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是自私的父母孩子越能幹
『壹』 那些自私的父母,最終會怎樣影響到自己的下一代
自私的父母,不會有愛心去愛自己的孩子,那麼孩子從小就會缺失愛,而且這種愛是任何的愛,都彌補不了的,那麼孩子就會在性格上,不同於有愛的孩子。,
這樣的父母能不是子女的惡夢,厄運嗎?
所以世上只有媽媽好,是個病句子。因為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好,關鍵是遇到了這樣的父母,你都沒地方說理去,無論父母怎麼自私,怎麼不負責任,你都必須孝順,不然法律饒不了你。
我身邊經歷過這樣父母的女孩子,上學的學費要自己掙,上班了父母會主動要錢,他們經歷了一般孩子沒有經歷過的痛苦,雖然是原生家庭,卻感覺自己過的像個孤兒,走上社會也會覺得低人一等。這種方式會把人逼上兩種極端,一種是變本加厲對自己的孩子,把痛苦延續,一種是對孩子好的沒有原則,不想讓他重蹈覆轍!
『貳』 都說父母越是無私,養出來的孩子越自私,原因是什麼
記得談戀愛那會兒,周末晚上10點看完電影還要出去吃個夜宵的,而有了孩子後卻再也沒有這么如此放縱過。這也許就是父母的天性吧,為了孩子什麼都願意付出。
記得上大學那會兒,國學老師告訴我們:百善孝為先,想交一個朋友首先要看他是否孝順。因為不孝順的人,是非常自私的,他不會真心跟你做朋友。那反過來說,如果你把孩子教育的很自私,那麼孩子就不會有真正的朋友,永遠也得不到真情,也永遠不會幸福。
所以說,不管是為了我們自己,還是為了孩子,父母都不要愛孩子愛得太滿,別付出的太多,要讓孩子自己嘗試生活的酸甜苦辣,去自己體驗人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收獲一個身心健康懂事的孩子。
『叄』 父母很自私,條件越差越是拚命生孩子!
現在養個孩子的成本太高了,有的時候真的怕了,自私的父母們真的該考慮下。
可是在這說什麼都沒用,因為他們根本看不到,他們看到的只是眼前的一切,和將來的美好的憧憬,卻不知道孩子幼小的心靈深處的傷害。
看看那些鳳凰男,哎可悲啊。可是能怪誰呢?沒的選擇
『肆』 清華博士一封信戳痛父母,為什麼孩子越來越優秀,卻越來越自私
其實在新聞或者說微博上都可以看到清華博士的一封信,它標題是講的我是清華大學的博士生某某,希望和建議修改您的姓名,因為對方跟她同名同姓,他覺得在學術界容易造成混攪碎,它為了以後發表言論。或者說成果評定方面減少造成誤會或者說撞車,他請求和建議對方能夠修改他的姓名。剛開始以為是惡作劇,結果證實後才發現對方確實是名副其實的一個清華博士。就因為兩個人重名,怕對自己的學術有影響,所以認真的讓自己改名。
說起來就像教育家所說的,過度喂養的愛其實是剝奪了孩子關懷他人的一種能力。因為你給孩子的愛裝的太滿的時候,就沒有去體諒他人的那種餘地,就像是給孩子宣告。導致不想給予別人帶你,只需要去接受別人的愛,但是這樣長大的孩子,其實他們只知道去苛責別人,不懂得關心和體諒是什麼東西,所以叫孩子付出要教他如何去愛。一個聰明的父母都應該指導讓孩子體會到付出的辛苦,從小事開始讓孩子懂得怎麼去愛。
『伍』 為什麼表現越無私的父母,就越容易養出敗家子呢
孩子在某個視頻網站上看到一個視頻,好奇地跟媽媽說:“媽媽,你快來看看,要看到最後,最後是兩個很辛苦的老人呢?”
