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孩子為什麼會滿不在乎

孩子為什麼會滿不在乎

發布時間: 2022-09-08 12:20:40

⑴ 孩子對什麼都無所謂怎麼辦

讓孩子有樂觀積極在學習態度,樹立起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責任心、進取心。使孩子完成快樂學習和愉快生活的連結,讓孩子養成主動求知的習慣。 及時掌握孩子們應該學什麼知識和技能 ,培養他們的批判和 創造性思維,使用各種工具的能力,還要幫助孩子學會如何與他人協作,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孩子們要懂得理解和尊重外來文化,保持堅強的毅力和強烈的好奇心,對他們的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進行全方位思考!現在教育不再是使孩子趨同,而是使孩子更富個性.對於某個孩子來說,他能幹什麼,他最適合干什麼?而不是他能不能達到某個已經設定的標准.因此,應看個人的潛能,盡可能發展他的個人潛能. 你的孩子還小,具體來說第一步,你的孩子是 開始學習語 言的關鍵期,家裡人一定要說普通話,這為孩子以後入幼兒園和上學校 打下了良 好基礎,他的理解能力及表達能力肯定比其他孩子的要強些.不要說「兒話」,就是說都孩子說話時不要用兒話 語言,比如: 吃飯飯,洗 手手等,大人一定要吐詞清晰。第二步,經常表揚鼓勵孩子。及時的表揚才能使孩子的行為固定下來,才能使他次接著再做。記住,孩子的勇氣和自信是被鼓勵出來的,所以鼓勵和表揚是需要每天做的事情!第三步,不要溺愛孩子。……先說說這些,供你參考一下,祝你兒子早日成才 !

⑵ 家長講道理孩子不聽,其中的根源在誰的身上呢

閨蜜家的寶貝3歲了,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小朋友,有樂意吃的食物,有想要穿的衣服。閨蜜還是很高興看到孩子有直接的想法的,認為這是寶貝有思想的表現。但是慢慢的感覺到,孩子對於自己說的話常常是滿不在乎的,比如說,閨蜜讓寶寶早點睡覺,明天還有事情做,而孩子還仍然沉浸在玩具的快樂之中,完全不配合。閨蜜和他講道理說「如果今天不早睡,明天就會沒精神,寶寶可不可以聽話一點呢!」結果孩子直接回懟:「媽媽,我不聽!」


2.缺乏控制力,聽懂了道理,但是不會做

在家長講明道理後,孩子表示理解,但是當做真實的情景中時,孩子還是做不到。這可能是因為孩子的自我方面的控制力還是沒有完全形成,對於自己行為的控制很有限。

3.家長把自己的想法認為是絕對正確的

很多家長認為自己的道理是對的,而孩子的不同想法就是錯的。平時的溝通就是說教,自己的身份更加偏向於行為糾正的老師。這樣氣氛下說出的理論讓孩子很難接受。

家長對於孩子行為的起因有所察覺,就會發現在孩子的教育方法上有了方向,有針對性的進行道理的講解,取得的效果更佳。

⑶ 孩子整天嬉皮笑臉沒個正行,做事不認真怎麼辦

孩子不聽話,老是和大人嘻皮笑臉,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1、為了掩蓋錯誤。當孩子犯了錯誤,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往往為了掩蓋自己的錯誤,對家長的詢問或教育用嘻皮笑臉的方式來對待。

2、對錯誤缺乏認識。孩子有了錯誤而沒有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事,家長在指出他的錯誤時,孩子會若無其事,滿不在乎,嘻皮笑臉。

3、過多批評,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家長對孩子的錯誤不論輕重不分場合,動輒訓斥,嘮叨個沒完,損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也會用嘻皮笑臉來對待。

4、家長不能以身作則。一種情況是家長自己做錯了某件事,被別人尤其是被孩子指出時,表現出嘻皮笑臉:另一種情況是家長在對孩子的嘻皮笑臉進行批評時,自己不嚴肅,嘻皮笑臉,從而給孩子做了不好的「榜樣」。

怎樣糾正孩子不聽話,老和大人嘻皮笑臉的毛病呢?

