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喜歡不懂禮貌的孩子
① 孩子以前不懂禮貌,我們要求他見人打招呼,結果為何變得自卑了
中國自古便是禮儀之邦,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要懂禮貌,講文明,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很多家長會要求孩子學會謙讓,尤其是面對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更要讓著他們,卻從來沒有問過孩子是不是真的願意這樣做。
前幾天在小區樓下看到這一幕,一位奶奶帶著3歲左右的小孫子在樓下玩。小孫在手中拿著一個嶄新的泡泡機正玩得歡樂,周圍不少小朋友都只站在面前追泡泡,玩的不亦樂乎。只有一名還不怎麼會說話的小女生想要去搶泡泡機,都被男孩巧妙地躲過了。
搶奪無果的女孩哭著跑去找媽媽,女孩的媽媽安慰好女孩走到男孩面前:“小朋友,你的泡泡機可以給妹妹玩一會嗎?”男孩想都沒想就拒絕了,女孩一聽哥哥不願意,又哭了起來。男孩的奶奶見狀走過來,對他說:“哎呀,妹妹那麼小,你就給她玩一會嘛。”
“不要。”男孩再次拒絕
謙讓不僅僅是中華美德,還是孩子步入社會之後的進行人際交往的主要手段,更是一個社會人適應社會、實現自我的重要前提。而這個前提最重要就是孩子自覺謙讓,如果是父母逼迫下的謙讓就會失去其本身的意義。
② 非常討厭小孩子,尤其是沒有禮貌的,該要如何處理
如果他們的父母比較有禮貌的話,你就可以和他們的父母說,因為如果他們的父母教養比較好,他們就會很好的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他們的父母教養並不很好的話,你就可以不用管,這是一個小孩子,可以自己去管教他。
③ 怎麼看待現在的孩子很多都不懂謙讓和禮貌
個人覺得孩子一直都是和以前一樣的,只不過說受到家長和學校社會的這種環境變化,最基本的一點還是在沒有上學之前,如果家長不去教孩子最基本的道德問題,尊重他人的問題,那麼孩子也不清楚,還算很小,他什麼都不清楚,更不懂得是什麼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只要家長去教孩子碰到長輩要有禮貌,要遵守交通規則這些東西,家長交了他他自然就懂,所以說孩子有沒有禮貌,懂不懂得尊重他人,這完全在於家長上學之後就在於學校,因為孩子很小,你不能指望他自己天生去領悟一些東西吧。
④ 孩子不懂禮貌怎麼回事 為什麼孩子不懂禮貌
1、與環境有關寶寶不懂禮貌、說臟話與環境有關。臟話在寶寶眼裡,並不是臟話,甚至覺得好聽。即便他們知道不好聽,也沒有意識到說臟話是不文明、不禮貌的。
2、家長管教不嚴。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有著責無旁貸的教育責任。孩子從呱呱墜地,眼前面對的就是人生的一張白紙,如何走好每一步,需要父母精心進行引導。但*父母多數關注的只是孩子的健康和成績,對於那些最基本的與人友好,關心他人,自己的事自己做,見到他人主動打招呼,見到長輩主動問好等樸素的道德准則,從不向孩子提起,甚至放縱孩子的錯誤。孩子是無辜的,父母沒有盡到自己的教育職責。對於道德准則父母不但要自己做到,而且要反復教育、教導孩子熟記於心,因為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同時,作為父母還要教育孩子學會明辨是非,分清對錯,不能信奉「樹大自然直」的古訓,這其實是一件錯誤的事情,也是一種失職和逃避。
⑤ 孩子不知道尊重人也不懂禮貌,小小年紀這孩子自私怎麼辦
不少家長說現在的孩子真的是越來越自私了,不知道該怎麼辦?其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自私的心態是正常的,家長們不要過度焦慮,發現孩子出現了問題,可以引導孩子改正,對於孩子自私的問題,家長及時幫助孩子糾正,不是什麼難題。
給孩子買東西,一定要有所克制,不要隨意滿足孩子的無理需求,或者當孩子看到什麼,家長就會毫不猶豫的給予,這樣會讓孩子對物質缺乏認識。
4、多和小朋友接觸
要給小孩子創造環境,多出去與別的小朋友接觸,通過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可以讓孩子了解到,什麼是合作,什麼是分享,讓孩子變得不再自私。
5、剋制孩子的佔有欲
