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為什麼孩子故意不理爸爸

為什麼孩子故意不理爸爸

發布時間: 2022-09-21 18:27:47

1. 孩子為什麼會「十喊九不應」他為什麼不理爸媽呢

相信家裡有孩子的寶媽都有這種經歷:家裡的孩子明明沒有做什麼事,但叫他的時候總是不應,自己該做啥還是做啥。明明可以聽到卻故意裝作聽不見的樣子,確實讓家長很惱火。有的家長覺得自己的威嚴受到了挑釁,所以就開始打罵孩子。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十喊九不應”的情況呢? 你家的孩子也會故意不理你嗎?如果你遇到這種事情,你會怎麼做呢?

其實,家長教孩子不回答,很可能是用錯了方法!

一、 指揮孩子做事

“寶貝,趕快把這個吃了”、“寶貝,趕快去上學了”等等,許多時候父母像一個指揮官指揮孩子做事,但這些事並非孩子內心想做的,因此他們就會用自己的方式來反抗。


其實,當父母教孩子的時候,孩子不回應也不完全是他們不想回應,有時候是因為他們的注意力被其他事情吸引了,確實會對周圍的聲音聽而不聞。當然,多數是因為上面這些原因,導致孩子故意不回應父母。這個時候,父母還是要找一找本身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

2. 十五歲兒子跟爸爸吵架,不理爸爸了,怎麼辦

和爸爸吵架本身說明這個兒子的做法是不正確的,當然孩子可能是處在叛逆期,還是要多給孩子一些理解和寬容的。
遇到這樣的問題其實還是需要和孩子做好溝通的。可以載兩個人都比較冷靜的時候去溝通,分析精吐槽假的原因和對錯,如果是孩子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可以去和他認真的分析問題。指出他錯誤的地方,或者也可以看一下他的想法,同時對他的想法也要保持尊重,這樣兩個人才可以平等的交流才可以更容易接受對方的觀點。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溝通的問題,只要做好的溝通,很多事情都可以很好的解決。

3. 為什麼很多孩子對父親不尊重,愛理不理

為什麼很多孩子們對父親不尊重,愛理不理,卻極其尊崇孝順他們的母親?

我覺得之所以會發生這種現象,還得從孩子的爸爸身上找原因。我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剛剛聽了一位心理專家的講座。

多年來,從事犯罪心理學研究的權威學者李玫瑾教授從罪犯的成長經歷溯源,一直呼籲全社會關注母親全職養育的問題,並提出給母親三年全職育兒的福利,她在多個公開場合的演講也讓她無意間在育兒界爆紅。

就是這樣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面對母親,仍然保留了人性的最後一絲感情。

媽媽親自撫養的意義在於,在一對一撫養中,讓孩子形成早年的依戀關系,孩子就會放鬆自我,就有了對周圍的信任和依託。

而前面的三年,當你有恩於他,你才能立威於他。才有機會把他的性格養成搭建在正確的行為模式上。培養他早年的規則意識,這一切都需要在6歲前完成。

4. 為什麼孩子不聽話對爸媽置之不理

如果孩子偶爾淘氣,不聽大人的話,父母往往不以為然;如果孩子經常不聽話,管不住,父母就會深感頭疼。「不幸」的是,許多父母發現,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的增長,孩子不聽話的行為愈來愈嚴重,而且在父母不斷嘮叨下,孩子甚至產生了叛逆的心理,不管父母說什麼,也不管對自己有多大好處,一律是先否定再說。

奇怪的是,每當父母把孩子如何頑固執拗的表現告訴幼兒園的老師,老師卻很可能不認同;父母告訴其他和孩子接觸過的熟人時,他們往往也會表示詫異:「你的孩子挺好的呀!沒有你說的那麼搗亂啊!」當父母聽到別人這樣說時,真是既欣慰又困惑。

已經上幼兒園大班的姍姍就是這樣,在老師和小朋友面前,姍姍熱情、愛學習、容易相處、樂意照老師的要求做,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可是在家裡,姍姍總是鬧別扭,特別是對爸爸說的話,她一般都要反對一下,讓爸爸老大不痛快。同一個孩子,因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評價,是孩子在父母和別人面前的表現真的有那麼大的不同,還是另有原因呢?

