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失去了童年
1.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都失去了小時候的那份童真
現在的孩子和以前的孩子生活在不同的環境里,接觸的事物不一樣,以前的孩子住大雜院,每家都有數個孩子,大人對孩子不嬌慣,忙於工作也管不過來,象放羊一樣散養,任其自然成長,沒有現代科技發展影響。現在的孩子獨生子女多,幾個老人看管一個,束縛了孩子的天性,很少有玩伴,接觸的是手機網路等現代科技,還有學習的壓力,從小就被灌輸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學習壓力大,沒時間去和小夥伴一起玩泥巴,在大自然中撒歡,不同的環境,造就不同的童真。
2. 70後的童年十分快樂,現在的孩子為什麼都不快樂了
每個人回想自己的童年都是十分的快樂,那個時候做什麼事情都是快樂的。但是,現在的孩子童年卻不太快樂,和當初的我們有著截然不同的想法,到底是為何他們都不快樂了?
一、來自家長的壓力現在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贏在起跑線上,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給他報各種培訓班,讓他們的童年都是被各種上課所佔據。這樣導致他們根本就沒有時間去享受自己的童年,更別提會有多麼的快樂。長期的被上課和寫作業安排,自己都會感覺到很壓力,當然是不會快樂。
我們應該珍惜孩子的童年生活,讓他們有屬於自己的快樂。而不是擁有不是那個年紀該有的憂愁和考慮,有著不是同年齡的成熟。我們應該多多的為孩子著想,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這才是對孩子真正的好。
3. 為什麼說現在的孩子沒有童年
確實現在的孩子真的沒有童年,至少小可覺得自己的孩子童年都可憐的要命。
為什麼這么說呢,現在很多父母都很忙,上班忙著幹活,下班忙著刷手機,而孩子就跟一個多出來的一樣,然後這時候父母就會說他們有陪孩子玩,是啊看著孩子自己玩著拼圖,他們自己拿著手,這樣的童年快樂嗎,不快樂的因為沒有父母的陪伴。
而且他們沒有什麼朋友,很少有機會外出去玩,更多的時間就是坐在家裡,看著電視,或者一個人發呆,這時候家長就會給孩子玩游戲,或者讓孩子去舞蹈班,美術班,補習班,各種班,就是為了讓孩子看起來比較心,而不是坐在家裡,他們總覺得自己沒有時間陪孩子,而更多的時間卻用來陪了手機,於是把孩子扔在補習班裡,讓孩子更加的忙碌。
可是這樣的生活孩子不快樂啊,她回家沒有父母陪,在外面就是學習,她好累啊,覺得一點都不快樂。
還有你不覺得現在的孩子大多都很孤單嗎,她們身邊基本沒有什麼固定的朋友,有些是因為學校太遠,父母又很少帶著她們下去小區里轉,所以她們在學校里沒有什麼好朋友,就算有也只是下課十分鍾能夠一起玩樂,而回到家裡,就真的是與世隔絕了,父母會讓她在家裡待著不要出去,從放學開始,她一直都是孤單的。
想想小可的童年,雖然沒有錢,但是真的過的很快樂,因為放學的時候,可以走十幾分鍾跟同村的同班同方向的學生一路上打打鬧鬧,而回到家裡作業做完以後,各家各戶的孩子都會跑出來玩,不管大小男女全都聚在一起玩耍,那時候從來沒有大人會不放心,也不會想著把孩子關在家裡,更多的就是希望孩子們出去玩耍。
那時候的我們,父母也不怎麼陪伴,但是如果有空父母還是會想著法的給我們做好吃的,比如帶我們去釣魚,捉蝦。
我們的童年現在的孩子是感受不到了,雖然生活好了,但是孩子們似乎過的並不開心了。
4. 為什麼說現在的孩子沒有童年
您好朋友,這是由於現在的孩子中,許多父母都為其報了許多學前培訓班!各種各樣的培訓!把他們的童年時間都佔用了!所以現在的孩子沒有童年
5. 為什麼兒童早早的失去了童年
童真丟失,很多時候是源於我們違背了孩子的成長規律。有一個著名的「爬梯實驗」,美國心理學家和兒科醫生阿諾德·格塞爾博士給自己的孿生兒子做了這樣的實驗性研究:哥哥從46周開始,每天接受10分鍾的爬梯訓練,連續6周。到第52周,他能熟練地爬上5級樓梯。而弟弟到第53周時,即使有人扶著也不願嘗試爬梯,但第54周之後當他再看到樓梯時,卻能一直爬到樓頂端,並且不用旁人幫助。也就是說,弟弟到了某一時期,不用預先訓練,爬樓的成績和哥哥一樣好。這表明在某些方面,兒童的成長是受成熟機制制約的,人為地提前訓練,效果往往不會更好。
