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被家暴的孩子想吼叫
⑴ 在家庭暴力下長大的孩子真會留下很重的心理陰影嗎,不至於這么矯情吧,跟父母溝通說一聲別打了不就行了
會!這不是矯情,過度的家庭暴力真的會讓小孩子留下很重的心理陰影!和父母溝通一下說別打了 那父母真的會聽嗎?家庭暴力留下的陰影會伴隨孩子的一生!沒曾體驗過就別說是矯情,家庭暴力真的會毀了孩子光明的一生!家庭暴力給孩子留下的陰影可能這輩子都無法消失!
- 會讓孩子變得有暴力傾向
- 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固執
- 會使孩子變得懦弱
- 會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
- 孩子膽小怕事,害怕與人接觸,性格孤僻
- 孩子具有暴力傾向,認為只有拳頭才是真理,從小就扭曲了心靈
孩子從小在心理滋生對施暴者的仇恨,日積月累,隨著年齡的長大,仇恨會向周圍的人和社會蔓延,最終走上犯罪道路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⑵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遇上家庭暴力,為什麼孩子長大以後也會有暴力傾向呢
家暴影響孩子的一生,在家暴中成長的孩子有可能在長大後有暴力傾向,孩子是父母的第一任老師,不管怎樣,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
希望每個孩子認真對待自己的孩子,不要因為自己的行為影響孩子的一生,有暴力傾向的要盡量去改正。
⑶ 遭受過家庭暴力的兒童,都會產生哪些心理創傷
兒童遭受家庭暴力是讓人覺得一件非常痛心的事,也會對他們的小小心靈造成很大的傷害,因為他們年齡小,無法准確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也沒有力量做到自己想做的事。家庭暴力會讓兒童覺得無助,也會讓他們產生非常孤獨的感覺,讓他們的心理產生創傷,他們可能會變得自卑敏感,也會變得比較懦弱,會有一輩子的心理陰影。這樣的創傷是難以修復的,所以如何保護兒童,避免他們遭受家庭暴力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就跟小編來了解一下遭受過家庭暴力的兒童都會產生哪些心理創傷。
安全感可以讓人建立很強的自信心,如果沒有安全感的話,很難建立起自信而遭受過家庭暴力的兒童,會感覺到孤獨無助,缺乏安全感,他們對於別人和自己都會失去信心,對於外界的事物會感覺到恐慌,對於生活也會感覺到無奈,這樣的傷痛是一輩子難以彌補的,所以要最大可能地避免兒童遭受家庭暴力。
⑷ 成長在家庭暴力中的孩子為什麼都一副兇相
家庭暴力,是指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以毆打、捆綁、禁閉、殘害或者其它手段對家庭成員從身體、精神、性等方面進行傷害和摧殘的行為。家庭暴力直接作用於受害者身體,使受害者身體上或精神上感到痛苦,損害其身體健康和人格尊嚴。家庭暴力發生於有血緣、婚姻、收養關系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員間,如丈夫對妻子、父母對子女、成年子女對父母等,婦女和兒童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有些中老年人、男性和殘疾人也會成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家庭暴力會造成死亡、重傷、輕傷、身體疼痛或精神痛苦。
⑸ 「吼叫式」教育大行其道,背後的危害有多麼意想不到
南京江北新區分局派出所接到一通電話,趕到小區之後,原來是有個男人教育孩子,因為吼叫聲太大,導致孩子大哭不止,也嚇壞了鄰居,鄰居怕出了什麼事,一急之下打電話報了警。
到底是多大的吼叫聲,居然驚到了鄰居呢?民警經過了解之後才知道,原來是小孩子太調皮不願意寫作業,男人苦勸之後孩子依舊我行我素,男人實在忍不住大吼了一桶,這才引來了這場誤會,讓鄰居誤以為孩子遭到了家暴。
那麼既然「吼叫式」教育不能用在孩子身上,那麼當孩子調皮、不聽話、不寫作業的時候,父母應該採取什麼行動讓孩子乖乖聽話呢?