1、對用嘻皮笑臉掩蓋錯誤的孩子,家長要嚴肅批評。首先,家長要向孩子指出其錯誤的危害和嚴重性,讓孩子明確用這種方式掩蓋不了錯誤;其次,要抓住「第一次」,從嚴批評,其認識到這樣是不對的,不允許的。家長切不可把孩子的這種做法看成小事不聞不問,一笑了之。

2、對第二種情況,家長首先應該幫助孩子對自己的錯誤行為有所認識,使他知道自己做了錯事。一旦孩子對自己的錯誤有了認識,便容易接受批評,嘻皮笑臉的行為也會得到糾正。

⑷ 孩子考試成績不好,卻滿不在乎怎麼辦

如果孩子學習跟不上他就不想學習所以滿不在乎其實做父母的也不要強迫孩子學習行行出狀元讓孩子做他喜歡的事他長大後照樣出眾不一定非要在學習上

⑸ 3歲孩子被老師批評後,滿不在乎,而且和老師說再見,平時不說

這就是說明小孩受什麼刺激吧, 因為3歲的小孩知道的事情肯定不多, 個人感覺還是和家庭教育有關系吧。

⑹ 孩子對批評滿不在乎時怎麼辦

當孩子對批評顯得滿不在乎時,
我們該怎麼做呢?
首先,在平時就要培養自己的覺察力。
透過孩子滿不在乎的表象,
看到他內心的渴求:
媽媽,我知道自己做錯,我已經意識到了,
請不要再指責我了!

怎樣才能覺察到孩子內心的聲音?
不是用眼睛看,
而是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孩子的心——
帶著包容和理解去感受。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犯的錯、出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
孩子怎麼可能沒意識到?
他怎麼可能不難過、不沮喪?

相信孩子,
相信孩子有著與生俱來的真、善、美,
學會從積極正面的角度去看待他。
透過孩子的滿不在乎,
你可以看到孩子有一顆要強要好的心,
去發現它,維護它,強化它。
批評和指責只會毀了它。

其次,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把握好分寸。
當你發現孩子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了,
那就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停止喋喋不休的指責,點到為止即可。
過猶不及,說多了反而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光忙著應付大人的情緒攻擊了,
反而忽視了事情本身。

還有,停止追究對錯,
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
畢竟,我們大動干戈的指責和批評,
也是為了解決問題。
感受一下這兩種情景:
一個人站在你的對面,用手指著你;
一個人並肩坐在你旁邊,握著你的手。

前者是一種攻擊姿態,
會讓你全身緊綳,神經緊張,
時刻提防著對方的攻擊。
指責和批評就會帶來這種心理感受。

後者是一種理解、包容的姿態,
讓你感到我們是在一起的,
你會放鬆下來,身心柔軟。
當感到孩子的防禦時,
我們要做的就是放下指責和攻擊,
停止追究對錯,
放下內心那個無形的、指向孩子的手指。

試著感受孩子的心情,
用「我看到」「我感到」這樣的描述,
來代替「你怎樣怎樣」的指責。
表達自己對這件事的感受和想法,
無形中讓孩子做了換位思考,
他就不會固守在自己的角度進行防禦。

頂嘴和滿不在乎就像孩子被迫戴上的一張面具。
如果站在孩子的對立面,
我們就無法看到面具後面真實的表情,
不妨主動走過去,
繞到面具後面,告訴他:我理解你的感受。

⑺ 孩子思想麻木對什麼都滿不在乎怎樣才能改變孩子的這種現象

孩子總會有一個愛好的,只是有的善於表現出來,有的不善於表現出來罷了,多與孩子溝通交心,慢慢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一定會找到孩子思想深處的關注點。

⑻ 孩子成績不好卻滿不在乎美國行為治療專家分享8個步驟來應對


最近有一位學生家長問敏敏老師: 是不是學習不好的孩子,真的是沒動力?


這位媽媽解釋說自己的兒子考試經常不及格,無論是溫柔相勸還是嚴厲警告,他都對學習興趣乏乏,告訴他不努力學習只會越來越落後於別人,他就會輕飄飄地回一句「我又不在乎」,讓他的媽媽氣的肝都疼。




很多父母有一個普遍認知,那就是他們以為能找到一個鼓勵孩子的新方法,孩子的行為就會有所改善。


在這一點上我其實不太認同,每個人做每件事都有某種動機,這些孩子就是 在用看上去「無畏」的抵抗來掩蓋自己退縮和表現不佳的動機。


當你與成績不佳的青少年交談時,您會聽到他們的言行都在傳達「我不在乎」的一種灑脫態度。


實際上,「我不在乎」這句話就是他們保護自己的盾牌,不但可以減輕繁重學業帶來的壓力,還能通過這種自我安慰和開解的方式 找到可控的感覺。



他們用這種無所謂的方式來解決擺在眼前的難題,在他們眼裡,這是一種明智之舉般的「量力而為」,殊不知它也會內化為一種人生態度,投射在日後的生活和學習之中。




研究青少年與兒童反抗問題已30年的美國行為治療師James Lehman認為,父母們想要糾正孩子這種行為態度,首先是要明白父母能做的不是代替他們包攬一切,而是引導他們去重新找到學習的動力。