如果孩子非常喜歡一樣東西,我們的想法往往是趕緊給孩子買一個,讓孩子玩,這樣的想法不對,越是喜歡的東西,可以不急於滿足孩子,讓他知道東西來之不易。
6、引導孩子尊重和關心長輩
要讓孩子學會享受時應首先考慮長輩,就餐時,好菜要先挾給長輩吃,舒服的位置讓給長輩坐;別人為自己服務要表示感謝;別人不便時,應盡可能提供幫助,逐步體會到幫助、關心別人是愉快的。
孩子自私的表現:
一、不懂得分享
發現孩子是不願意跟別人分享的。如果平時買回一些孩子比較喜歡吃的東西,自私的孩子會不捨得讓別人吃,甚至是自己直接全部霸佔下來。
二、自我中心強
自我中心就是不懂得體諒父母,有什麼好玩的、好吃的都是自己的,這也是孩子自私自利的表現。
三、孩子不懂禮貌,不會尊重人
有些孩子在面對集體時不懂得禮貌,也不會去尊重別人。例如小孩子在一起玩耍時,他們看到了自己喜歡的玩具便會霸佔,如果玩具正在別人手上,他們會上前把玩具搶過來,甚至用辱罵毆打和哭鬧作為手段來取得玩具。
⑥ 怎麼治不懂禮貌的孩子 如何對待孩子不禮貌
1、作為家長要做到以身示範,並且家長在營造家庭環境氛圍時候,要注重懂禮貌,尤其是語言環境。要經常給家裡老人問安,並對老人精心照顧和關愛。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而得到熏陶,自然也會學會懂禮貌。
2、當孩子出現不禮貌的行為時,要知道用正確的方式進行糾正,不是一味的訓斥或吵罵,或者是對於錯誤行為置之不理。應該語氣堅定和有威嚴感的告訴孩子,這是錯誤的行為,讓孩子心理產生一定的壓力,下次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3、另外對於孩子較常出現的沒禮貌行為,要和孩子面對面的坐下來,好好的探討一下這種行為的不好之處。談話的方式來和孩子進行溝通,也是能讓孩子更好接受禮貌教育的一種方式。還可以結合採取獎勵制度。對孩子懂禮貌後進行實時的獎勵,這樣也可以提高孩子懂禮貌的積極性。
⑦ 青春期孩子不懂禮貌怎麼辦 如何對待不懂禮貌的孩子
1、父母的及時教育很重要,當孩子出現不尊重父母的時候,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的那些行為是無意的,一次次地放任孩子的行為,慢慢地孩子就養成了那些不好的習慣,對父母惡語相向,有嚴重的還會打自己的父母。父母應該在孩子出現第一次問題時,就應該及時制止,並適當教育孩子,讓孩子養成尊重父母的優良品格,那麼孩子出門在外,也會尊重他人。
2、父母要戒掉對孩子過度的溺愛,溺愛這個詞毀掉了很多孩子的前程和未來。父母溺愛不管教自己的孩子,不給他樹立正確與錯誤的觀念,孩子的行為會越來越過分,越來越囂張,會隨意向別人做一些無理的舉動或者言語上的傷害,這些等到孩子長大以後再去改正的話,就難上加難了。
3、父母要面對教育上的失誤,不能逃避,有些父母對待孩子教育上,得過且過,把賺錢當成了生活的主體,忽略了孩子,不關心自己的孩子,孩子由於父愛和母愛的缺失,性格上會變得目中無人,沒有禮數,而父母明明看在眼裡,卻不加以修整,任由孩子胡來。父母不予理睬,逃避的行為,在將來會有苦果等著他們。勇於直面自己教育的失敗,不逃避,積極改正孩子身上存在的毛病和缺點,才是愛孩子的表現。
4、尊重孩子,在孩子叛逆的時候,父母要尊重孩子,要對孩子的行為進行一個理解,放低自己的位置,耐心地聽著孩子講述襲擊內心的想法,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尊重的。那樣孩子也會尊重父母了。
5、傾聽孩子的想法,父母在平時要傾聽孩子的想法,這傾聽是溝通的方式,父母要懂得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唯有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這樣父母才能夠和孩子進行一個正確的溝通,孩子和父母之間沒有誤解和矛盾。而且孩子對於父母的評價也不會負面,孩子會願意相信父母,感受父母給予的安全感,這樣孩子的內心得到慰藉。
⑧ 非常討厭小孩子,尤其是沒有禮貌的,該要如何處理
