒的,人活著不易,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個陽光快樂的人
F. 整天帶孩子心情很煩躁怎麼辦
整天帶孩子心情很煩躁怎麼辦
整天帶孩子心情很煩躁怎麼辦,在長期帶孩子的過程中,不管是誰,心情總是會有一定的煩躁的,尤其是在面對淘氣的孩子,更是讓人無可奈何,以下整天帶孩子心情很煩躁怎麼辦。
整天帶孩子心情很煩躁怎麼辦1
帶孩子的時候,每天僅僅面對著孩子、老人、老公。你的社交圈子變得非常窄,長期這樣當然不適應了。媽媽應該作風的是擴大你的社交圈。
比如經常打電話、帶孩子出去玩。其實,靜下心來去看待生活,生活就會變得樂趣無窮了,改變不了的事情,就要學著改變心情,心情好了,事情也就順了你耐心觀察,孩子一天天長大,會給你帶來無限的驚喜,有時候,孩子安靜下來,那就預示著指不定給你捅了什麼亂子,那就等著收拾殘局吧。
帶孩子很煩躁想打孩子怎麼辦
一般說來,這是屬於心理問題,引起的原因日常生活環境、自身性格等導致。建議平常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態,出現煩躁是要懂得自我調節抑制。若是煩躁症狀比較嚴重,不能通過自我調節得到緩解,建議親自找心理醫生咨詢怎麼樣解決比較好。
當女性因為帶孩子而弄得心情煩躁的時候,就應該要想辦法改善,在這時候最好是能夠停止繼續的去帶孩子。應該要放自己一個小小的假期,讓自己去玩一下恢復心情。在心情恢復好了之後自然而然的能夠給改善煩躁的情緒了。
整天帶孩子心情很煩躁怎麼辦2
心情很煩躁要怎麼辦
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有的時候我們也不能對自己的生活期盼太多,因為往往我們的期望越大,失望也就會越大。
人在失落的時候,心情是特別容易煩躁的,這時候我們就應該尋找正確的方法來發泄這種負面情感,本篇文章將會為你介紹關於發泄負面情感的方法,希望能夠幫到你。
人在失落的時候,心情是特別容易煩躁的
我們或多或少會有一些負能量,平時並沒有什麼特殊表現,潛伏在我們的情感里,一旦達到爆發的臨界點,可能會干出一些毫無理智的事情,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爆發之前將這些負能量發泄出去。
1、比如吃東西,特備是吃點自己喜歡吃的食物。
2、看電影,看哪種煽情的電影,讓自己痛哭一場。
3、當商場里購物,買大堆的東西,包括平時喜歡又捨不得買的。
4、出去閑逛,找一些風景優美的地方,但是不要去咖啡館之類情人聚居的地方。
5、邀請一堆好朋友一起說說笑笑等等,交流一些大家都喜歡的東西。
6、去商場買東西或者在小販攤前買東西時,可以找茬吵一架,呵呵 只限伶牙俐齒的人。拙於口舌者禁用,而且注意適可而止,不要鬧成打架就不好玩了。
7、打騷擾電話,特別要找話務員之類的免費電話,跟她扯。盡量拉長聊天時間
8、去戀人聚居之處,看到他們旁若無人的親熱時上前做義正詞嚴的一番大議論,或者是做傻傻的不懂狀,一定要讓他們感到既好笑又郁悶,自己也就開心了。膽子大的可以裝大猩猩拍胸脯狀。
9、去運動,或者健身房,順便可以認識個把美眉或帥鍋。
10、最簡單也最實用還有最不傷害別人又不損害自己,既不有利別人,又不麻煩自己的方法就是把門關嚴,躲在屋裡大哭一場。哭夠了,哭的實在沒有眼淚了,就去做飯吃,開開心心看電視。
整天帶孩子心情很煩躁怎麼辦3
孩子叛逆期怎麼溝通
孩子叛逆期的情緒就像六月的天氣,陰晴不定,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打雷下雨了。如何和叛逆寶寶溝通呢?和叛逆期的孩子溝通就像跳雙人舞,總有一個人佔主導,媽媽們只要掌握節奏,抓住主導地位,和孩子巧妙地進行溝通,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掌握下面幾個原則,和叛逆孩子無障礙溝通吧!
