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孩子為什麼敢和家長談條件

孩子為什麼敢和家長談條件

發布時間: 2022-09-25 16:19:48

A. 孩子總喜歡談條件、要挾父母,該怎麼辦呢

孩子特別喜歡和爸爸媽媽談條件,用這樣的方式來要挾父母,在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可以通過迂迴的方式來對孩子做到反向的進攻。爸爸媽媽要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孩子看來可能自己這是在談條件要挾爸爸媽媽,事實上爸爸媽媽完全可以轉變為和自己的孩子談條件,讓孩子答應自己相應的條件之後才能夠做某件事情。爸爸媽媽不要總是覺得孩子和自己談條件是非常不好的行為,相反這樣的溝通方式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種溝通方式。

爸爸媽媽不要覺得小孩子在這個時候沒有自己的想法,相反爸爸媽媽應該重視孩子所說出來的條件。因為孩子有了自己的條件就意味著有了自己的思維方式,而爸爸媽媽一定要重視這樣的思維方式,否則很有可能就會錯過孩子的成長。

B. 當孩子喜歡與父母討價還價、各種講條件時,家長該怎麼做

想讓孩子不和父母討價還價,家長要以身作則

家長可以回憶一下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是不是也會和孩子討價還價,比如經常和孩子說「如果你不好好吃飯就不能夠看電視」「你只有乖乖聽話,我才會滿足你的所有要求」如果你是這樣教育孩子的,那麼孩子肯定也會和父母討價還價。家長應該在孩子最開始和自己討價還價的時候,就什麼也不說,一旦說了什麼條件就必須要堅持。比如當孩子說「我能先吃一塊糖再吃飯嗎?」家長應該回應的是「吃飯是你自己的事,你如果不想吃飯,那你可以餓著。但你現在如果想吃糖的話,我是肯定不會讓你吃的,因為只有好好吃飯,你才能夠長高」。這里家長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對孩子說,等你吃完飯再給你拿糖,這樣等於承諾孩子,給了孩子和你討價還價的借口。

C. 孩子凡事喜歡「講條件」!家長做好哪幾點,孩子再也不討價還價

現在很多的孩子,他們在小的時候總是會跟家長去講條件。當家長想要出去不帶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提出自己的要求。如果不給她帶東西回來的話,他們就會一直哭鬧不停。如果總愛挑條件的話,那麼他們這樣的行為就會一直的去威脅他人,這種習慣是非常不好的。而且還是為了能夠達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總是會去讓家長順著他,這樣談條件很可能會讓他產生依賴的心理。

當他們出現問題的時候,也會去跟家長們談條件,這樣的行為無疑不是在進行做交易。孩子在講條件的時候,他們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家長身上。他們認為家長能夠帶給他們很好的東西,而且也沒有心思再玩其他的東西,不會去進行探究,這樣對她的成長是沒有很大幫助的。

這樣的情況就可以告訴他,如果想要要看電視的話,就不能夠看手機,想要手機的話,就不能夠去吃飯了,而且在這一天之內都不能夠去進行吃飯。或許在一開始的時候,孩子還會去選擇電視,慢慢的他知道家長不會去輕易地妥協的時候,他們就不會的再進行講條件了,或許能夠改變孩子講條件的這種行為。其實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主要孩子出了問題,就是家長沒有樹立好威信,才導致這樣的情況。如果家長在看到孩子一些不好的習慣之後,千萬不要去進行妥協。

D. 孩子做作業總跟父母談條件,家長該怎麼辦呢

引言:對於孩子來說學習是首要任務,寫作業是他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也是他們現在最應該做的事情,可是有一些孩子拿著寫作業去和家長談條件,覺得寫作業是家長的事情,覺得自己寫完作業就應該有所獎勵。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學會正確的處理,不要讓這個成為了孩子拿捏你的武器。

E. 孩子喜歡和家長講條件,三步教你見招拆招

「你要是給我買個小 汽車 ,我就乖乖吃飯」「我晚上好好睡覺,明天你要帶我去公園玩」「我不,我不,除非你給我吃乳酪棒」

家長聽到這幾句話的時候是不是已經有血壓升高的跡象...