如果有一個惹人厭排行榜,那麼“熊孩子”一定位於榜上,並且有著不低的排名。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每當有熊孩子來到家裡時。清凈的世界就變得吵鬧了,你珍惜的工具還有零食,在他的眼裡都只是他的玩具。他們最擅長的一個詞就是破壞,並且在搗蛋之後,還會常常因為年紀小而被大人輕描淡寫的原諒。這時真的讓人恨的牙癢癢,甚至忍不住想不顧形象,和他們決一死戰。那麼,對於這些沒有禮貌的小孩子,我們該怎麼做呢?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就要保持自己的平常心,放鬆心態。先在心裡默念,我不和他們一般見識。其次你要擺出強硬的態度,展現出你的嚴肅之處,這樣才能很好的鎮住他們。又或者你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小孩子熊,瞎搗蛋,那麼你就更搗蛋,以此讓他們害怕,不敢再無理取鬧。事後被別人講了,你也擺出一種年輕不懂事的樣子。總而言之,怎麼對待熊孩子一直都是困擾我們的一個難題,真希望有一天可以得到解決。
⑨ 不懂禮貌的孩子該怎麼辦 孩子沒有禮貌怎麼辦
1、家長要提高認識。小孩子沒有禮貌,主要是家長的重視程度不夠,因為,有的家長可能認為孩子還小,長大以後就自然知道文明禮貌了,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
2、注意日常引導。在日常生活中,比如見到家長的同事或者朋友,我們一定要引導孩子打招呼,讓孩子懂得,見人打招呼是必須做的,才能養成好習慣。
3、公共場所更要注意。如果我們帶著孩子到公共場所,比如商場,影院等等,我們要告訴孩子,不要大聲喧嘩,不能打鬧,要保持安靜,不要影響到別人。
4、家長要以身作則。父母一定要做到文明禮貌,對人謙和,彬彬有禮,如果父母平時的行為舉止都不是很注重的話,孩子跟著很容易學會,這樣,孩子想要有禮貌都很難。
5、適當的鼓勵孩子。如果孩子在禮貌方面有所改進的話,我們應該及時的對孩子進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文明禮貌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的愉快,這樣孩子才更有動力。
⑩ 你的孩子不懂禮貌,真的不是因為年齡太小
文/涼亦歌
哪有那麼多不懂事的孩子,只是因為有太多不懂事的家長。
1.
我想先講一個親身經歷的故事。
暑假的時候,和老爸去銀行辦卡,回來的路上准備買點兒葡萄回家嘗嘗鮮。
賣葡萄的,是個憨厚和藹的老大爺,笑容可掬。老人一個勁兒地邀我嘗葡萄,不甜不要錢。
內心頓時感到濃濃的幸福。
老大爺給我們盛葡萄的空檔兒,來了一個買葡萄的年輕女子,電動車後面帶著兩個小女孩,大約十歲出頭。
那女子麻利地抓起袋子開始裝葡萄,一邊裝一邊吃,好像是這里的常客。老人笑眯眯地遞葡萄給兩個小女孩,讓她倆隨便吃。
兩個孩子一言不發,面無表情地看著老人,接過葡萄,一句謝謝也沒有。
爸爸去包里拿錢,我支開車子准備走,突然冷不丁地被嚇了一跳:電動車座椅上「飛」過來兩片葡萄皮兒。
我一驚,立馬扭頭去看那兩個孩子,沒想到,她們竟然惡狠狠地看著我。
我一臉懵逼:明明是路人。
抬頭去看她們的媽媽,更是瞥見了不堪入目的一幕。
女子趁老人轉身拿葡萄的間隙,飛快地抓起一大串葡萄塞進了已經稱好的袋子里,然後迅速把葡萄拿到車子的後備箱里。
……
那時候,我的內心有一萬頭草泥馬在奔騰!
我想喊出來,可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自私心驅使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
當然知道後果,無非就是老人和女子大吵一架,然後引來路人圍觀,說不定還會引起什麼更大的麻煩。
我承認,看多了新聞八卦,我很自覺的把嘴巴閉上了,縱然懦弱無比。
買完葡萄,離開了那個善良的老大爺,我開始向爸爸抱怨那兩個不懂事的孩子和那個隨意偷葡萄的女子。
「沒教養,光天化日,哼。」我很氣憤。
沒想到,爸爸並沒有太驚訝。
「小孩子年齡小,固然是不懂事,但是全在父母啊。一個本身品行不端的父母,怎麼可能教育出品學兼優的孩子。」爸爸意味深長地說。
我依然憤憤地,替老人感到委屈,那天的葡萄,愣是沒嘗出甜。
2.
開學之後,有次心血來潮去桃李居吃飯,碰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小姑娘。我記得,年紀應該和上次碰到的那兩個孩子差不多。
當時正值午飯高峰期,餐廳人特別多,摩肩接踵。大家手裡都端著飯菜,稍微不留神就容易打翻,每個人都小心翼翼。
小姑娘在餐廳里蹦蹦跳跳地找位子,腳步卻很輕,很顯然,她怕撞翻了別人手裡的飯。
突然,一個長發披肩的學姐拿手機付錢的時候,不小心把拿好的筷子掉在了地上。
後面的人急急忙忙地催促她快點,學姐臉有些紅,趕緊手忙腳亂地去撿筷子。
沒想到,小姑娘搶先一步,把筷子撿了起來。
「姐姐,你先付錢,在這里等我一下。」小姑娘蹦蹦跳跳地輕輕跑開了。
我當時挺納悶兒:不知道這孩子葫蘆里賣的什麼葯呢?