1、尊重孩子,不作道德評價。做家長的不要過於嚴厲,一旦孩子叛逆就給孩子扣上「不聽話」的 帽子,甚至對孩子「上綱上線」。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少用這樣的話語,減少孩子的逆反心理。
2、多點理解多點包容。叛逆期是每個人必經的人生過程,換位思考一下,當爹當媽的自己以前也有過青春的時候,這個時候孩子處於叛逆期也是可以理解的。讓孩子充分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寬容,這樣有利於孩子情緒沉澱,減少不必要的言語沖撞。
3、停下來傾聽孩子。叛逆期的孩子往往內心有許多感情無法訴說,家長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可能會忽視孩子的情感訴求。實際上,通過訴說溝通才能使孩子和家長建立起更加信任的關系。家長通過平等地和孩子溝通,從一個過來人的角度給孩子建議,能幫助孩子排解情緒。
4、找孩子信服的人來開導。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會有樂於傾訴的對象。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如果無法很好地和父母溝通,那麼可以換個方式,找孩子信任的人與他溝通。這樣所取得的效果可能比強迫孩子與家長溝通更好。
5、給孩子權利。很多嚴厲的家長或許在發現孩子叛逆的行為就開始進行教育,完全不給孩子機會去表達自己的想法。更有家長給孩子開出處罰單,「不允許看電視」、「不允許出去玩」,這樣霸道的溝通方式是萬萬使不得啊!溝通過程中,家長切記要留給孩子權利去表達,去支配自己的時間,去決定自己的事情,去擁有自己的隱私。
6、心態平和切忌攀比。不少孩子最恨的是不是隔壁的小孩了?媽媽們整天都在表揚的那個學生代表,孩子們越聽這個話題就越頭疼了。處於叛逆期的孩子討厭被比較,特別是比較對象比自己優秀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平和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也沒有必要羨慕嫉妒恨別人家的小孩。在溝通過程中,家長要對孩子表示肯定,找到孩子的閃光點。
孩子叛逆期是什麼時候
古人說,「三歲看老」,這其實說的是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的教育問題。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叛逆期,而且叛逆期還不止一個。經過叛逆期的孩子就像經歷風雨的花苞,成長為紮根土壤的花朵。媽媽們不必多度擔心孩子叛逆,搞清楚孩子叛逆期的年齡和表現,面對叛逆寶寶做到瞭然於心。
1、第一個叛逆期:8個月的煩躁您感到陌生
人見人愛的寶寶本來見誰都願意抱的,可是這個時候只要媽媽以外的人靠近都板著臉,這說明寶寶進入了第一個叛逆期。
2、第一叛反期:2歲半到3歲左右,自我意識萌發
這個時候的'寶寶自我意識快速萌發,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寶寶在一歲前左右就開始有叛逆的表現了。因為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聰明了,加上家長教育孩子的越來越小心,孩子變得更加敏感。這個時期的寶寶叛逆的表現是「打人」,他們會通過這個行為表達自己反對的意見,表達「不」這個意識。這段時期是孩子與家長最早的意識分離,他開始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態度,感受與他人分離的快樂。
3、第二叛反期:7-9歲,准大人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和嬰兒時期的叛逆表現又有所不同,他們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大人了,一方面孩子變得任性不講道理,凡事和父母對著干;另一方面又十分依賴父母,愛哭嬌氣。
孩子叛逆期的原因是什麼
孩子在步入三歲時就變成一個小頑皮了,讓他往東他偏要往西,讓他幹嘛他就跟家長反著來。如果你的寶貝是這樣那就說明他進入了叛逆期了,不少家長雖自己經歷過叛逆期,但其實對叛逆期並不理解。孩子叛逆期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其實大多數原因是家庭和環境。
1、孩子步入三歲這個年齡,正處在一個探索世界的過程中。這個時候的孩子簡直就是個好奇寶寶好嗎?要麼東摸摸,要麼西摸摸,家長看到這樣的孩子可能對孩子進行教育,這樣更加促成了孩子的叛逆。
2、孩子雖然還小,但這個年齡的他已經有了自尊心。要是家長在很多人面前批評他,或者動不動打他同樣會造成孩子叛逆。
3、有些家長對孩子過於關心,總是有說不完的話對孩子嘮叨。說著說著就批評起孩子了,孩子聽多了難免產生逆反心理。
4、家庭工作的繁忙讓家長忽略了和孩子感情溝通。家長動不動就批評孩子,而不給孩子機會傾訴,久而久之孩子變得沉默叛逆。
5、父母對孩子不尊重,孩子也會反之這樣對待父母。
6、父母沒有做好榜樣,孩子為了發泄心中的不滿也會以叛逆的情緒表達出來。
孩子叛逆期如何進行教育
寶寶是上天派來的天使,但是當寶寶進入叛逆期就變成了「天使和魔鬼的化身」。不少爸媽對寶寶是又愛又恨,寶寶終於迎來自己的叛逆期,這既是成長一步,又是難纏爸媽的一步。怎麼樣走好這一步?孩子叛逆期如何進行教育?這些媽媽們一定要知道!
