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不能像孩子這樣愛父母
1. 為什麼不能像愛孩子那樣愛自己的父母
1999年秋天,風光如畫的貴州麻嶺景區,陽光明媚,遊人如織。一輛纜車因為嚴重超載,一開動便迅速下滑,司機猛踩剎車板,鋼繩崩斷。隨著一聲巨響,纜車在數秒內從相當於20層樓的高處跌入山谷。在轉瞬即逝的生死關頭,一對年輕的夫婦用他們的雙手將自己兩歲半的兒子高高舉起。結果,大部分遊客遇難,兩位年輕的父母也都失去了生命,但他們的孩子,卻奇跡般地活了下來……於是就有了那首唱遍大江南北的歌《天亮了》。當韓紅用略帶傷感的嗓音動情地唱起:「就是那個秋天再看不到爸爸的臉, 他用他的雙肩托起我重生的起點 ,黑暗中淚水沾滿了雙眼」我們真的不能不為這樣的父母動容落淚。 又想起美國南部的一個小鎮上,因為一場地震被壓在了廢墟之下的一對母女,當解救人員發現她們的時候 ,母親已安然地死去, 她以跪的姿勢向下伏著,雙手死死撐著土層,脊背頂起斷梁,護著自己的孩子,而她那隻有幾個月大的嬰兒竟奇跡般地活著。救護人員非常地驚訝,不知道在沒有水 ,沒有食物的土層中,這小小的孩子是怎麼存活下來的。就在他們把母親翻身過來的時候,工作人員都震驚了,淚水潸然而下。這個年輕的母親,她的每一個手指都被深深的咬破,在被困的這段時間里,她一直用她的鮮血養活著自己的嬰兒。這,就是母親對孩子的愛!讓我們肅然起敬的愛! 我們的父母或許沒有給我們那樣驚天動地的愛,但一定都像《媽媽愛吃魚頭》里的那個母親一樣,把最好的東西毫無保留地獻給了我們。夏日裡母親為我們搖著蒲扇,驅趕蚊蠅;冬日裡,父親把我們凍僵的雙手捂進懷中;欣喜時,母親給我們一個甜甜的微笑;痛哭時,父親給我們一個壯實的擁抱。肯定有這樣的時候,同一把傘下打濕的是父母,庇護的是我們;可口的菜前,狼吞虎咽的是我們,默默看著是父母。肯定也有這樣的時候,過年過節,你的衣服常新常換,而父親母親卻總是只有那一套過年時才穿的「新衣」 。等到我們都成家立業,自立門戶了。我們在家裡美美地喝著冰啤,而我們的父母很可能在老舊的房子里吃那昨天剩下的殘羹冷飯 ;當我們在家裡享受空調的清涼,我們的父母也許還頭頂烈日勞作於田間地頭;當我們啃著西瓜飲著可樂時,我們的父母連那礦泉水也捨不得喝。 是的,父母老了,我們也早已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們像父母當初愛著我們一樣無私地愛著他們。放學了,我們總怕沉重的書包壓彎了孩子稚嫩的肩,於是我們總是迫不及待地接過,那時,我們是絕不會想起父母家中的煤氣罐會有多重的;孩子生病了,我們以百米沖刺的速度送到醫院,而父母病了,我們就給點錢,讓她們自個兒看病去,因為我們的工作實在是太忙了。孩子累了,即使不累,我們也從不讓他干什麼活,總是一馬當先凡事自行解決,可是父母累了,我們頂多體貼地說:「您歇會吧? 」卻從來不知道真正地幫他們去做點什麼。殊不知,這活沒幹完,父母是不會歇得踏實的。我們百分之百地愛我們的孩子,有時甚至是愛得忘了自我。而對於父母,只要能偶爾地打個電話去問候一下,就算萬事大吉。可憐的父母啊,總是很容易滿足,只要給他們一點點哪怕是不切實際的安慰的話語,他們都會感到由衷的快樂了!即便只是一點錢,一點小小的問候,他們都會覺得是莫大的孝順!而如果等到他們老邁的時候,作子女的不厭惡,他們簡直就會無比欣喜了。 一直以來,都忘不了一位老人寫在敬老院牆上的那段話,我想像著他白發蒼蒼,佝僂著背 ,用顫抖的手寫下這些話時心裡的凄涼,我總是黯然神傷!在敬老院的牆上他這樣寫道: 孩子,當你還很小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慢慢地用湯匙,用筷子吃東西;教你穿衣服、綁鞋帶、系扣子;教你洗臉、梳頭;教你擤鼻涕、擦屁股……這些和你一起的點點滴滴,是多麼令我懷念不已!所以,當我想不起來,接不上話時,請給我一點時間,等我一下,讓我再想一想……極可能最後連要說什麼,我也一並忘記,請體諒我,讓我繼續沉醉在這些回憶中吧! 孩子,你是否還記得,我們練習了好幾百回才學會的第一首兒歌?你是否還記得,你每天都逼著我絞盡腦汁回答你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所以,如果我哆哆嗦嗦重復一些老掉牙的故事,如果我情不自禁地哼出我孩提時代的兒歌,請不要怪罪我。 現在,我經常忘了系扣子、綁鞋帶,吃飯時常常弄臟衣服,梳頭時手還會不停地顫抖…… 不要催促我,不要發脾氣,請對我多一點耐心,只要有你在眼前,我的心頭就會有很多溫暖。我的孩子! 我相信看過這一段文字的任何一個人,都會有一種心靈的震動,當我們讀它,我們怎麼會不能體會這蒼蒼的老人字里行間的酸澀呢?可就是這樣一個被遺棄在了敬老院里的父親,都不曾對孩子有一絲一毫的責怪,然而,寫到這兒,我不禁要捫心自問,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像愛孩子那樣愛我們的父母?今天,我們是不是都應該問問自己,然後,讓我們尋找答案,可是答案又在哪裡?