相信這是令大多數家長頭疼的問題,一開始並沒有重視這個問題,覺得偶爾可以通過講條件的方式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結果卻給以後的 育兒 道路埋下了一個隱患,學會講條件的孩子,讓父母不斷地妥協。



盡管如此,但我們要知道孩子會談條件是一件好事~


心理學上講,「談判」意味著「平等」,代表孩子的整體思維變得更加成熟獨立。


所以孩子的這個行為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孩子希望能和父母平等對話,而且有了自己的想法。


那爸爸媽媽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講條件的這個行為呢?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孩子為什麼總是和大人談條件?



你有沒有對孩子說過下面這些話?

「你要是好好吃飯,我就給你買個玩具」「把飯吃完才有冰淇淋吃哦」「你要是把作業做完了,才可以看動畫片」

如果你總是和孩子談條件,孩子當然有樣學樣,認為這些事情都是「可以商量著來的」。有些家長會說,談條件也能鍛煉口才啊,也不是什麼壞事。如果孩子經常和你談條件,就意味著會經常向孩子「妥協」,你的底線就會越來越低。國外學者將這樣的父母稱為 「Negotiable Parents」——凡事 都可以協商的「無底線家長」。

久而久之,孩子的潛意識中就會留下「想得到什麼,和爸爸媽媽談條件就好了」的念頭。


那當孩子開始談條件時,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父母一定要有原則。 能分得清哪些事情可以交涉,哪些問題沒有商量的餘地。比如吃飯、洗澡、收拾玩具這些生活自理技能,就屬於後者。能做到這一點,接下來的幾步就會方便許多:


第一步 當孩子和你講條件的時候,你需要盡快停止對話。不要繞圈子, 給他一個堅定的NO。


第二步 接下來,你一定要告訴孩子利弊關系,以及為什麼這件事情不能談條件。這一點非常重要,讓孩子在理解的情況下再去執行你的指令。


第三步 如果上述兩步都沒有達到你想要的效果,那麼接下來會比較「殘忍」:你不再和孩子糾纏,忙自己該忙的事情。但要給孩子 傳達一個信息——我不想討論 ,但我相信你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多來幾次,孩子就知道哪些事情可以談,而哪些事情是爸爸媽媽的底線,沒有商量的餘地了。



上面說的情況是,當孩子已經開始和你談條件時,你應該怎麼見招拆招。


那父母應該如何「對症下葯」,把討價還價的不良習慣從根源上杜絕呢?



1事先給孩子選擇的機會


提前給出選項,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並學會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比如,如果孩子想看會兒動畫片再寫作業的情況,你可以讓他選:


A. 先看10分鍾動畫片,看完以後再去做作業;

B. 寫完作業後,可以看30分鍾動畫片。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這樣既避免了談條件的尷尬,也讓孩子更有責任感、更獨立。



2以身作則,不和孩子講條件

孩子從父母這里學會了談條件,想要孩子改掉,自己就必須先改。「不好好吃飯就不能吃零食」、「你聽話,我就滿足你的要求」諸如此類的話,盡量不說。如果孩子堅持討價還價,那麼需要運用一些語言上的小技巧:

「吃飯是你自己的事情。如果你不吃飯,就會餓;如果你吃了冰淇淋再吃飯,你就可能會肚子疼。無論你餓著還是肚子疼,媽媽心裡都會很難受,你希望媽媽難受嗎?」

試試看,有奇效。



3統一口徑,別讓孩子「鑽空子」


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家長們的態度和口徑都要保持一致。


我們見過很多媽媽嚴格、爸爸好說話的「家庭模式」。


往往孩子得不到什麼的時候,就去找爸爸。這樣不僅對孩子的成長不利,更是破壞了媽媽堅持的原則。


另外當 育兒 觀念出現分歧時, 切記:不要當面反駁對方


你們可以對孩子說:「我們商量一下再告訴你。」


這樣一來,孩子既不會因為猶豫應該聽誰的而困擾,也會覺得這是大人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決定。



4不要孩子一哭就心軟

家長看見孩子哭都會覺得心疼,這是人之常情。但你不知道的是,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在「假哭」。有人會說,孩子這么小,怎麼會裝哭呢?心理學上來說,孩子其實並非故意裝哭,而是形成了保護機制。 摔倒時哭了,大家會圍過來哄我;得不到東西哭了,爺爺奶奶就會給。


