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老人那麼愛慣著孩子
⑴ 為什麼現在的家長都喜歡慣孩子 慣子如殺子
慣子如殺子,溺愛出逆子」,這句話帶來的恐慌,曾經貫穿一代人的成長。
無數家長將它放大,極端化,然後作為自己的育兒座右銘,用它剝奪孩子被愛的權利,毀掉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陳姐每次上街,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和父母親昵,就會遠遠地站著,看上很久,然後長長地嘆氣。
陳姐的女兒十二歲,品學兼優,琴棋書畫無一不通,可就是性格特別孤僻,而且討厭與人肢體接觸。
有次一起過馬路,陳姐想牽女兒的手,女兒竟像觸了電一般,一下子就甩開了。
從那次起,陳姐開始觀察,她發現,同齡的女孩子都喜歡結伴,勾肩搭背牽手挽臂,而她的女兒,卻總是踽踽獨行。
陳姐夫婦詢問女兒,可孩子拒絕與他們溝通,不得已,帶她看了心理醫生。
醫生和女兒聊了幾次,初步得出結論:
幼時孩子長期生活在思想緊張、精神焦慮的心理狀況中,長此以往,就誘發了肢體接觸恐懼症。
罪魁禍首,竟是父母的嚴格。
太過嚴格,就變成了冷漠。
想起過去對孩子的嚴格,陳姐後悔不已,然而現在想要孩子敞開心扉,已經沒那麼容易了。
陳姐說:「在我們帶孩子的那個年代,大家都說慣孩子就是殺孩子。為了讓她獨立,我只好狠狠心把她推出去。誰能想到,是這樣的結果。」
慣子如殺子,可這里所說的「慣」,是極端化的嬌慣,是毫無原則的寵溺,是縱容孩子去挑戰別人和社會的底線。
而不是,連最基本的愛和支持都不給。
被嚴格要求的孩子,短線上很容易贏過同齡人。
可將時間線拉長,就會發現,那些曾經以 「為你好」為由的過度克制,都會變成孩子成人後無法療愈的心傷。
就像陳姐的女兒,她從骨子裡認為:
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出於自我保護,便把真實的自己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
在避免灰塵的同時也隔絕了陽光。
這樣長大的孩子,對於愛的把握能力往往會矯枉過正。
因為她們沒被正確地愛過,自然也不知道如何正確地愛自己,更別提愛他人了。
有位旁人眼中優秀無比的女生曾在微博寫到:
我羨慕所有在坦然的愛里長大的小孩。
像我這種從小到大自己跌倒自己爬起來自己哭完自己擦眼淚的人,別人給得多一點就會惶恐不安,為了想要多一點點愛,又要去飛蛾撲火。
我很感謝父母讓我成長為獨立自由的人格,但同時也會覺得可惜。我知道自己錯過了人與人之間很重要的東西:表達和接受愛的能力。
而愛,恰恰是人世間最重要的東西。
中國的父母,素來內斂,不會在言語和肢體上對孩子表達愛意。
唯一的出口,就是行為上的體現。
可還是有許多父母,因為害怕慣大的孩子
⑵ 為什麼大多數爺爺奶奶特別溺愛孩子是出於什麼心態
祖輩帶孩子雖有種種優勢,但其劣勢也不容忽視。其中,最常見的弊端是祖輩對孫輩的百依百順的溺愛。
第一,自私自利。被寵溺的孩子,由於長期被家長的溺愛包圍,不會為他人著想,也不會將心比心,更不會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變得自私自利。
第二,性格驕橫乖張。由於家長一味讓步和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包括很多無理的要求,使孩子成了「小霸王」。久而久之,孩子喜歡對別人呼來喚去,沒有禮貌,不懂得讓步與寬容,性格驕橫,行為乖張。
第三,做事懶散。由於生活中的各項事務都由家長包辦,孩子會變得日益懶散,做事不能堅持,不能吃苦。第四,人際關系障礙。由於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且行事驕橫,目中無人,無法與人和諧相處,人際關系自然也會出現障礙。
再次,父輩和祖輩應正確對待孩子的要求,及時糾正壞習慣。孩子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往往也是無止境的。