父母傾盡所有是為了讓孩子安享其成,結果自己卻落個悲慘的下場
母親以為孩子又在看什麼搞笑視頻,湊近一看,是一個關於“年輕帥氣的男子,向一個漂亮的女孩求婚的視頻。女子在地平線的最高層,男子在最低層,只見男子跺跺腳,所在的地平線上升了一級,達到了“有車”的階層。男子再優雅地輕輕一跺腳,地平線又上升了一級,達到了“有房”的階層。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要引導孩子去感受“愛”,給人心帶來的喜悅感、力量,也要引導孩子將這些“愛的感覺”傳播出去。
當學會“愛”的真諦時,孩子就會“悅納自己”,然後“悅納父母的愛”,然後才是愛未來的妻子,兒子、朋友。
房子、車子、彩禮錢這些都是愛的一種形式,但不是“愛的根源”。
父母想讓“愛”源源不斷,就須教會孩子去“愛”,也只有這樣,愛才能更好地傳承,一代又一代,一輩又一輩。
『陸』 你有沒有發現一個事實,父母越沒本事,越不行,他們就越希望孩子行,然後經常打擊孩子,說一些傷他們自尊
人生的路上總是荊棘叢叢,作為父母的我們總是會擔心孩子未來不夠堅強,不能從容面對生活的各種障礙,於是我們會有意識的製造些「麻煩」,讓孩子去歷練,可是錯誤的抗挫教育不僅不能幫助孩子強大內心,更會讓孩子進入誤區...
3種錯誤的抗挫教育
1
認為孩子經受的挫折越多越好
有的父母會在孩子成長中故意製造一些麻煩,來提高孩子抗挫的能力。其實我們都「誤會」了挫折。
在心理學上:挫折是個人從事有目的活動時,由於遇到障礙和干擾,其需要不能滿足時的一種消極的情緒狀態。
過多的挫折,就是過多的消極狀態。過多的消極狀態只會讓孩子對生活沒有熱情,做事缺乏激情,失去信心,變得十分自卑和脆弱。
人生難免有高低起伏,困難波折,未來真正給孩子造成阻礙的並不是眼下的挫折和困難,而是孩子面對困難時的心境,樂觀積極的心態始終可以幫助孩子化解困難,笑對人生,還能把每一次的困難變成自己的經驗和教訓,變成自己通往成功的墊腳石,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認清挫折的本質,幫助孩子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這,才是挫折教育的關鍵。
『柒』 一對自私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會不會不一樣
一對自私的父母,一定會教育出一個自私的孩子的, 父母的言語的教育是次要的,最為重要的是父母的行為的教育,這是對於孩子的影響更為重要, 而且整個家庭的人都多為自私的家庭的。 其實對於人性的角度來講,每個人都是自私的, 這是人性,最為重要的父母所受到的教育之中,缺乏愛的教育,奉獻的教育,缺乏孝道的教育,一個人要開始變得大愛,首先教育的根本點是從孝順開始做起,孩子一樣,父母也是一樣的。 教會孩子愛別人,先愛自己的父母開始入手,再以這樣的態度去對身邊的每一個人,這樣的家庭,就能代代都出現孝子,會出現為別人著想的人,就不會自私。 教育是大事情,先從自己的點滴做好,能影響一個家庭的。
『捌』 父母自私對孩子會產生什麼影響
有句俗語叫“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就是在說,人其實都有自私的一面,哪怕是父母其實也不例外。
比如,有的父母為了追求“真愛”拋棄家庭;有的父母吵架不背著孩子,言語之間還覺得孩子就是累贅;有的甚至生了孩子,直接賣掉或扔掉,只是因為不想養活他;有的則是只顧著自己,美其名曰讓孩子學會獨立;有的家長寧願跟朋友打麻將也不去輔導孩子寫作業。
其實這一切都源於,人內心當中的自私。但是既然已經為人父母,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自私造成孩子愛的缺失。
父母的自私,或者對孩子的關愛太少,會使孩子形成“隱喪人格”。什麼是“隱喪人格”呢?就是表面上看起來很正常的一個人,其實他的內心卻非常恐慌,怕失去等等。
每個人都是初次做父母,可以犯錯也可以自私,但是卻不能不顧及到孩子的感受。你帶他來到這個世界上,就要給他足夠的關心,給他戰勝挫折的勇氣與支持。
你的關愛或許只是一點點,但是在孩子的眼中,你就是他的整個世界。若連你對他們都漠不關心,他們會覺得被整個世界拋棄了,想像一下,這會對孩子造成多麼大的傷害。所以,願為人父母的你,用你的關愛,給孩子一個溫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