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為什麼陪孩子寫作業都是女人呢

為什麼陪孩子寫作業都是女人呢

發布時間: 2022-09-11 00:19:25

㈠ 為什麼現在的家長需要陪寫作業了

這個問題需要看另一個相反的角度:是否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家長陪寫作業?

答案是:NO。

大概每一個班上,有幾個孩子是不用回家寫家庭作業的,因為在學校都寫完了。有幾個孩子回家在父母下班前就能把作業做完的。有些孩子會稍微晚一點,拖到8點也能自己做完的(雖然8點已經算很晚了,但好歹能獨自做完,及時趕上睡覺的時間。)

所以,並非所有的家長都需要陪寫作業。

但是,每個班級也總有一些孩子,是需要家長在旁邊陪著寫作業的。所以,我們自然需要對這部分孩子和家長做一個思索:為什麼?

原因一:孩子發展遲緩

這個原因比較少,但確實每個班都會有幾個。國家規定適齡兒童(6-7歲)必須要上小學,這固然保障了兒童的受教育權,但也忽視了兒童發展的身心不平衡問題,在實際操作中,確實有很多雖然年齡達到了6歲,但心智發展還及不上同齡人的孩子,被早早送入了小學。這部分孩子雖然整體發展不會比同齡人差,但在最初的學習領悟上會存在極大的困難。

當然,也有部分確實是存在智力差異、學習障礙、多動症、自閉症等問題。

但總體上而言,存在這部分問題的孩子只能是極少數,不可能造成普遍的家長必須要陪寫作業的現象,所以,剩下的那麼一大波家長,只能歸結於家庭教育的問題。

原因二:家庭教育問題

我們做個假設,假如家長陪寫作業,在有效的輔導之下,孩子的作業速度是不是應該越來越快?獨立能力是否應該越來越強?作業質量是否應該越來越高?學習興趣是否應該越來越濃厚?

然而,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家長們就不會遍地哀嚎了。

實際情況是:大部分家長陪寫作業的效果真的是非常渣,不僅沒有提升孩子寫作業的速度和質量,還嚴重拖慢了速度,搞殘了孩子的學習動機和效率。而這個問題,並不僅僅體現在陪寫作業中,而是滲透在家長的整體的教育理念和行為之中。

陪寫作業的問題之所以突出,僅僅是因為在孩子的學習中,家庭的教育問題突出呈現了出來。簡而言之,正是因為家長本身教育出了問題,才導致非常痛苦的陪寫作業。

看到家長發表的各種陪寫作業的段子,作為一個做了多年學習輔導的人士,我的認識是:剛開始干這份工作時,是常常遇到崩潰的狀況的,然而主要原因並不是因為孩子難弄,而是家長難以對付。要求太高,壓力太大,瞎干預輔導。因為缺乏經驗,不善於應對家長,所以常常感到心力憔悴。

但做了一段時間之後,感覺自己應對家長的能力提升了,基本上孩子這邊都是輕松愉快地完成任務的,壓力的來源主要還是來自家長。而孩子們很努力,作業效率很高,基本上都會在學校爭取完成家庭作業。所以,對家長來說,確實有一個需要自我反思和努力的過程。

當你帶著一肚子委屈來吐槽陪寫作業的時候,難道不該問問:為什麼別的孩子可以獨立、按時、保質完成作業啊?為什麼別的家長只需要檢查並簽字就可以完成任務了啊?

比如說:

當你想把孩子送入某個好的學校前,你有考慮過孩子的現實能力么?

你有在學前好好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么?

你有在學前好好培養孩子的規則感么?

你有幫助孩子學習處理生活中的問題、焦慮和壓力么?

你有幫孩子學習人際交往和相互分享、相互合作么?

你有幫孩子做好學前文化課程銜接么?

你有定期按時陪孩子、鼓勵孩子么?

你有好好地處理夫妻和家庭關系,給孩子一個溫暖安定的家庭環境么?