對孩子的需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應以家庭的經濟狀況為基礎,以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為前提,不能百依百順、有求必應。同時,要讓孩子知道,願望的滿足不能隨心所欲,而是有條件的,是要經過辛勤勞動、艱苦努力才能實現的。在孩子出現壞習慣時,家長要及時反饋,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孩子年紀小,可塑性強,及早進行培養和訓練相對容易,效果也較好。同時也要注意及時培養好習慣來糾正壞習慣。
最後,父輩積極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職責。所謂「子不教,父之過」,教育孩子是父母重要的職責,需要父母親力親為。父輩應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是教育孩子的主角,要切實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切不可將孩子甩給祖輩。在追求事業的成功之外,父輩應該注意與孩子進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和親子互動,建立親密和諧的親子關系。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並進行引導教育。
⑶ 為什麼國內老人大都極度依賴兒女而不願獨立自主的生活
個人認為為什麼中國老年人極度依賴子女,不願獨立生活。這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育兒育老深入人心。
像中國的年輕人一樣,他們長大後仍然嚴重依賴父母。中國的年輕人上大學需要父母的支持。他們甚至需要父母的支持,當他們要畢業或博士學位。要求父母買婚房和婚車也是一回事。年輕人一點也不覺得奇怪。
⑷ 為什麼中國老人普遍溺愛孩子
為什麼中國老人普遍溺愛孩子?小編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種原因,中國傳統思想觀念,對於孩子是圈養式的,總是覺得孩子小,這也不懂,那也不會,不放心孩子自己去干一些事,怕他們被騙,怕他們嗑著碰著。
第二種原因,大概就是中國的老人們以前自己生活條件不好,沒有好的生活條件,吃不好,穿不暖,所以他們不希望孩子也過自己的苦日子,有好吃的好玩的首先是想著留給孩子,對孩子的要求也是有求必應。
第三種原因,現在的老人們大都過著獨居生活,他們心底里是孤單的,一般子女不在身邊陪伴,他們有了孫子後就會更疼愛孫子,把所有大愛都寄託在孫子身上。
第四種原因,現在的中國老人差不多都是六十年代的,他們都是屬於早婚早育的,自己還小的時候就當了爸媽,那會年輕氣盛不太會撫養自己的孩子,等到老了有孫子後就會自然而然的把愛給孫子。
人們經常說人老了之後就會更疼愛孩子,更喜歡小孩子,像我爸媽現在當了姥姥姥爺之後,整天樂呵的帶著孫子出去玩,就不會嫌孩子累人,他們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有了更大的耐心去照顧孩子。我就很不贊同他們對小孩子的做法:只要孩子一哭他們就哄,孩子要個啥他們就會說買買買,我說別慣著小孩子吧,他們就會說孩子還小又啥都不懂,可能真的是骨子裡傳統觀念,孩子永遠是個孩子,心智什麼的都不成熟就得多給予照顧。在父母眼裡我們永遠是個孩子,當然不希望我們受到任何委屈,能給的就盡量給我們啦。
⑸ 老人為什麼喜歡慣孩子
這就叫「隔代親」,自己的子女已經成人,忙碌獨立,老人的愛心,傳遞給最小的孩子。 另外,老人有時間,有孤獨感,小孩讓他又有新的生活樂趣,就會寵。 包容吧
⑹ 現在家長為什麼愛慣養孩子
因為孩子是我們父母手心裡的寶,現在的家庭條件越來越好了,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以前的年代我們的父母沒有條件給我們最好的,那麼現在我們作為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當然就會盡量滿足自己的孩子,這何嘗不是補償父母童年艱辛生活的內心的一種遺憾。而且現在婦女的生育能力普遍下降,導致孩子越來越少,能有個孩子心裡已經很激動了,簡直恨不得把所有好的東西都給他,因為對父母來說孩子就是上天的恩賜。還有就是父母出去打工賺錢,老一輩在帶孩子,爺爺奶奶對自己的孫子孫女都很溺愛,畢竟孩子從小陪伴在他們身邊,彌補了自己的孩子不能陪在自己身邊的遺憾,也成全了他們能早點看到小一輩的願望,所以自然而然就對孩子好了。當然家長一味的溺愛孩子是不對的,我們應該採取正確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引導孩子,不能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望採納,謝謝