久而久之,孩子的潛意識里把哭作為了保護自己的手段。作為父母,我們要學會辨別是真哭還是假哭。有以下兩大標准: 第一,回憶一下這件事情以前有沒有經常發生過,如果有,那很有可能是孩子保護性的哭泣;第二,是不是嚴重傷害到了孩子的感情、情緒,這一點是因孩子而異的。



最後,我們還要再強調一次:


孩子和你談條件,並非是一件壞事。說明你是一個可以平等對話、平易近人的好父母。


但作為家長的我們,如果沒有底線、縱容孩子談條件的話,很容易從「愛孩子」變成「溺愛孩子」。這才是我們所有家長都要努力避免的情況。

F. 孩子喜歡與家人講條件,長此以往會導致什麼後果

孩子喜歡與家人講條件,長此以往會導致什麼後果?

1、不願意自主學習新生事物:

孩子經常和父母談條件的個人行為,能夠看作是在「做買賣」,那樣會致使小孩假如看不見「益處」或是「權益」便會回絕做任何事。長此以往,小孩便失去對新事物的興趣愛好,而把更多的是時間精力放到父母給的益處上,末尾小孩的探索精神還會漸漸地失去,這必定對他的發展沒有一點益處。

2、讓小孩承擔後果:

如果孩子非得一邊看電視劇才可以不想吃飯得話,父母能直接對他說,看電視劇和用餐只有二選一。最終父母把飯收起來,他假如由於看電視劇而餓著肚子得話,下一次就不會再嚷嚷著講條件了。小孩僅有自己承擔了不良影響,才可以了解講條件的嚴重後果。

3、用獎罰分明做為獎賞:

父母要想扳正小孩議價的問題,還能夠根據非物質生活來引導孩子。給孩子一個擁抱、一個接吻,這都是非常好的獎罰分明,小孩慢慢地還會很樂意去這樣做。

4、給孩子特定標准:

實際上,管束孩子是最好的方法。根據給孩子特定標准,讓小孩搞清楚什麼事兒能夠商議、什麼事兒務必去做。這種原則問題的難題,父母應細心的去和小孩表述,這樣做不但能夠塑造爸爸媽媽的威勢,還能讓小孩更有規定。

G. 我的孩子初三了,現在做作業都和我談條件,我該怎麼辦

有位家長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孩子已經上三年級了,現在做作業總是給我討價還價,怎麼辦?我相信這不是一個家長遇到的問題,遇到這種情況的家長應該很多。不管孩子是三年級還是三年級,做什麼事情總喜歡和家長商量,這不僅僅是孩子的問題,更大的問題在於家長,孩子敢於和家長談條件肯定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過去肯定有很多先例。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孩子青春期的表現,這是倦怠的表現,這個鍋不應該讓青春期來背,也不是什麼倦怠,而是孩子本身以前就有問題,只是現在比較明顯。

另外,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做作業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作為家長不能讓它成為孩子脅迫自己的砝碼,不要拉下臉來,這樣的後果,與其說是家長為他付出,不如說是家長自己太在乎,孩子會覺得不是自己的事情。作為家長,一定要給孩子立規矩,讓孩子不能觸碰自己的底線,而不是一再刷新自己的底線。讓孩子知道,有一些紅線是不能碰的。如果從小養成習慣,孩子肯定不敢越過,反之亦然。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熱點內容
為什麼電腦睡眠狀態會燙手 發布:2025-02-08 09:16:52 瀏覽:590
為什麼晚上睡覺總喜歡放屁 發布:2025-02-08 09:16:46 瀏覽:879
為什麼說男孩子的喉結摸不得 發布:2025-02-08 09:16:41 瀏覽:632
男人為什麼說我要保護你 發布:2025-02-08 08:52:44 瀏覽:193
為什麼銷量少的可以排在淘寶前面 發布:2025-02-08 08:50:19 瀏覽:931
數學不好的女孩子為什麼那麼多 發布:2025-02-08 08:25:16 瀏覽:889
為什麼車標是黑顏色 發布:2025-02-08 08:09:32 瀏覽:949
小米10x開關為什麼是紅色 發布:2025-02-08 08:06:31 瀏覽:465
蘋果手機密碼為什麼經常再試一次 發布:2025-02-08 08:05:00 瀏覽:629
為什麼喝了生血寶效果不好 發布:2025-02-08 08:02:52 瀏覽: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