2歲半到3歲左右的叛逆期:
1、性格引導很重要。這個時期是寶寶「自我意識」形成的時期,如果受到大人的打壓或錯誤引導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家長可以通過給孩子做選擇的方法代替「不」。這種方法便於家長進行良性引導也不會給孩子控制感。
2、多鼓勵巧轉移。這個年齡的孩子往往愛模仿大人,但寶寶的能力有限並不能完成大人的事情。這個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當寶寶完成之後給寶寶一個鼓勵。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還能鍛煉他的動手能力。
3、制定規矩。當寶寶纏著父母無理取鬧時,父母應該學會制定規則,學會說「不」,給寶寶養成良好的習慣。
4、良好溝通疏導情緒。叛逆期的寶寶總有很多情緒想表達,但孩子年紀小,還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個時候父母就要積極幫孩子組織語言,幫助孩子表達情緒。
7-9歲,准大人期:
1、給孩子空間和自由。涉及到孩子的事情時,要給孩子權利自己決定。
2、學業問題家長要平和對待。不要總是責怪孩子學習不好,要給孩子減壓。
3、不要過分關注孩子。叛逆期的孩子往往比較敏感,適度關心避免給孩子過度壓力。
4、培養孩子獨立的習慣。孩子的事情大多是父母一手包攬,孩子在叛逆期往往意識不到家長在「幫」他,所以把事情交給孩子辦,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5、引導孩子溝通。這個時期的孩子有很多情緒和想法表達,家長要注意多和孩子溝通,還要注意溝通方式。
孩子叛逆期情緒激動怎麼辦
「我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美好,想念你可愛樣子和你臉上的微笑!」自從寶寶進入叛逆期,媽媽是不是再也看不到以前那個聽話乖巧的寶貝了?亂發脾氣,大哭大鬧,生悶氣還跟媽媽們對著干,這些虐心戲碼是不是天天上演?媽媽注意了,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叛逆期,需要媽媽時刻關注孩子情緒變化,對孩子進行情緒疏導,這樣有助於寶寶身心健康。
1、和孩子一起奔跑。戶內戶外的奔跑都能消耗體力,幫助孩子宣洩不良情緒。對於愛摔東西,好動的孩子,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盡情吶喊出怒火。對於喜歡大吵大鬧的孩子,媽媽可以給他們提供一個宣洩的場地讓他們盡情吶喊。但注意別讓孩子養成了一不高興就吶喊的習慣。
3、狠狠撕紙吧。讓多動的孩子去撕紙吧,把他們的怒火都宣洩在廢紙、報紙、衛生紙上面。
4、跟孩子做鬼臉。氣氛緊張時,家長不妨做個鬼臉,調節孩子的情緒。
5、隨意打滾吧。在房間地板或者草坪上讓愛哭愛鬧的孩子打滾吧,這樣可以緩解孩子壓印的情緒。
6、轉移孩子注意力。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不要讓孩子鑽牛角尖,給孩子講個故事、聽聽歌、玩玩玩具,讓孩子暫時忘記這件事。
7、讓孩子無所顧忌地傾訴吧。每周抽一段時間出來,讓孩子說說這周的不愉快,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不插話,只用肢體語言對孩子點頭或者擁抱。
孩子叛逆期總是頂嘴怎麼辦
孩子越來越大,進入叛逆期的他們現在連頂嘴都學會了!不少媽媽在媽媽圈紛紛吐槽,這何嘗不是生下個孩子跟自己斗呢?隨著孩子年紀的增大,他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烈,他們會選擇頂嘴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遭遇這種難題怎麼辦?