然後他建議父母們,當聽到成績欠佳的孩子滿嘴說著「我無所謂/我不在乎」時,可以採取以下8個步驟。


1.確定可以獎勵的內容


去觀察孩子平時比較關注什麼,不要過於相信他對一切滿不在乎的態度,尤其青春期的孩子會違心地否認喜歡什麼。


比起溝通得來的答案,不妨去注意他的行動,他喜歡看電影、玩電子 游戲 ,還是釣魚?盤點一下他喜歡的東西,並將其全部記錄在一張紙上列出來。


通常情況下此後要做的是父母和孩子坐下來,一起來製作這份獎勵清單,但對於習慣對父母隱瞞的孩子來說,這可能不是一個好主意,因為一個被動反抗型的孩子,他永遠拒絕和父母溝通,隱瞞不說是他保持對一切可控的方式。


因此對這類型的孩子,父母可以私下來做這件事情,將他真正喜歡的事情用作日後的激勵方式。



2.將電子產品帶出房間


不要在孩子房間放太多電子產品,特別是對於成績欠佳的孩子,因為某種程度上來看,房間是他們撤離的安全地帶。


如果你的孩子經常作息紊亂,那麼電腦應該放在公共區域,使用時確保有其他人在場。


房間里更不應該放電視或電子 游戲 機,一旦他拒絕執行這種安排,讓他無法擁有最後一樣電子產品——手機。



父母需要注意的是,一個懶於做家務或回應的孩子,和一個沮喪憂郁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你的孩子整天不想離開自己的房間,無論你威脅拿走他喜愛的東西以示懲罰他都表示不在乎,最關鍵的是發現他有被孤立的傾向,那父母必須認真對待並且要學會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3.讓孩子明白有付出才有回報


生活對於這些孩子來說,不應該只是享受,讓他們明白所擁有的是要靠自己努力賺來的,也是對他們責任感的正確培養。


想每天賺一個小時的 游戲 時間?那就做家務或者完成家庭作業來獲得,以同樣的方式,讓他們今天賺到半小時的玩手機時間,然後明天繼續。


這就是現實生活的運作方式,不付出,就不會得到回報,更不能輕易對想要的東西唾手可得。


4.和孩子談論ta想要什麼


在時機成熟或者氛圍合適的時候,父母可以靜下心來和孩子談論未來他想要擁有的東西,試著從不同角度出發,引導他去思考如何做才能成功。


比如知道他喜歡 汽車 模型,問他「那你以後想要吉普車模型嗎?要是你每天能及時做完家庭作業,我可以把它獎勵給你。」


對於邁入青春期的孩子,你可以試試多展望他們的未來,比如「你想要的房子是什麼樣的」「你理想的職業是做什麼」「你希望能去哪裡 旅遊 」等。


他們這個年齡段已經開始對現實世界有自己的理解,也有自己的期待,重要的是父母要跟他們討論實現這些目標需要做什麼,而不是用說教的口吻,要讓他們明白目前自己應該做什麼才能符合他們的長遠利益,可以帶給他們未來想要的生活。



5. 不要吼叫或爭論不休


一旦父母大喊大叫,那就只是在孩子面前展示挫敗感,並在告訴孩子你正試圖掌控他。


當人們大聲吼叫,通常意味著他們已經沒轍了,只能用情緒崩潰來發泄心中的不滿。


對於表現不佳的孩子,父母必須要學會冷靜處理,試圖用爭論、懇求或命令的語氣和青少年溝通,都不會得到滿意的回應。


相比之下,父母可以用5分鍾來嘗試做其它事情,比如冷靜地和他們協商,詢問他們的真實感受,理性地勸導,最後問他「還有什麼問題嗎?我們可以來商討一下。」


6.告訴孩子你在關注他


父母可以結合各自不同的情況來說明這一點,告訴孩子他所做的事情對你很重要。


「我一直在關注你,我是真的希望你能夠完成好作業,如果你有什麼問題,記得要隨時告訴我,那對我很重要。」


「對我很重要」的說法很有效,因為 情感 上的聯結能夠某種程度上激勵他的主觀能動性,在責任感的驅使下有所行動。


如果他不想履行應當的職責,父母也不必為他的行為買單,更不要讓孩子以為父母非要強迫他去做,只需要嘗試其它方法來提高他行動的可能性,即便他最後沒有付諸行動,但父母事後可以追究他的責任。