你有給孩子一個嚴慈相濟的父母么?

其實,教育方面的焦慮只是中產階級焦慮的其中一個表現。正是由於對自我命運的不確定,引發了中產階級的巨大不安和焦慮,而這種焦慮就是政治歷史課本上寫的小資產階級妥協性和軟弱性的根源。

但我不是來宣揚這種焦慮的,這不是我的本意。我個人覺得,正視這種焦慮,承認它,接受它,才是比較正確的態度。因為面對時代的洪流,個人的力量真的太渺小了。你焦慮,或者不焦慮,都無法改變最終的結果。

大家能夠做的,也就是六個字:盡人事,聽天命。

㈡ 傾訴為什麼一陪孩子寫作業,我就情緒失控

主持阿德(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三級婚姻家庭咨詢師)

訴山梨32歲職員

昨天我又把女兒的作業本撕爛了,半年來這已經是第三回了。尖銳的哭聲鑽進我耳朵里,一下子澆滅了我剛才的暴脾氣——作業本一分為二的殘骸還在我手裡呢,我一陣鼻酸,也掉了眼淚。

好像每次和女兒鬧別扭,都以我們倆各哭各的告終。一開始孩子他爸還過來問問情況,現在倒好,坐在電視機面前紋絲不動,繼續當他的甩手掌櫃。特別是我氣不打一處來,想找他念叨念叨時,他竟然說我小題大做,是破壞家庭團結的始作俑者。

我好冤啊。誰不想一回到家就其樂融融的。可作業要不寫不完,要不瞎胡寫,這樣的孩子不管行嗎?

你對孩子要求應該挺嚴的吧。

女兒早產兩個多月,從小身板兒就挺弱的,我當時唯一的夙願就是:女兒健康就行,以後的問題肯定就無關緊要。正是出於這種指導意見,女兒上學第一年來都是放羊,只要孩子開開心心的就行。可升入二年級之後,情況急轉直下,班上排名公布了,女兒處於中下游,甚至還有一門成績排在了倒數後五名。

我的榮譽感和自尊心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我開始給女兒每天安排一個多小時的課外練習。每天晚飯後,全家進入安靜狀態,我就坐在女兒對面看書,心思卻牢牢掛在做各種課外練習作業的女兒身上,隨時注意做題進度,關注女兒表情。

陪寫作業你發現了什麼?

半小時能完成的作業,女兒兩個多小時都寫不完。我以為是吸收率不夠高,想改進下學習方法,可想到她的班主任的點評——你們家姑娘上課時雖然愛交頭接耳接下茬兒,但腦子足夠靈活啊,一被提問站起來總是回答得頭頭是道的。

這就是態度問題了。

這才是我忍無可忍的。你知道我上學時,我爸怎麼要求我的嗎?前面的題一定不能扣一分,最後一道大題能得幾分盡量得幾分。而且每天的功課根本就不用家長提醒,哪次考試錯了一道不該錯的題,我都能難受到哭!想想自己,在看著女兒現在這種吊兒郎當的樣子,我就氣不打一處來——看見她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我呵斥;她對作業量討價還價的時候,我怒吼??一次次分貝不斷上調的對話中,結果都是女兒抽泣著只留給我一個背影,好像她受到了天大的委屈。我也在哭,一是討厭自己又沒控制住自己的暴脾氣,二是難過我最終成為了我父母的翻版。

我想知道,你父母是如何要求你的。

我從小被父親嚴格要求。即便一路走來,我都是老師同學們眼中的學霸,可極少得到父親的表揚。反而每次都是在眾人面前指出我的不足,弄得我面紅耳赤,尷尬至極。這種人生永遠要努力的價值觀,深深刻在了我的骨子裡,以至於我學習、生活還是就業,從來沒有真正的放鬆過——我必須全情投入,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才不負父親的期待。即便如此,我依然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