1、家長們不應對孩子頂嘴一味封殺,因為這個時候孩子有著強烈的表達慾望。應該適當給孩子一定的說話權利,給孩子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和機會。不了解孩子的心內心就給孩子下定義只會讓孩子更加叛逆。清楚孩子的想法後,家長們才能因勢利導,進而解決孩子心中的難題。
2、孩子頂嘴時家長不應該不大發雷霆,這個時候一「吼」可能就是對孩子心靈的傷害。父母們注意耐心引導,幫助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意願。當孩子頂嘴時,要告訴孩子,頂嘴無助於事情的解決,只會讓事情越來越糟糕。在孩子情緒大發之時,切忌針鋒相對,一定要冷靜、耐心。
3、如果孩子出現經常性地頂嘴,或者完全是無理取鬧之時,家長就要適時嚴厲教育,等孩子冷靜後,要適當的嚴厲語氣批評孩子,嚴肅教育孩子要懂事理。
4、跟孩子講明白道理,讓孩子徹底信服後對孩子的行為可以進行適當處罰,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翻舊賬,搞連帶處罰。
G. 我超級煩小孩,是什麼心理一見到孩子在身邊轉悠就開始煩躁,是非常煩躁
個人也覺得小孩很煩
H. 我婆婆一抱孩子我心裡就不舒服,為什麼
你對你婆婆有看法。
I. 看見孩子就煩躁的心理原因
看見孩子就煩躁的心理原因
看見孩子就煩躁的心理原因,如何培養好孩子是很多家長思考的問題,孩子的壓力可能來源於父母的高要求,培養孩子要注意方法。下面和大家分享看見孩子就煩躁的心理原因。
看見孩子就煩躁的心理原因1
可以初步考慮為較強的焦慮情緒所致。
這可能是由於你在生活中遇到了讓你不快的事件,因為現實原因,讓你一時無法化解,就容易讓你內心產生較強的焦慮情緒,並由此容易產生你所敘述的感覺或症狀。因此,我建議你,當前你需要考慮的是幫助自己尋求情緒管理與控制方面的專業心理咨詢,來幫助你能有效地消除導致你產生較強焦慮情緒的心理因素,增強你的心理素質,從而讓你能盡快地恢復正常的生活和精神狀態。
看見小孩子就煩躁,這個不一定是病。有些時候孩子哭鬧,可能會讓我們覺得有一種無力感。當獨自一個人去照顧一個小嬰兒的時候,這種無力感,還有無助感是非常強烈的,尤其是對於新手媽媽而言,這種感覺有些時候可以困擾到她們,這是一種情況。
再一個,孩子如果身體不舒服,可能百般呵護,用慣常的所有方法去照顧孩子,都沒法去解決,依然還會哭,內心會產生一種煩躁,也是正常的。
看見孩子就煩躁的心理原因2
一、媽媽討厭自己的孩子怎麼辦
1、寶媽們每天都跟孩子生活在一起,很可能因為長時間的相處會給孩子產生了厭倦的心理,在這種情況下的話,就盡量的不要再給自己過多的生活壓力,工作上或者是家庭勞作上面減輕一些工作的煩惱,然後讓自己的心情變好一點自然對孩子的態度也會變很多。
2、孩子在小的時候是非常的黏著自己的媽媽的,所以說可能去上個廁所,孩子都會時不時的喊你一聲,雖然很多母親都會覺得非常的煩躁,其實這種情況的話也是屬於正常的,並不能代表說你就討厭自己的孩子。如果真的覺得自己太累了,或者不願意跟孩子多接觸了,可以先讓孩子給家裡的其他的親人去待兩天,然後再讓孩子回到你的身邊,就有了新的感覺。
二、看見孩子就煩躁的心理原因有哪些
1、如果在跟孩子相處的時候感覺看見孩子就煩躁的話,那麼這個原因有可能是來自於孩子,但也有可能是來自於自己的原因。我們要先看一下孩子是否是屬於叛逆的,如果說經常是跟你對著干惹你生氣的那種,那肯定是因為孩子的原因導致了心裡煩躁,這個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可能一個人是沒有辦法做到完全好,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你要多跟自己的伴侶溝通一下,關於教育孩子的問題。
2、還有一種原因的話,有可能是處於了更年期的一個階段,所以會導致自己面對孩子的時候脾氣或者是精神等方面無法控制。這種煩悶的狀態一般是在43歲左右的話,會有這種更年期的一個早期階段。
看見孩子就煩躁的心理原因3
在大多數家長眼裡,自己的孩子似乎都是一無是處毫無優點的,因此很多家長的情緒也會變得很焦慮,因為迫切地想要讓孩子發光,而總是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這其實也是因為,家長在面對孩子的缺點時,總是會下意識地把孩子的缺點過度放大,放大之後,又會去各種挖掘孩子更多的缺點,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這也就造成了很多家長覺得自己「越來越不喜歡孩子」的假象。
「我好像越來越不喜歡我的孩子了」,一位寶媽的心累!