孩子為什麼說「不幾年前,曾有一所小學做了一項「對爸爸媽媽哪些地方不夠滿意」的調查,調查結果發表在《少年兒童研究》雜志上。統計顯示,孩子對爸媽不夠滿意的地方有58項之多,比如:動不動就發脾氣;不了解我的心;要求太嚴,標准太高;不接受我的意見;說話不算數;當我想做自己的事時,他們總不讓;總在罵我的時候誇獎別人等等。

看了小學生們對自己爸媽的不滿意,你有什麼想法?第一,這是對小學生做的調查,與我這個幼兒家長何干;第二,就算有對上號的地方,恐怕你也不願意把這樣地父母形象何自己連接在一起。但是,靜下來想一想,我們做父母的都不是完人,上述孩子的不滿意,在我們身上多少會有體現。別以為孩子還小,什麼也不懂,其實,孩子雖然嘴上沒說,但這些不滿意已經在他的心理了,並且已反應在行為上。的確,孩子的這些不滿意都可能成為向父母說「不」的理由。

成人沒有以身作則

當孩子出現一些問題時,以往我們總是要問上一句「這孩子是怎麼了?」習慣從孩子身上找原因。其實,有許多問題的產生根源是父母。孩子的某些叛逆心理和行為,可能恰恰是

家庭教育弊端所致。

對孩子要求嚴格,卻對自己要求松的父母,孩子能心甘情願聽他們的話嗎?即使爸媽說的條條是理,孩子依然不肯服從,孩子愈大,這種現象愈明顯。比如,姍姍的爸爸就有這個問題,他不讓姍姍在看電視時吃東西,可是自己卻經常如此。姍姍有好幾次忍不住給爸爸提意見,結果逢他看的高興時,他就說下一次一定改;逢到他看的不高興時,他不但不聽,還發脾氣,擺出家長的架子壓人。起初,姍姍只是在這個問題上不服,漸漸地,這種不滿就擴散開來,爸爸說的話都不願意聽,姍姍的叛逆心理愈來愈嚴重。

把孩子當小小孩對待

再有一些父母無視孩子地成長,總是把孩子當小小孩子對待,這也不讓做,那也不讓做,這是造成孩子產生叛逆心理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比如,在幼兒園里老師經常教育小朋友「自己地事情自己做」,姍姍聽了以後特別想做點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一天,姍姍提出晚飯後自己洗自己的碗。可是媽媽左思右想一番,還是以「萬一碗摔碎了怎麼辦?」「碎片刺破手怎麼辦?」等理由拒絕了她。沒有做成事情,姍姍可不高興了,睡覺時故意不肯上自己的小床,很晚了還賴在爸媽的大床上,惹的爸爸想要處罰她。

第二天晚上,姍姍一家到小姨家做客,晚飯後姍姍又提起洗碗的事,媽媽再次重復昨天的理由,沒想到小姨卻爽快的說:「想自己洗碗是好事啊!夠不著水龍頭,我給你墊個小凳子,萬一碗摔壞了也沒關系,小姨再買新的。」小姨話剛說完,姍姍就興奮的大叫起來:「謝謝小姨。」接著,馬上就去洗碗,而且洗的非常認真、仔細。

孩子都是好孩子

可見,父母確實要反過來想一想:自己總是抱怨孩子不聽話,難道孩子天生就是一個不聽話、愛搗亂的孩子嗎?孩子真的想做一個處處和爸媽作對的人嗎?其實應該說,孩子都是好孩子,而父母未必都是好家長。

換個角度來說,父母喜歡乖孩子的真實理由是什麼?我們不喜歡孩子和自己作對的目的何在?其實說穿了,還不是為了自己省心、省力吧!以這樣的心態對待自我意識萌發,獨立性、自主性正蓬勃發展的孩子,是否有點太自私、也太短視了呢?

管教孩子任性的六種方法

(一)任性的表現

孩子太隨心所欲了,想怎麼樣就怎麼樣,道理根本行不通。比如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想買想要,否則就大哭大鬧。相信很多媽媽為此都傷透了腦筋。

(二)任性的心理分析

這種任性行為在一定條件下是父母對孩子過分寬容和嬌縱的結果。比如,父母總是在孩子哭聲的折磨下順從寶寶的心願;加上孩子的自製力差,情緒不穩定,易沖動,經常以執拗發泄不滿,更助長了任性行為。有的孩子不聽話,父母感到無奈,於是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導致任性的形成。

(三)管教的6種方法

轉移注意 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所以要善於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物上轉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的注意力一旦轉移後,會很快忘記剛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提示在先 已掌握孩子的任性行為規律後,「用事先約法三章」的辦法來預防任性的發作。如只要帶孩子去商場,提前就跟他約好:「今天上街買衣服不是買玩具,答應就帶你去。」

有意冷落 當孩子由於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或打滾耍賴時,家長要不予理睬,給他造成一個無人相助的環境,更不要和他討價還價。當無人理睬時,孩子自己會感到沒趣而作出讓步。事後再對孩子做簡單而認真的說明,說清不能做的原因,並用「相信你以後會聽話的」之類的話來鼓勵他。

榜樣示範 利用孩子喜歡童話故事人物的心理,激發他克服任性的信心。如孩子不肯吃菠菜,家長可以說:「你不是喜歡鐵甲小寶嗎?他就喜歡吃菠菜。」

適當懲罰 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寶寶故意把東西扔到地上,家長可以對他的行為做出批評後,要求他將東西揀起來。如果孩子不服從,則可採取取消購買食物或玩具的承諾,或是「單獨隔離」的懲罰方式。這種懲罰性的措施,會使他確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態度十分堅決。這樣,寶寶那種「我獨占」,「我為主」,「服從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為,將隨著良好環境與教育的熏陶而消失。