另外,我從家鄉考到這座大城市後,我內心深處總回盪這樣一種聲音:這里節奏快、壓力大,想不被淘汰,就得快馬加鞭。這又同時佐證了父親對我嚴格要求的正確性。最終我把這種緊張感貫徹始終,並且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有這樣一種可能:因為自我認同的偏差,

導致你的內心深處,安全感沒有那麼多。

你很富足,卻不快樂。

其實在結婚前,我和丈夫暢想過以後的生活:我希望孩子能選擇自己的人生,起碼不要像我,一輩子活在父親給我營造的緊張感中。我甚至想過,如果孩子只是一個普通人會怎樣,我當時的答案是:只要快樂沒有什麼不可以。

可是為什麼,孩子剛上二年級,我就坐不住了——當我看到孩子沒有養成我所認為的好習慣,沒有形成我所要求的自律時,我就坐立不安。我擔心自己如果不管束教育好孩子,任由人性中懶散隨意的一面發展,以後她如何應對自己的人生?面對機遇時她如何有能力抓住?

原來我不能容忍我的孩子不優秀。

【阿德說】完美主義的嚴苛

阿德,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三級婚姻家庭咨詢師

傾訴者把內心陰影歸咎於父親的嚴苛要求。如果這個假設成真,可以再次證明,作為家長自身的焦慮以及完美主義傾向,對於孩子是多麼大的殺傷力——不僅造成了孩子的自我認知偏差,孩子還會把這種偏差變本加厲地傳遞給下一代。而對於孩子的苛責,其實也反映了這些家長對於自己的苛刻要求——我的孩子不夠完美,就是我的不完美。

不過我想說的是,這種假設容易陷入一種合理化的思維惰性——都是原生家庭的錯。在長期咨詢當中,我發現了另外一種可能——家長對傾訴者影響的本質可能並不在於嚴厲,而在於關懷,以及學業之外的包容,或者在其他許多細節的方面,這些方面使你產生了一種「如果我努力,就能有回報」的信念,但對於有些孩子來說,在獲取這些信息時小小的偏差,就會產生「我做什麼都沒有用」的無助感,他們將徹底失去努力的內在動機。

對於第一種假設,有兩句話送給家長:1,勇敢承認孩子是不完美的,可能比追求完美更難。2.不能容忍不優秀,就是不能容忍孩子犯錯。請問什麼又是錯呢?而對於第二種假設,我只能說,父母也不容易,別總難為他們。

新報記者劉德勝

新媒體編輯姜曉鳳勞韻霏徐丹

新報精華文章導讀

今天最高氣溫飆到27度!但周一起天津重污染天氣預警升級為橙色,這些車單雙號限行??

「這房我不喜歡」!視頻看,天津動物園這只熊將自己的"精裝房"拆成了「毛坯」

免費修理骨灰盒靈位牌今年清明本市推出10項免費服務措施

你注意過天津的「3D立體斑馬線」嗎?最近又有一批新上崗,它是做什麼用的呢?

每日新報公眾平台

我們了解天津這座城

㈢ 為什麼一陪孩子寫作業,媽媽就愛發脾氣

幼兒園老師給孩子布置的邏輯狗作業,讓家長陪同練習,我也出現了網路上傳說中的「高血壓家長」,整個人都進入了一種亢奮狀態,「這個應該往哪裡推啊?」、「你怎麼分不清藍色和綠色呢?這個到底是什麼顏色?」,不知不覺就是一頓吼,這么簡單的問題咋就是不會呢?這里剛講過了,下一秒孩子就不知道該怎麼做了,孩子怎麼這么笨呢?