⑺ 為什麼老人帶孩子,都喜歡慣著孫子
那是因為隔代親吧,一般老人,都覺得自己的孫子呢,是自己的隔代人,就不會像對待下一代那樣特別的啊,眼淚會寵著因為歲數差很多,而且畢竟是小孩子嘛,肯定都會寵著,只要他不是太壞的脾氣,一般都會比較疼愛的,比較慣著。
⑻ 老人為什麼喜歡慣小孩
因為小孩子還小啊,老人年輕的時候大多都是吃苦,他們自己的童年並不快樂,沒有富裕的生活,將心比心,他們希望現在的小孩子能快樂,不重復自己以前的不快樂,當然啦,還有親情因素
⑼ 為什麼老人會溺愛孩子
1、人老了之後,會更加喜歡孩子,渴望親情
我們常常聽到「老小孩」「老小孩」,就是說人老了之後,隨著生理、心理的自然衰老,在心智和情感上會有「返童」的現象,對於天真無邪又好玩的孩子,老人會比年輕人在心理上更有認同感。
人老了之後,也會更加渴望親情、害怕孤獨,所以他們對於孫輩能在自己跟前嬉笑打鬧是非常高興的,至於孩子不聽話犯點錯,也就無關緊要了。
2、出於補償心理
很多老人在自己年輕的時候,因為忙工作、養家等原因,對孩子不太上心,沒有花太多時間和精力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總覺得有所虧欠。
等自己的孩子也有了孩子之後,老人就會想著在孫輩身上多付出一些,彌補當年沒有給兒女的愛,給兒女減輕一些負擔。因此對於孫輩的要求,他們會盡量去滿足。
對於老人寵溺孩子可以採取一些必要的教育手段:
孩子任性也好,有某些不良行為也好,雖然與老人的溺愛,嬌慣有關,但父母應看到自己未盡教子責任的一面,因此,父親,母親在向老人說理的同時,可通過一些必要的教育手段來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自我服務能力和勞動習慣。
家長對孩子的合理要求要堅持下去,不妥協。但切忌沒耐心,態度粗暴,更不可打罵孩子。另外,父母如經常帶孩子出外遠足,野餐,游泳,滑冰等,在各種有益的活動中,便可加深與孩子的感情,使孩子自覺地聽從父母的意見。
⑽ 現在的老人好慣小孩子喲!為什麼呢!!!!煩得!!!如題 謝謝了
我兒子小時候,爺爺奶奶不容我說半個不字,稍加訓斥,就是大力干涉,我無可奈何,只好單獨對孩子進行說教。實在沒辦法了,我就把孩子抱到我的卧室里把門反鎖,任憑孩子哭鬧,我只是不許他動,用眼睛嚴厲的瞪著他,爺爺在外面怎麼砸門,我也不會給他開門,直到孩子畏懼,承認錯誤。然後,我再單獨同爺爺奶奶溝通,對他們說教育孩子的必要,老人常用的詞就是樹大自來直,大了就好了,我耐心說明小時候教育的重要,同時對老人說我們生的孩子,我們更愛孩子啊。這樣,我再教育孩子的時候,爺爺急的冬天拿拍子打蒼蠅,也不多說了,反過來安慰兒子的時候,還說爸爸是為了你好等的話,對我教育孩子起到了很好的緩沖作用。所以,首先是你教育孩子的態度,對長輩孝順是必須的,但必須有自己的嚴厲,不能因為孝順老人讓孩子有了擋箭牌,而應該是你教育孩子最好的幫手;同時,你必須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懂得溺愛造成的後果,自己決不能遷就,不然沒人干涉你,你自己也會慣著孩子的;還有,要和孩子做朋友,讓孩子視你為偶像,願意與你親近,特別是你玩耍的技巧與能力,讓孩子覺得離不開你,然後對你惟命是從,你的引導也就大而有力了。注意與老人溝通的方法,不能傷了老人的心,同時一定要有效果,注意自己的言行必須對孩子有榜樣的作用,注意與孩子溝通要懂得孩子心理,要掌握時機。這樣你就可以成功的引導孩子,走向他的未來。 呵呵,你的方式有問題啊,教育孩子只能用打嗎?是不是顯得你的能力匱乏了?對不起,批評你了。孩子不能用體罰的方法,你也看出打孩子之後的無奈了吧?其實,孩子完全可以在鼓勵與適度懲罰中得到激勵,孩子有很強的表現欲,他非常希望得到大人的欣賞,如果你能通過故事、動漫、游戲、娛樂和他喜歡的同伴等引導孩子做好,我想你成功的可能遠遠大於打孩子的效果。當然,有些時候,孩子不可能這么容易聽話,但如果孩子聽話或者能一下子就做好,我們家長還需要嗎?注意你的耐心啊。你的言行與舉動,都會在孩子的影子里得到完美體現,祝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