之前有位寶媽,在剛生孩子的時候還特別開心,每天抱著自己的孩子不肯放手,但隨著孩子越長越大,她對孩子的喜歡也就只剩下了煩躁,一想到孩子的事就覺得格外頭疼。每天給孩子吃好喝好的,孩子還時不時地跟自己發脾氣頂嘴,怎麼講道理都不聽,非得凶了才有用。
而很多時候,當她凶完孩子之後又忍不住後悔,想著下次一定要控制好情緒,而到了下次,卻還是如出一轍。到了最後,她說她也越來越不知道該怎麼和孩子相處了,就覺得是越來越不喜歡自己的孩子了。
其實這也是很多家長的常態,想想很多家長都有吐槽過自己的孩子,「孩子可真是越來越讓我討厭了」、「孩子每次出門都要因為喜歡的玩具鬧得很難看」、「孩子總是吃個飯都坐不住喜歡跑來跑去追的我腦殼痛」、「孩子真是越大越難管教,說東非得往西,真是氣死了」等諸類話語,對於大部分家長來說,也都成為了口頭禪。
實際上,這也就像我們常說的,哪怕是結了婚,在漫長歲月里也總是會有想離婚、想掐死對方的沖動,這其實就是一種過度的愛了。
而這種感覺會出現的原因,除了因為愛之外,最主要的還是一種「破窗」效應。至於「破窗」效應,其實也就是,如果有一個人打破了一棟樓的.窗戶玻璃,但是沒有及時維修,因為有了一個破碎的例子,就會有別人東施效顰地去打碎更多的窗戶,最後這棟樓,也就剩下了一片狼藉。
「破窗」效應因什麼而存在?或許是這幾點!
1、 或許是孩子自身的原因
當孩子逐漸長大,對這個社會有了更多的認知之後,也會開始形成自我意識。而一個人有了自我意識之後,就會做什麼事都會考慮到自己的感受和情緒,特別是當孩子在2、3歲的自我意識形成期和12歲之後的青春期中,孩子的自我意識會開始變得特別強烈,對於父母所說所要求的都會進行反抗。
而這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必經階段,此時家長如果只是一味地覺得煩躁對孩子發脾氣,那麼孩子在長大之後,也很難變得成熟。
所以,家長在面對這些時期的孩子,可以適當地寬容一些,告訴自己這個是孩子的成長規律,要遵循這個規律。當家長把孩子的所作所為當作一個必定的正常事來看,在面對孩子的時候自然也就會少很多情緒,
2、 或許是家庭環境的原因
一般來說,很多家長會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也是由於家長所處的的家庭環境是比較混亂的,比如說存在婆媳關系問題、存在有一方出軌的現象時,家長在帶孩子的時候,就難免會把環境帶來的焦慮和壓力都釋放在孩子身上,對孩子發脾氣。
3、 或許是家長自身的原因
很多父母在對待孩子的發展上,總是充滿了期待,這份期待,也就會造成了很多家長的焦慮。而且出於對孩子的愛,家長總是會擔心孩子吃不飽穿不暖,在學校會受欺負,成績考不好上不了好出息,進了社會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對象等。
正是因為這份焦慮,家長總覺得自己要為孩子考慮很多,但是孩子卻好像從來不領情,還會對自己發脾氣,覺得自己好心都被當成了驢肝肺,這樣的想法也會讓家長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
所以很多時候,如果家長可以把所有都想得不那麼理所應當,讓自己稍微放鬆一點,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情緒或許會更可控一些。
育人先育己,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家長也會發現很多自己身上的毛病,此時家長可千萬不要自大地就忽略這些覺得自己是沒有毛病的,一味地用自己去要求孩子做些什麼,完成自己的目標,久而久之,家長在和孩子相處時控制不了情緒,也會把孩子越推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