老公實在看不下去了,就把我拉走了,「這還沒到你輔導她作業的時候呢,咋就這么著急了?你要注意你的心態」,我這才意識到自己的態度,以前還笑話樓上鄰居輔導孩子寫作業時發火不好,現在我就提前進入這種狀態了,關鍵是一點都沒有察覺,為什麼父母輔導孩子寫作業都做不到心平氣和呢?原因無非有以下幾點。

父母進入了「知識詛咒」,並不能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所謂知識的組織,指的就是當你知道一件事物後,就無法想像你不知道它。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新老師擁有高學歷,卻教不好孩子的原因,自己會和把孩子教會,這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如何把孩子教會,這需要訓練和積累,而家長呢,沒有經歷過這樣的積累,自然就不能很好地教孩子,最常見的就是,「你怎麼這么笨呢?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其實這是不公平的,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見識都有限,讓她把一些剛剛熟悉的知識熟練運用和掌握是不可能的,這是父母覺得孩子笨的最主要原因。


認為孩子從來不會記仇,該敲打就敲打

很多孩子成才後,媽媽總是感慨地說,幸虧小時候對你要求嚴格,不然你也不會成才。孩子的內心卻不是這樣想的,如果換一種方式,不打不罵,孩子就不能成才了嗎?古今中外,多少慈母同樣培養出了天才,父母總是感覺孩子從來不會記仇,這一刻打了他罵了他,下一刻他還是會跑到媽媽身邊求抱抱,可是孩子也是人,很多孩子仍然記得父母小時候打她的經歷,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還是那句話,急不得,吼叫也不見得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孩子的作業寫得不好,要從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上找問題,吼叫會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看到媽媽就緊張,這是誰都不想看到的現象。

相比國外的教育,中國人更期待孩子成才,「望子成龍」的心態也更加迫切,為什麼呢?外國人只要負責自己的人生就夠了,可是中國的孩子呢,要負擔一個家族的人生,一個孩子肩負著家庭的所有希望,壓力也會陡增,沒有了輕裝上陣的輕松,作業也成了人生目標實現的階梯,你作業都做不好,要怎麼實現人生夢想?

㈣ 拚命逼孩子的是媽媽,最受傷的也是媽媽,背後的心酸誰懂

文 凝媽

自從孩子上了學,很多媽媽性情大變,原本溫柔的媽媽不再有母性光輝,被冠以 「母老虎」、「母獅子」 的稱號。

在孩子眼裡, 媽媽從「女神」變成了「女神經」,從「無事不求」變成了「避而不見」,就連朋友圈也屏蔽了媽媽,讓媽媽守著孩子變成了「空巢老人」。

偶然看到《孩奴》片段,彷彿看到了無數媽媽的影子。

盧麗看到兒子歡歡在寫作業,問:題做得怎麼樣了?

歡歡很無辜地說:媽,你不是讓我抄英語嗎?

盧麗著急起來,翻著一張張試卷說: 我不是讓你做題嗎?這套,這套,都做了!

歡歡很疲憊,一臉愁容地喊了一聲:媽!

盧麗狠狠心說:再堅持一下吧,明天就考試了,考完試就解脫了。

歡歡趴在浴缸上痛哭流涕,他已經沒有精力再做更多題了,可是卻無力反抗。

為了取得一個好成績,取悅媽媽,他做了小抄被老師發現,

盧麗聲淚俱下,責備著: 為什麼你要學著你爸撒謊 !我什麼都不要了, 就想讓你好好學習好好考試,你為什麼要作弊。

對於歡歡的對不起,她不能接受,讓兒子在門外反省。

歡歡最後被逼得離家出走,他給媽媽寫了一封信,告訴媽媽已經盡力了,只是想考好讓媽媽開心,讓媽媽原諒爸爸。

歡歡其實並非一無是處, 他有他的愛好,喜歡船模,盧麗不同意 船模獲獎了,盧麗不開心,心心念念的就是讓歡歡學習。 把孩子的天賦扼殺在萌芽中,以為只有學習一條路可走, 毀掉的是孩子的未來,還有小心呵護起來的親情。