還沒等我猜出個中緣由,小女孩跑到放碗筷的那裡,拿出來兩雙嶄新的筷子送給了學姐。
很明顯,那兩雙臟了,她給姐姐換了兩雙新的。學姐感動得不得了,連聲說謝謝。
雖然是個很小很小的舉動,卻著實被小姑娘暖到了心裡。那頓飯,我吃的很香。
3.
後來,仔細想了想爸爸的話,確實挺對的。很多人喜歡把孩子的錯誤歸結為「孩子年紀還小,不懂事」等無稽之談的借口,實際上已然犯了錯。
哪有那麼多不懂事的孩子,只是因為有太多不懂事的家長。
我記得小時候,姑姑遠道來我家,給我帶來好多好吃的,我卻由於羞澀,沒有打招呼。
姑姑走後,我被媽媽狠狠訓斥了一頓。當時覺得媽媽太過偏激,後來想想,其實也不無道理。
如果這些最基本的為人處事的禮貌、儀態,連父母都疏於教導,又怎麼指望孩子可以做到事事得體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些基本的素質教育,要遠遠比學校老師的知識傳播重要。
我總覺得,那兩個內心冰冷、不懂基本禮貌的孩子,和她們偷葡萄的媽媽有很大關系。
自己尚且不懂得禮讓和尊重,自然也不會在孩子犯錯誤時耐心糾正,而是一味放任,還沾沾自喜。
可氣,又十分可悲。
而那個給學姐拿筷子的小姑娘,不敢說家庭教育多麼多麼完備,但至少,她的身上展現出了最基本的優良作風,起碼不會讓人聯想到她有一對品德滑坡的父母。
在一定程度上,一個孩子的所作所為恰恰展示了一個家庭的家風如何。
4.
所以我還是希望,父母不要經常把孩子不懂禮貌,或者犯一些低級錯誤,統統歸結為「孩子太小」。
這個論斷本身,就對孩子不公平。更何況我們現在所說的,並不是乳臭未乾的嬰兒,而是已經讀小學、具備基本做人技能的孩子。
多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沒那麼難以啟齒。
你也不希望看到孩子見到親戚朋友,一聲招呼都懶得打。
你也不希望孩子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總是去搶別人的玩具還絲毫無愧疚之心。
你也不希望孩子面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連最起碼的眼神尊重都沒有。
古代有賊人臨死前咬下母親耳朵的故事,正是那個不懂及時制止惡行的母親,連「不能隨便拿別人東西」的基本禮儀都不重視,才親自把孩子送上了不歸路。
而如今,仍然有很多家長,對孩子那些看似太尋常的小失誤,歸結為「孩子小,大了就懂了」。
你以為孩子太小,可他不會以為自己的行為有失禮貌。事實上,你不教,可能他永遠都不會懂。
如果你不懂事,那就不要怪孩子太過放肆。兩者本就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
5.
一個不懂禮貌的孩子,不一定有一對道德滑坡的父母,可能只是仍然在歸結「孩子年齡太小」這個問題。
但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一定有一對同樣處事得體的父母,這點毫無疑問。
走出家門,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在人前如何,就能折射出父母本人對於為人處事的基本態度。不一定很完備,但一定要經得起大眾的考驗。
年齡太小,只不過是父母臆想中的借口,還沒有小到連基本禮儀都接受不了的年紀,並不能成為孩子不懂禮貌的理由。
這個理由太過膚淺,也太過慘淡。更重要的,還是要發揮父母的主觀能動性。
當然,並不是指去掌控孩子的行為,孩子犯了錯用打罵來解決,以暴制暴的方法簡直得不償失。
而是用一種循循善誘的方式,耐心教給孩子做人的道理,並身體力行。讓孩子自己認識到錯誤,從潛意識里認同並接受你的觀點。
他不會覺得自己做的很對,你也不會覺得他是因為太小,才接受不了你的教導。
我一直覺得,父母很懂事,孩子一定更懂事。
後來想了想,如果當時我碰到的那兩個小女孩,不是用那樣仇視的眼神,而是遞給我一粒葡萄,笑著說:「姐姐,這葡萄特別甜,給你吃一個!」
我該想,她們貌美如花的媽媽,也該是個溫婉爾雅、德貌俱佳的好媽媽吧?
如果這樣,那天買的葡萄,我相信,一定會非常非常甜。
-End
我是涼亦歌~
喜歡懂事的我就留下你的小心心吧~❤
么了個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