注重表揚 在平時的生活中,一方面要規限孩子的不良習性,一方面更要關注孩子聽話、不任性的行為,對他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積極的表揚、誇獎。這樣孩子就會懂得什麼是大人贊成和允許的,什麼是大人反對和制止的;就會知道專由自己的性子來就會受到懲罰,聽話乖巧、不亂發脾氣就會得到表揚和獎勵。

5. 為什麼很多孩子對父親不尊重,愛理不理呢

孩子對父親不尊重,愛理不理,是因為那個父親在孩子心裡沒有存在感。

男人們的潛意識里,帶娃做家務都是女人的事,娃一出生,他也是喜不自持,拍照發朋友圈,分享當爹的喜悅。也知道娃是自己的,要求父母,岳父母,老婆都得圍著孩子轉他才高興,他自己就是享受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氛圍,回家來沙發上一躺手機一看,就這么打發時間也不去抱抱孩子,沖沖奶粉,洗洗尿布。

孩子跟父親的關系,是在漸漸長大的過程中日積月累培養起來的,孩子不尊重父親對他愛搭不理,不是他們沒教養,而是做父親的沒有跟孩子建立起溫和的親子關系,心裡上的疏離,把孩子越推越遠。

每一個做父親的要想跟孩子交流無障礙,就必須從孩子出生開始就付出感情,以孩子的方式跟他們溝通。高高在上和不聞不問,都只會讓孩子跟你漸行漸遠。

6. 兒子不願意和父親溝通怎麼辦

兒子不願意和父親溝通,說明在兒子的眼裡父親沒有怎麼陪伴過孩子,並且這位父親很嚴肅,平常哈對孩子太凶了,所以孩子不願意跟父親溝通。建議你多跟兒子一起去耍一下,陪伴一下,為他做一次飯,帶他去游樂場耍,熟了有感情了孩子自然就願意跟你溝通了。

7. 小孩子黏媽媽不理爸爸怎麼辦

我家兩個孩子,大的六歲,小的四歲,在大寶四歲,小寶二歲的時候,她們倆也是完全不要爸爸,有時候我做家務,想讓寶爸哄寶寶睡覺,倆孩子都會哭的哇哇的,他根本就不能靠近兩個寶寶,孩子甚至害怕跟他睡在一起,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我家寶爸陪孩子的時間太少,並且陪孩子的方法不對。

你只有陪著孩子做她喜歡做的事情,玩她喜歡的游戲,才能真正的成為她喜歡的人,後來我家寶爸放下手機,陪孩子堆城堡,玩捉迷藏,講故事,現在只要他回家,兩個寶寶基本都跟他玩,而我也樂得輕松不少。

用對了陪伴的方式,就沒有不粘爸爸的寶寶,所以你試著找找正確的方式吧。

8. 女兒三歲不理爸爸怎麼辦

可能是爸爸不準聯系孩子。爸爸應該多接觸孩子。關心她,愛護她,照顧她。因為女兒是爸爸的小情人。你多抱抱他。呵護她。他一定會和你好的。爸爸媽媽是孩子的第任老師。應該多關心他。教育她。誰接觸的多?她就和誰好?家長應該多看些書。孩子長大也愛看書,愛學習。我相信。孩子。一定能和你好。

9. 兒子不理父親怎麼辦

兒子不理父親怎麼辦?這個問題很簡單呢,兒子不理父親,那是有原因的,應該跟兒子好好談一談呀,畢竟是血濃於水嘛,只要談開了,事情不就解決了嗎?在一個父親要多多關愛孩子,多給孩子一些關心和幫助,多跟孩子嗯,談心呀,領著孩子到處旅旅遊啊!這樣就能增進父子的關系,兒子自然就理父親了

熱點內容
為什麼百度下不了軟體手機版 發布:2025-02-09 02:27:48 瀏覽:781
為什麼有晚上沒有晚中晚下 發布:2025-02-09 02:18:40 瀏覽:158
洋蔥有顏色為什麼要染色 發布:2025-02-09 02:11:06 瀏覽:31
孩子為什麼長得像小姨 發布:2025-02-09 01:58:27 瀏覽:271
想事為什麼眼睛總往上看 發布:2025-02-09 01:56:52 瀏覽:707
做c13吃了東西為什麼不準 發布:2025-02-09 01:41:42 瀏覽:545
為什麼晚上肚皮痛白天不痛 發布:2025-02-09 01:40:58 瀏覽:417
為什麼是東西兩漢呢 發布:2025-02-09 01:24:33 瀏覽:72
蘋果手機為什麼沒有贊助綜藝節目 發布:2025-02-09 01:02:50 瀏覽:760
為什麼機油1升更便宜 發布:2025-02-09 00:55:34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