另一個研究是美國北卡羅米納大學做過的一個實驗:把175個孩子分成兩組,一組由父母按一般條件進行教養,另一組從3個月開始進行早期教育。之後,每15個月測驗一次,他們發現接受早期教育的孩子智商平均高出15點。然而,並不能以此得出這種早期教育優勢能一直保持下去的結論,因為有些擁有這種優勢的兒童在進入小學四年級時,就逐漸喪失了這種優勢,而接受父母循序漸進地教養的孩子通常都趕了上來。
教育即生長,生長有著天然的規律,「爬梯實驗」等研究一次次告訴我們,在孩子的生長過程中,我們該做的僅僅是尊重這種規律。
6. 為什麼說現在的小孩沒有童年
問家長們一個問題:「孩子的童年和我們的童年相比誰的童年更幸福?」居然還有很多家長傻乎乎地舉起他們的右手錶示現在孩子的童年比我們的童年更幸福,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問完這個問題,讓家長們換位思考:那麼好吧,請你試想一下,明天給你背上個七公斤重的書包,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胡亂吃一口飯,六點多離家,七點鍾到校上早自習,七點半上課,老老實實地聽講,不許亂動一下,下課如果不上廁所就不許離開班級,出去透風都被看作不好好學習,因為大家沒事都在班裡學,你不學就有可能被拉下了,然後晚上七八點鍾,甚至九十點鍾回到家,再胡亂吃口飯,剛打開電視機就被家長給關了,因為作業還沒寫,寫到十點、十一點或者十二點,沾床就睡,早上還沒睡醒就被早早地叫起。好不容易盼到周末,結果,就算早上能睡個懶覺,也還是要早飯過後馬上要到補習班報到。這種生活莫說讓你堅持十幾年,就算一個月,看你一個成年人能否受得了?你還不瘋啊?
對比一下我們的成人每周工作五天,每天七小時的勞動強度,孩子們的勞動時間要超出多少?成人早晨八點三十分上班,晚上五點或五點半下班,而孩子幾點上學?幾點放學?
話題回來,我們的孩子過這樣的童年有意思嗎?我們的孩子生在這個時代,還能算有童年嗎
周國平先生說過一句精典的話——「城裡的孩子沒有童年。」現在是到了給這句話配個下聯的時候了——「現代的孩子沒有童年。」
我們的孩子太可憐了,教育在摧殘著孩子幼小的身心,有誰感受得到呢?那麼小的孩子,有必要學那麼多嗎?一個人一生當中有一技之長就能立足於人世,我們這是在干麻呀?全瘋了,是大人先瘋了,然後再往瘋了逼孩子。
1979年有一個關於中美教育對比的調查顯示:美國的小學教育要遠遠落後中國的小學教育,他們的孩子不努力,在課堂上隨意走動,回答問題也不準確,美國專家驚呼,中國的小學教育太可怕了,駕以時日,中國的未來人才將多得不可限量;而中國的考察團去美國考察的結論更是如此,回來自信地得出結論,看看美國的初等教育,將來他們決不是我們的對手。二十五年之後的2004年的統計,就是這種美國的不可救葯教育,卻培養出了50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和100多位學者型的億萬富豪,而中國這樣的人才卻一個都沒有。
其實我們的教育恰好做反了,小孩子本來是玩中學的階段,卻因為過早的施加壓力,剝奪了孩子快樂的童年,還扼殺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到了大學反而不學了,用混日子企圖補償失去的童年,結果卻荒廢了最該學習,最為寶貴的時光;而美國的小孩子是邊玩邊學,保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探索興趣,實踐機會,留住了質疑能力和創造能力,到了大學,當我們的大學生在上網玩游戲,酒館歌廳狂歡,花前月下相戀,或者倒在床上呼呼大睡的時候,人家的大生正在圖書館拚命苦讀。
兩者的差距就在於是否尊重規律來辦教育。國民素質就是國家的競爭力,教育不改,怎麼能有希望?
可憐可憐孩子吧,我們的童年還有睡眠,還有自然,還有假日,還有自由,現在的孩子有嗎?
請把睡眠還給孩子,請把自然還給孩子,請把假日還給孩子,請把自由還給孩子。
7.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的童年雖然看上去豐衣足食的,但是實則是缺乏精神世界的可悲的童年
因為現在的孩子准確的說是沒有童年了,兩三歲就入幼兒園,從小就面臨強大的學習壓力,接觸到的大都是電子產品,父母生活壓力大,沒有多少時間陪孩子玩,很多獨生子女缺乏一起娛樂嬉鬧的兄弟姊妹做玩伴,到處車水馬龍,缺乏和大自然親近的廣闊天地,只能加重對手機電腦電視的依賴來打發閑暇時間,所以現在的孩子物質豐富,精神貧乏,已經成為普遍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