7. 不要代勞孩子的事情


當孩子自暴自棄或消極怠工時,他們會明白父母總歸會介入並提供幫助,這種對周遭環境產生絕望而不作出反應的狀態,心理學家稱之為「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


習得性無助讓孩子意識到,一旦他們表現出無助感,最終旁人會停止對他們抱以期望,甚至會自己代勞去做他們的事情。


無論孩子是不是屬於這種狀況,作為父母重要的是要停止想要幫助孩子去做的念頭,不要替他做功課、不要替他做家務、不要替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自己動手去做,必要時可以指導或協助。


父母對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其實也在剝奪他學習獨立的機會。



8. 設定時間期限


清楚地告訴孩子什麼時候該做家務和完成作業,以及限定多少時間讓他們完成,這樣可以慢慢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和規劃意識。


比如告訴他「5點之前把作業寫完,之後到晚餐時間你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或者提供更高程度的獎勵,「如果你能堅持這樣做一周,周末帶你去游樂園玩」,不必拘泥於固定形式,可以多彈性地採用孩子的獎勵清單事項。




成績不佳且消極性反抗的孩子,很大部分的原因和滿足他人的期待有關,人們總是會對一個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並在日常言行中灌輸給孩子。


因此他們嘴上說著「我不在乎」「無所謂」,其實是為了讓自己保持一種控制感和力量感,這樣就不必擔心失敗或者承擔責任,更不必去和其他孩子競爭。


歸根到底,這是關於職責歸屬的問題,孩子要學會去履行自己的職責,父母的職責則是引導孩子去迎接各種各樣的挑戰,即便他感到焦慮、恐懼或者冷漠待之。


一旦他拒絕履行屬於自己的職責,那麼父母可以做的就是,要求他去承擔後果。

⑼ 七八歲的孩子不需心接受批評,做錯了事情說她要不就是滿不在乎,要不就和大人頂嘴,該怎麼教育,對她更

這是孩子早期逆反心理的凸顯。原因有三: 1、家庭的影響。如大人之間的偶爾不和諧現象; 2、來自孩子之間的影響。現在的家庭、學校都不注意孩子早期尊重師長的教育,所以,孩子之間的相互不尊重的現象很普遍,久而久之,孩子的這種逆反心理不可避免的形成; 3、來自學校的影響。這種影響是潛在的,並且是漸變的,由於個別老師對學生的不恰當處理,造成孩子的這種逆反心理的形成。 在目前現存的教育制度、社會風氣,是很難改變這種教育的後果的。 唯一可行的,就是利用一切機會,慢慢引導孩子,使她懂得,尊重別人是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使她學會聽取別人的意見,在學習、生活中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要及時鼓勵孩子好的點點滴滴。 切記:這個過程也許會很長,但是家長必須要有有耐心,並且不能急於求成,只有家長的耐心、恆心才能教好孩子。祝一切順利!

⑽ 孩子總是對什麼事情都滿不在乎,這該怎麼辦

引言:家長發現孩子對什麼事情都不在乎,就要告訴孩子,不能一直抱著這樣的態度。如果家長讓孩子一直持有這樣的態度,孩子不僅會滿不在乎,孩子也會覺得什麼事情都很平淡。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孩子總是對什麼事情都滿不在乎,這該怎麼辦?

熱點內容
為什麼右欄播放歷史找不到了 發布:2025-02-13 04:45:24 瀏覽:950
親屬卡淘寶為什麼用不了 發布:2025-02-13 04:40:35 瀏覽:990
孩子為什麼喜歡用手摳肚子 發布:2025-02-13 04:40:35 瀏覽:561
為什麼孩子不按家長說的走還頂嘴 發布:2025-02-13 04:13:05 瀏覽:271
眼睛為什麼突然間辣眼睛 發布:2025-02-13 04:09:44 瀏覽:348
你為什麼總是學不好面向對象 發布:2025-02-13 04:07:16 瀏覽:648
微信不好拍照片為什麼 發布:2025-02-13 04:07:14 瀏覽:438
肺炎為什麼晚上睡覺咳得厲害 發布:2025-02-13 04:00:29 瀏覽:816
為什麼眼睛特別疼 發布:2025-02-13 03:58:53 瀏覽:20
為什麼手機顯示手機過冷 發布:2025-02-13 03:58:50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