其實讓孩子乖乖寫作業的方式有很多,同時也為了能達到讓孩子得到鍛煉機會的目的,我們應該採取「正懲罰」的方式。也就是說,當孩子不聽話、做錯事或者是不寫作業的時候,家長可以讓孩子打掃家務或者是洗碗筷,甚至到社區參加義務勞動等等,這種懲罰一定要強制執行,不能給孩子存在可以逃脫或者商量的迴旋餘地,避免孩子存在僥幸心理。
除了這種「正懲罰」之外,家長也可以選擇減少零花錢、不讓看電視等等方式來讓孩子就範,不過比起讓孩子勞動而言,這種方式還是稍遜一些。總而言之,懲罰孩子的方式有很多,而不是僅僅只有「吼叫式」一種,選擇合理方式,才能帶出更優秀的孩子。
⑹ 南寧一三胎媽媽遭丈夫家暴,在家暴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會留下哪些心理陰影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家庭的和諧程度從本上決定了一個社會的穩定程度,但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以家庭暴力為例,幾乎很多家庭最後的結局都值得唏噓。在南寧,一名三胎媽媽遭到了丈夫的家暴,對於孩子來說家暴造成的傷害幾乎要用一輩子來消除。更可怕的是,不幸童年不僅需要治癒,還會造成更壞的影響。根據科學研究發現,在家暴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心理問題出現的概率更大,家庭生活也更加坎坷。
家庭暴力傷害的絕對不是一個人,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尋找不到愛的理由,思維就會出現無意識的偏離,這種對於家庭的恐懼幾乎是他們醫生都要克服的難題。所以,在遭遇家暴的時候不要忍耐,積極尋求外界的幫助是讓自己擺脫不幸的有效手段。
⑺ 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心理影響
#我要上頭條##心理那點事兒#
家暴對兒童心理的危害是無法估量的。長期受到家暴威脅的孩子,無法像正常孩子那樣擁有溫馨健康的成長環境。就像一顆樹苗,它根基所在的土壤遭到了破壞,影響樹苗的健康茁壯成長是必然的事。那麼究竟家暴會對兒童心理方面造成哪些不良的影響呢,一起來看看。
遭受家庭暴力兒童受到的影響:
1.自卑
一些家長打了孩子後,還硬要孩子「認錯」,來表明孩子接受教育了。實際上,這樣做只能加劇孩子的委屈和不滿。表面上,孩子是照著家長的要求去做了,實際上,他的抵觸情緒很大。被打之後,孩子會不知所措、惶惶不安,時間長了,會變得越來越自卑。每個孩子都有自尊,經常挨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損害,產生自卑,極容易走上自暴自棄的道路。
2.孤獨無助
有些家長打過孩子後,又覺得懊悔心疼,轉而又去撫摸孩子挨打的痛處,甚至抱著孩子痛哭認錯,又加倍給孩子以物質上的補償。這種情況,在開始時孩子會感到莫名其妙,但是時間一久,他就習以為常了。經常挨打的孩子,會感到孤獨無援。
3.人格缺陷
面對家長的虐待,兒童缺乏能力、意識去主動向醫院或有關機構尋求幫助。不少孩子等到上了初中、高中以後,心理問題才被發現。他們成年後出現婚姻、育兒、交友等心理問題去醫院咨詢,追根溯源才發現問題來自童年的被虐待。這樣的後果在於,孩子錯過了及時的干預,心理和精神問題日積月累得不到解決和疏導,逐漸發展為其人格的一部分,到成年後很難徹底根治,終其一生都將受到影響。
4.人際困難
大量研究發現,遭受家暴的兒童存在多方面的情緒、心理等問題,自我防範和敵對意識強。遭受家暴的兒童常常顯得過分警覺,對環境中任何有關傷害性刺激的些微痕跡保持高度警惕,並作出迅速攻擊;遭受軀體虐待或忽視的兒童還表現出較多的品行障礙問題、注意問題、多動、破壞行為、反社會行為等。他們的人際關系、親密關系也存在嚴重困難。
目擊家庭暴力兒童受到的影響:
無論孩子是否受到身體虐待,他們往往因父親虐待母親的家庭而遭受情感和心理創傷。母親遭受虐待的兒童,如果是男孩,長大後在親密關系中常使用恐嚇和暴力來對付女伴,不尊重女性伴侶;如果是女孩,長大後多會相信威脅和暴力是關系中的常態,她們的伴侶更可能對她們施暴。
來自暴力家庭的兒童患有酒精/葯物濫用、創傷後應激障礙和青少年犯罪的風險較高。目睹家庭暴力是青少年犯罪和成人犯罪的唯一最佳預測指標。
親歷和目睹家庭暴力的孩子,成年以後該如何面對自己的心理陰影,走向更為快樂的生活呢?這里提供一些方法供參考。
1、重構一個故事。
回看自己的童年,其實有兩種方式。第一種,從一個被遺棄、缺少愛甚至被父母親拋棄的孩子的眼光看;第二種,告訴自己:我一定會過得比這更好!收拾行囊,我們走吧。
按照第一種看法,你是個受害者;按照第二種看法,你就掌控了自己的命運,成為了自己的主人。
2、認識到「指責不能改變任何事」。
家庭暴力應該被指責。但如果我們一直停留在指責中,說明我們還在回味過去,還看不到現在和將來發生改變的可能性和力量,甚至還並不是真的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有點自我虐待,是一種家庭暴力的變相延續。
3、善待記憶的偶然造訪。
有時候,我們會觸景生情回憶起童年的痛苦經歷,會哭會憤怒會抱怨,讓它自然地流露出來,不去壓制和排斥。之後,該幹嘛幹嘛,比如忙手頭的工作或者做一頓可口的飯菜。
4、接受一個事實:並非所有人都願意你強大。
這句話聽起來有點冷,但卻真實。你的身邊人可能不停地在你耳邊絮叨:你現在的一切很不錯了,別再讓自己勞累下去;或者不停地指責你,說你這不行那不對,讓你感覺自己一無是處。他們覺得,如果你強大了,會發生兩件事,一是你會離開他們;二是他們要被你遠遠地甩在後面。他們實在是太愛你了,如果你能呆在現在的位置原地不動的話,他們會比較安心。
5、存錢。
讓你走出童年陰影的好方法之一是存錢。不把手裡的錢都花掉,
留著一些錢在手裡。金錢是你的力量。每存一分錢,就告訴自己:我在遠離那些討厭的人的道路上又邁出了一步!