可悲的是,很多媽媽不覺得自己是在逼孩子,反倒認為是為了孩子好,到頭來自己很受傷,卻沒有人理解背後的心酸。

《新京報》聯合調查顯示: 50%的父親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不足1小時,超過60%的父親因為工作繁忙,抽不出時間陪伴孩子;超過20%的父親還沒有認識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

雖說女人能頂半邊天,但女人一直是弱勢群體,為家庭犧牲的往往是女人。有多少家庭走著走著就變成了喪偶式 育兒 , 爸爸就是甩手掌櫃,媽媽是 育兒 主力軍。

去開家長會的時候,大部分是媽媽,很少見到爸爸的身影。一排坐6個家長,能找到一個是爸爸就很不容易。爸爸去開家長會,也只是個擺設。兒子一個同學的爸爸每次都去開家長會,可是回家從來不跟媽媽說講了什麼內容,媽媽甚至私信問我。

陪寫作業的、接送孩子的、陪孩子上各種興趣班的、為孩子的各種資料忙前忙後的,都是媽媽, 爸爸就是真空一樣的存在,對孩子的事情漠不關心。

看到岳雲鵬曬出的時間規劃表, 輔導作業的時間只有2分鍾,還有28分鍾,喊媳婦一起輔導作業。 而稱體重5分鍾、睡醒玩手機30分鍾、自拍一個小時,隨便找一項活動都比單獨陪孩子時間長。網友直呼, 這就是「人間真實」 ,都是同道中人啊!

陳小春因為和兒子jasper參加《爸爸去哪兒》等綜藝活動,被很多人熟知和喜愛。可是現實中最出力的還是媽媽應采兒。 應采兒陪jasper寫作業、苦口婆心鼓勵他學中文,jasper表現不好的時候,應采兒對他很嚴厲甚至吼他 ,就是一個普通媽媽的真實寫照。

爸爸不管孩子,媽媽就必須迎難而上,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他選擇你做媽媽已經值得感恩,你不管誰管?

若問媽媽為什麼逼孩子學習,媽媽都說是為了孩子好。因為現在最公平的成才之路就是學習,考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學、找好工作,競爭壓力大,你不學習,別人都在拚命學,你只能到 社會 底層去。

如果不是為了將來著想,媽媽們也不會逼孩子,看著孩子很辛苦,哪個媽媽不心疼,可是現實的無奈,讓愛子心切的媽媽,違心剝奪孩子的快樂童年。

其實, 媽媽逼孩子學習,不光是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的臉面 。看到很多網友的留言,很有代表性。

媽媽們不想讓孩子過不好的生活,不管是生活在底層的還是上層的媽媽,願望是一致的。有個媽媽說,我是沒學歷的媽媽,不希望孩子像我一樣做底層的工作。高學歷的媽媽之間的攀比更是嚴重,誰不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很多媽媽沒有自我價值感,會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替自己實現理想,替自己成為想成為的那個人,孩子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

媽媽害怕現在不逼孩子,孩子將來會後悔。同事的女兒小時候不願意學鋼琴,媽媽就隨了她的心願,可是女兒長大後,看到同學優雅的彈琴,開始抱怨「媽媽,當初你怎麼不逼我一把!」

如果孩子將來能甘心平庸、不攀比、不啃老,不抱怨父母當年沒有逼著自己變得優秀,媽媽也不會現在狠心逼迫。

這些是長遠利益,擺在眼前的現實還有,孩子表現不好,就會被點名、被談話,自己臉上掛不。孩子表現不好,老公也不理解「你不就帶個孩子嗎?這點事都做不好!」

學校的責難、老公的質疑,讓媽媽情何以堪。

媽媽的愛像棉花,溫暖又令人窒息。

媽媽覺得是為了孩子好,卻把孩子逼成了仇人。

弒母事件一樁又一樁,讓人想起來不寒而慄。其成因都和媽媽對孩子管教太嚴、不給孩子留有空間有關系。那些孩子並非成績差,而恰恰是學習優秀的孩子,而心理卻扭曲到極點。很多媽媽只重視表面的優秀,卻忽視了心理的引導。

