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貓不管自己的孩子
1. 我家母貓不管剛生的小貓了
母貓不管剛生的小貓的原因:
1、小貓太多,母貓照顧不過來,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2、小貓身上的氣味不一樣,母貓無法辨別,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3.母貓生產後,小貓被人觸摸過,氣味會讓母貓拒絕餵奶也不搭理小貓;
4.小貓生下來有殘疾,動物界弱肉強食,這種小貓母貓會讓其自生自滅,母貓不會管的;
如果母貓一直不管的話,只能自己喂養小貓了。如果小貓健康,可人工喂養,2-3個小時一次,喂溫熱的幼貓奶粉或者溫熱的鮮羊奶。睜眼後可加少量雞蛋黃對在羊奶或貓奶粉里加強營養。記得每天刺激小貓排便。
(1)為什麼貓不管自己的孩子擴展閱讀:
幼貓喂養小常識
1.少食多餐,餵食要注意定時、定量、定點。
2.定時:每天在固定的時間餵食,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
定量:飯量不要忽多忽少,隨著貓咪年齡的增加,在某一段時間里(一般三、四個月的時候)小貓的飯量逐漸增加,到八個月以上就保持穩定了。
3.一般2個月左右的貓一天要吃5、6次以上。小貓三個月以前一般每日餵食四次,如早9點,中午12點,晚6點及10點。三至六月大時,每日喂三次。六個月大以後每日兩次。
4.給小貓吃的奶水不夠或沒奶時,可飲用專門的寵物奶粉,大一點的時候可在奶粉中加一些米粉。如果直接食用牛奶的話,可能引起拉稀,因小貓不能很好地消化牛奶。
2. 貓媽媽為什麼會丟棄自己的孩子
心情不好,或者沒經驗和壓力太大了
3. 為什麼貓很容忍小孩子
貓咪很能夠容忍小孩子是因為貓咪知道小孩子是很天真的,而且不會像大人那樣傷害他。
4. 母貓不管貓仔怎麼辦
01、為了安全而瞎轉悠
在野外,母貓為了自己以及孩子的安全,會在喂飽了小貓以後,就在周圍轉幾圈,一個是捕食,二個是巡視。有的母貓甚至可能會把小貓分享到不同的地方藏起來,以防天敵的捕食。
某些在室內飼養的貓咪,骨子裡還是保留著些許野性,因此在分娩結束後,依舊會出現類似野貓的一些行為。
這種情況,一般不用擔心,母貓過一會兒就會自己回窩里。
此外在產前進行「籠養」,這里的籠養不一定指就是把它放到籠子里,也可以是一個廁所,一個卧室,讓其及早適應獨立的空間環境,這樣更有利於它安全感的建立。
02、小貓生病了或者殘疾
對於生出來就有病或者生出來就有缺陷的小貓,不少母貓會第一時間發現。進而「拋棄」它,甚至有的母貓會吃掉這只小貓。
這其中的原因,還是來自源自野性。在母貓的思維里,殘疾弱小的幼貓沒辦法在野外生存下來,因此就要解決掉,否則屍體的味道會被天敵發現。
在實際的繁育實踐中,如果遇到同窩最弱小的那隻小貓不受母貓的待見的話,那麼請記住,一定要拿出這只小貓來單獨人工飼養。
有時候,老天很奇怪的,往往同窩中最好看的那一隻,就是最弱小的那一隻,不知道你有沒有同樣的經歷。
03、乳腺炎
乳腺炎,簡單理解就是乳腺感染。可能是自發的,也可能是小貓在哺乳時抓撓造成的。
患有乳腺炎的乳頭會變得腫脹,堅硬,摸起來很熱。因此,當小貓吃奶的時候,乳頭會很痛,那母貓自然也就拒絕哺乳了。
04、產仔數太多
每窩小貓太多的話,就會導致母貓產奶不足,這樣母貓就會在生理上拒絕哺乳某幾只小貓,以達到節省乳汁的目的。
細心的繁育人,一般在 24 小時之內就會觀察到這個問題。
同窩產仔數超過 6 只以上或者母貓身體狀況比較差的,就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了。
05、母貓太年輕
有的母貓可能太年輕了,比如七八個月的時候意外懷孕了,那麼此時,如果繁育人選擇留住這窩小貓的話,那麼分娩後,母貓非常可能不會帶孩子,因為它們自己還是個孩子呢。
這種情況,我們叫母性比較差,沒有啥百分之百好的方法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最終可能還得人工喂養。
所以,一般建議至少母貓在一歲到一歲半以後再進行交配。除非母貓不交配子宮積膿的風險就非常大,甚至發生過,但是這種類型的母貓,一般就是子宮積膿的風險大,遺傳里帶的,所以很可能會遺傳給下一代,因此也不建議這種母貓當種貓。
5. 貓為什麼拋棄它的孩子
受到驚嚇,應激反應~或有人碰過貓媽媽的寶寶,有別的味道貓媽媽就會拋棄小貓~或貓媽媽不舒服,感覺自己快不行了~
6. 為什麼母貓不管小貓了。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
1、小貓太多,母貓照顧不過來,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2、小貓身上的氣味不一樣,母貓無法辨別,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注意:
這個時候需要人來照顧小貓。
建議這個時候餵食牛奶,保持窩內的溫度,防止小貓感冒。
7. 為什麼有的貓媽媽不喂養自己的寶寶
因為貓咪剛剛被生下來的時候,如果有生人去碰貓咪的話,這樣會讓自己的媽媽聞到貓咪身上沒有它的味道,感覺這個就不是自己的孩子,所以他就不會去喂養自己的寶寶,因為並它不像人一樣可以識別出貓貓的臉,而且貓貓的家族,對這一個事件是看中的非常重要,所以感覺貓貓被生下來,盡量少讓生人去摸它。
8. 為什麼公貓不理自己的孩子和老婆
貓科動物中雄性極少會參與幼崽撫育,所以即使幼崽的氣味很熟悉,也未必意味著公貓有這是自己的「孩子」的概念,熟悉可能也只是認為這小傢伙是和自己或自己的領地有點關系。
由於貓科動物絕大多數,是由母親承擔養育後代的責任,所以公貓對於自己的幼崽,大多數時間是處於無視的狀態。但如果幼貓沾染了陌生氣味,或公貓本身比較敏感、領地意識和獵殺天性極強,則會將「突然出現」的幼貓,視為入侵者或獵物產生攻擊行為。
若是公貓仍舊處於尋求交配的狀態下,發情的公貓非常容易殺死幼貓,目的是保證母貓再次與自己交配。
還有一些公貓無法准確區分「游戲時間」和「狩獵時間」。幼貓的體型和叫聲都很接近貓的獵物,它們的獵殺天性會被激起並變得猛烈,狩獵本能會從打鬧變為現實,這時的公貓會試圖殺死本是「玩伴」的幼貓。
在貓的世界中,父親在照顧後代方面本來就沒有太大作用,因為公貓交配的目標僅僅是保證自身基因的世代流傳,純粹出於生理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