6、嘗試兼職一份苦工。
強迫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找一份令你討厭的正當工作,一直做下去,熬到不再討厭為止。以後就再也沒有能夠壓垮你的困難,你那糟糕的童年回憶也就結束了。也就是嘗過黃連,以前吃的苦瓜就不算苦了。
7、專業幫助
在自我調節家庭暴力給自己帶來的心理陰影的過程中,如果感覺不奏效或者實施困難,建議及時聯系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來專業輔導解決。
⑻ 為什麼孩子情緒暴躁、容易發火還打人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很容易就會發火,目之所及的物品都成為她的發泄對象,就連爸爸媽媽,有時候都不免被踢上幾腳。
孩子稍微有一點兒不順心的事情,或是遇到了讓自己不開心的事,第一時間就開始發脾氣,變身成為噴火的小暴龍,所過之處一片狼藉。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有的父母百思不得其解,其實原因,多半出在父母身上。
3歲兒子上了幼兒園,第一天就和小朋友打架了
小貝的兒子今年三歲,已經到了能夠上幼兒園的年紀。小貝對孩子上幼兒園這件事情抱著很大的期待,因為自己終於不用再忍受帶孩子的折磨,可以准備投身到自己的工作之中了。
小貝給兒子挑選的幼兒園離家不遠,騎電車只要十分鍾就到了。把兒子送到幼兒園之後她就回到家裡,開始物色起網上的各種招聘信息,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好工作。
可是臨近中午的時候,小貝卻接到了幼兒園老師打來的電話。老師在電話里說:“壯壯在幼兒園吃午飯的時候,有個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他,然後兩個人就打起來。另一個小朋友的臉被壯壯抓花了,還流了鼻血。現在孩子的媽媽在幼兒園里鬧呢,你得趕緊過來。”
聽了幼兒園老師簡短的敘述,小貝已經感覺到了是親那個的嚴重性——自家兒子又打人了!
為什麼說是“又”呢?因為壯壯在家裡的時候,也經常會動手打人,一不順心就摔東西。不過小貝覺得孩子打人的力度又不大,再加上自己和老公也捨不得打孩子,所以也就隨他去了。
沒想到兒子在幼兒園里,也能和別的小朋友打起來,而且還打得很嚴重!小貝招聘信息也不看了,急忙趕到幼兒園里去處理問題。
到了幼兒園一看,被打的小朋友在媽媽懷里哭得稀里嘩啦,而自家的壯壯卻還是一臉怒氣,感覺下一秒就要沖出去再干一場似的。
原因小貝已經了解,只能夠帶著壯壯和小朋友賠禮道歉,並且表示後續的醫療費自己一定會負責到底,被打小朋友的家長這才滿意離去。
“你怎麼能打小朋友呢?媽媽不是說了在幼兒園里不能打架嗎?”小貝蹲下來問兒子。
“他撞到我了!我的勺子都掉到地上了!”壯壯很生氣地告訴自己的媽媽,“然後我就要打他!”
“那肯定打痛了吧!來,媽媽給你吹吹!以後不要總是打人知道嗎?”小貝依舊態度很溫和,但是壯壯卻一臉不屑,半天不答應。小貝仍是捨不得狠狠地教育孩子,所以也就任由他去了。
幼兒園的老師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原來壯壯愛發脾氣還愛打人的毛病,是當家長的慣出來的啊!
孩子情緒暴躁、容易發火還打人,原因多半出在父母身上
①父母情緒暴躁易怒
有的父母在和其他家庭成員相處的時候,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經常出現暴躁易怒的情況,導致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養成了和父母一樣的性格特徵。
可以說孩子父母的影子,在一定情況下,孩子會習得父母身上的顯著特徵,所以有句老話說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呈現出暴躁易怒的情緒,孩子也會因此而受到一定的影響。
和你說句貼心話
孩子的處事方式很大一部分來源於自己父母為人處世的方式,作為孩子的父母,要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形象,讓孩子在正確的道路上前行。
今日話題:你家的孩子平時只會用暴力和發脾氣解決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