多次爆出媽媽陪孩子寫作業,氣到突發心臟病,氣到動了胎氣、氣到跳河輕生,愛之切恨之深。對孩子期待越高,就會越失望、越痛苦,傷了孩子也傷了自己。


孩子除了傷人還會害己,離家出走、輕生,每一次都是那麼令人痛心。《小歡喜》中的英子就是很多孩子的寫照,英子想報考南京的學校逃離媽媽的管教,媽媽卻還不放手,要求她留在北京上大學,能方便照顧,英子無力反抗,無奈跳橋輕生。

有人說現在的孩子脆弱,但他實際是勇士,做出這樣的舉動,脆弱的人做不到。他實際上是在用傷害自己的方式報復父母、懲罰父母,給父母留下一輩子的傷痛,而且無法彌補。

知乎上有個高贊回答一針見血: 父母把孩子當成投資品,那麼最狠的方式當然是讓他們血本無歸。

武志紅說, 按理說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候,你要經常處在關系緯度,要充滿深情充滿 情感 地對待自己的孩子。但很不幸的是,很多父母的關系緯度沒有發展出來,所以面對孩子、面對事情的時候,主要只有一個自戀的維度。

嚴厲管教孩子的媽媽, 可能更在乎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的面子。

孩子無法選擇誰做他的媽媽,既然有幸降臨到我們這個家庭,我們就義務和責任讓他好好享受這個美麗的世界。

管教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 可以用溫柔而堅定代替怒吼和打罵,可以用合理的期待代替過高的希望。 每個家庭不同,每個孩子都獨一無二,何必強求一致。根據孩子的特點,讓他做喜歡的事,按照正確的軌跡前行就好。

除了嚴密管教孩子,媽媽們完全可以很忙碌。注意自己的身體 健康 ,每周做做身體護理,穿衣打扮換換心情。養花聽音樂陶冶情操,陪著另一個孩子做 游戲 、玩耍,當你把精力轉移到其他事情時,就不會因為過度關注孩子而生氣煩悶。

西班牙詩人塞萬提斯說過: 「父親的德行,是兒子最好的遺產。一個好爸爸,勝過100個好老師。」

爸爸也是家庭的一份子, 「養不教,父之過」 也是我們的古訓,爸爸應該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

而且爸爸對孩子的影響極大, 能讓男孩更有陽光之心、更具冒險精神,能讓女孩更有安全感、更開朗自信。

多創造一些孩子和爸爸相處的時間,讓孩子擁有完整的家庭教育。讓爸爸陪著一起運動、陪著一起高談闊論,都是不錯的辦法。

媽媽放手,孩子放鬆,為了孩子的將來,也為了自己,是時候改變了!

㈤ 為什麼大多數父母一陪孩子做作業就面目可憎、情緒失控

大多數的父母陪小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就會情緒失控,主要也是因為父母脾氣不好,而且他們也沒有正確的看待小孩子的教育問題。其實小孩子的成長空間也是比較大的,只不過是因為小孩子現在沒有辦法接受太多的知識,所以小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難題。父母這個時候可能就會變得難以接受,因為父母覺得這些知識都是比較簡單的。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天才,但是小編覺得天才只是少部分人,大多數的孩子其實都是普通人。所以父母也應該用正確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孩子,而且我們這個時候也應該合理的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根本沒有必要太過緊張,而且平時在生活中我們也一定要注意相關的問題,這樣的話才能夠讓你的孩子喜歡上學習。