2. 子女為什麼不能給予父母同等的愛
父母比你大,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同樣你無法象父母那樣去愛他們這也是事實,因為身份根本不同,所以愛也應該有差異,但是這愛不會減少,因為還有你的孩子去愛他們,這份減少的愛有孩子去彌補…至於他們在一起爭吵利益,這不怪他們,這是生活的需要,愛不是永遠的甜言蜜語,到了父母那個年齡就變成了責任,他們有責任有義務去支持這個家,所以就出現了利益糾紛…
3. 家長對孩子付出很多愛,而孩子卻不能向父母對自己那樣付出關愛和理解,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養孩子
因為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是父母愛的證明,所以我們拒絕不了孩子給我們帶來的快樂,我也是沒有孩子的人,但我想說的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老師,你做的是什麼樣子孩子就有樣學樣了,你孝順父母體貼父母,孩子長大了也會這樣體貼你,我和我男朋友就屬於是受家裡影響很大的,我們都很惦記自己家裡的老人,其實沒必要那麼害怕,一切順其自然,對孩子不嬌縱,會沒事的
4. 為什麼我們不能像愛孩子那樣愛父母
很愛自己的父母啊
5. 為什麼子女對父母的愛遠不及父母對子女的愛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偉大的,是無私的,父母深愛著自己的子女,難道子女對父母的愛又是有所求的嗎?如果你說子女是有所求,我相信您以前應該也有這樣的念頭,那您哪來的資格來教育子女?因為您也並不是一位稱職的子女。子女愛著父母也只因為你是他們的父母!父母為子女無條件地付出,將來子女也會想著回報父母,他們努力也希望父母以後過得更好。每個人都曾為子女,這一點我相信並不是一些父母所謂孩子努力只為了自己的未來,自己未來享受不到blabla,就能磨滅這些事實的吧?也許會有人說,那不是有很多子女長大後不孝順父母,對父母不好,甚至打罵父母。我承認,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但必定有人聽說過,甚至看到過家長虐待孩子,甚至做出禽獸不如的事情吧!那這些孩子又做錯了什麼嗎?難道他們生下來就該承受這些嗎。我認為子女對父母的愛,與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平等的,是不能被否定的!並不能僅僅因為你生了我,你的愛就更高貴。
6. 為什麼我們應無條件地愛自己的父母
作為孩子,我們愛父母的原因有很多,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他們對我們無條件地愛和關心。有一次在課堂上,我們俱樂部的老師和我們談到父母為了孩子的安全和幸福而做出的犧牲,她提醒我們,為了回報他們的善意,我們能做的就是愛護他們和尊重他們,而且我相信這可以幫助我們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
但有時候無條件的愛也會造成不好的結果,不管是父母給孩子的愛還是孩子報答父母的愛。即使自己的孩子犯錯或沒有達到期望,父母依然接納、庇護孩子,這原本是沒問題的,但如果父母在安慰後沒有給出正確的引導是不行的。相比之下,有期望值的養育方式給孩子們一個信息,即他們必須贏得父母的愛。但是如果方式不對,孩子們會覺得他們需要滿足父母的期望才能得到父母的喜愛和認可。結果,這些孩子往往表現出焦慮,並質疑他們是否值得被愛,即使有的孩子已經成年,心裡還是會有較大的陰影。
7. 為什麼更多兒女不能像父母對自己一樣對待特別是成家以後。。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什麼樣的家庭環境造就什麼樣的孩子,現在的孩子有兩種悲劇,一種太疼愛,一種得不到愛。其實很多父母希望兒女能想父母對待自己一樣對待,只是我很想問問父母們,你們對兒女的好,是不是像朋友一樣?兒女若懂得父母好,卻是種怎麼也償還不清的「恩」,這是種巨大的壓力,不懂得父母好的,會覺得親情無情。兒女成家後,他們又有了個家要顧,多了個家就會多份溫暖,他們會想要好好把握,不想失去。或許父母辛辛苦苦一輩子想兒女後來照顧好自己,想兒女幸福,可是和兒女的關系更為重要。但是孝順是必須滴。孩子不到一定年齡是不會真正領悟家的真諦。(抱歉,我說得有點亂)
8. 為什麼父母對兒女的愛,兒女永遠都無法像父母對自己一樣對待父母呢
大多數人就是這個樣子的,想努力改變也效果甚微,也許只有親自經歷才能懂得,因為那時候他們就成為父母了,一定也會糾結這個問題,一定會想到他們的父母,其實終究還是會明白的,就讓時間來解釋一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