㈥ 那些不陪娃寫作業的媽,後來都怎麼樣了

寫作業前母慈子孝,寫作業時雞飛狗跳

前一刻陽光燦爛,後一時陰雲彌漫

溫柔時直比聖母,爆發時恍若夜叉

你是娃兒我是媽,作業讓母子情秒變渣

1

你寫作業我學習,各干各的多充實

關於陪娃寫作業,無論你是家裡有娃親身感受,還是暫時無娃憂心忡忡,總之,這都是一個你絕對無法迴避的「史詩級」社會現象

結果我娃威武,他的文具只增不減,筆盒裡日漸豐富,橡皮擦鉛筆卷筆刀,樣式齊全,品種多樣。原來他都把別人掉在地上的都撿回來了。我哭笑不得,教育了一通拾金不昧的人生大道理,火速讓他交還給了班主任。

他有時也會忘記帶某門課本,某個作業本,或者水杯。現在的學校真是盡責之極啊,非得電話家長讓送到學校去。我家當時有老人在,雖然不需要我送,可架不住我看不慣啊。

送了三四次後我告訴他,你不提前一天收拾好書包,丟東漏西,憑什麼要家長承擔後果,這大大的不公平。以後如果你忘帶東西了,別給我打電話,向老師承認錯誤,遇到不便利處,可以想辦法解決,也可以默默忍受。那時他二年級,此後果真沒再為這類事情找過我。

偶爾他也會玩得太瘋或看課外書入迷而忘記寫作業,我提醒幾次後就狠狠忍住。其實,我一次都不該提醒,然鵝有時還是忍不住啊!。到了睡覺時間,對不起,已經過了寫作業時間,今天不準寫了,明天向老師老老實實坦白事情緣由。他沒辦法,抹著眼淚洗漱睡覺去了。

事後,我還偷偷給老師發微信,講清楚整個事情的來由,請求老師一定要狠狠批評他,務必令他印象深刻。呃,寫到這里,為什麼我有一種自己好邪惡的感覺?娃是藍精靈,我是格格巫么?

講真,我實在不懂,為什麼要陪娃寫作業?難道讓他學會對自己的事情負責,真比少做對一道題、少理解一個知識點更重要?

為什麼娃忘帶東西,必須要家長送一趟?誰家裡能保證隨時有人值班候命?北京地大物博,倒公交地鐵長途跋涉,這是在懲罰大人嗎?孩子犯了錯,不應該讓他承受後果體會不便從此長長記性么?

我堅持「三不原則」:不陪寫作業,不幫他整理書包,不往學校送落在家裡的作業課本等。

不過我們會一同背誦詩詞,共讀英文繪本,也一起讀金庸,分享國內外各種熱點新聞,聊聊其他感興趣的話題,比如班上誰喜歡誰,毒品有何危害,艾滋傳染途徑。話題紛雜,橫貫東西,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

當然,我也會常常燃燒爆炸,娃的各種熊和淘氣讓人忍無可忍無需再忍。這世界上有從不爆發的老娘這種生物么?估計是有的,但絕對不是我。不過我盡力做到減少爆炸,快速修復。

熱點內容
蘋果為什麼只能右滑返回 發布:2025-02-12 17:09:10 瀏覽:983
為什麼大孩子不能吃奶粉 發布:2025-02-12 17:07:46 瀏覽:918
微信來電鈴聲為什麼會失效 發布:2025-02-12 17:02:23 瀏覽:664
亞洲人眼睛小為什麼 發布:2025-02-12 16:57:29 瀏覽:121
為什麼大便憋時間長了會有血 發布:2025-02-12 16:55:58 瀏覽:891
為什麼電腦裡面找不到剪切板 發布:2025-02-12 16:49:05 瀏覽:765
淘寶為什麼搜索不到寶貝了 發布:2025-02-12 16:49:04 瀏覽:136
外賣為什麼配送時間不一樣 發布:2025-02-12 16:48:22 瀏覽:951
為什麼俄羅斯奶粉便宜 發布:2025-02-12 16:47:47 瀏覽:295
十五歲女孩子為什麼有眼袋 發布:2025-02-12 16:32:12 瀏覽: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