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小學的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學習

小學的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學習

發布時間: 2022-09-07 22:49:43

A. 你知道為什麼孩子不喜歡學習嗎孩子不願意學習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可能是因為孩子覺得學習非常的無趣,而且孩子本身天生比較愛玩,也沒有一個好的老師。

B. 小學孩子懶惰不愛學怎麼辦

很多剛上學的孩子都不喜歡學習,那麼這時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培養興趣

孩子不愛學習,主要原因是對學習缺乏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和老師及家長的引導是分開不的,平時應多和孩子以一種平等的心態進行溝通,

節制慾望

人的慾望是無止境地,要使孩子從幼年時期就應接受一些困難,花費一定的體力和精神力量克服。在生活中,父母不要一味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需要。比如,出行能夠步行盡量選用步行的工具;讓孩子適當參加一些體育鍛煉,磨練孩子的意志,比如徒步郊遊,爬山等等,孩子在適量的體育鍛煉。

培養孩子求知精神

懶惰不僅是手腳懶,也是思想懶。一個不愛讀書的孩子往往是學習困難的孩子,遇到作業中難題需要思考時要麼等待父母講解,要麼不做,有的孩子還哭鼻子。一個人在童年時代,特別是在青少年時代,就要養成樂於讀書。讀書能催人奮進,促使思考。

鼓勵和贊揚

和孩子一起學習並鼓勵他,表揚他。例如父母和孩子一起背一首詩,當孩子背的很熟練時,告訴他,比爸爸媽媽背的還好。不要懷疑,任何人都是贊美聲中成長的。

良好的學習環境

在家裡盡量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簡單的小書桌,漂亮的小椅子。孩子學習時,家長盡量不要看電視,玩游戲,整出一些奇怪的聲音,分散孩子是注意力。

以上就是一些家長教育方法的相關信息,供大家參考。

C. 我家孩子上五年級,學習成績一直都是不上不下,孩子為什麼討厭學習

  1.沒有成就的滿足

  對很多學生來說,當他們在學習中得不到滿足感和成就感,學習難度越來越大時,自然會出現抗拒學習、厭惡學習的情況。 這也是他們不喜歡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

  2.期望太高,孩子壓力太大

  在父母的高期望下,孩子缺乏積極的鼓勵和肯定,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能讓父母滿意,逐漸變得自卑。 過度的學習負擔讓孩子失去了玩耍和玩樂的時間,所以孩子覺得學習讓他們如此沮喪,他們逐漸抗拒學習。

  6. 不適當的外部獎勵

  很多家長喜歡用物質獎勵來激勵孩子,讓孩子好好學習。 父母心存善意,卻不知道,如果這些外在的獎勵使用不當,會讓孩子失去內在動力。

  如果父母不獎勵孩子,孩子就不想學習。 如果父母長期使用這種方法,孩子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獎勵上,而不是學習上。

  7、管教過度,孩子失去知覺

  這些孩子不喜歡學習,不是因為父母不在乎,而是因為他們控製得太多了。 家長們全靠自己的學習,為孩子安排好一切,漸漸地孩子變得懶惰,失去知覺。

D. 為什麼現在大多數孩子不願意學習呢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變得更加出色,所以家長對於孩子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但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所以這個時候家長也不應該對孩子提出太多的要求。為什麼現在大多數的孩子都不願意學習呢?

所以孩子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因此家長這個時候一定要做好引導,如果你發現小孩子產生了這種厭學情緒,那麼家長就應該關注孩子的想法。但是家長這個時候不要強迫自己的孩子,因為這個時候小孩子可能就會變得十分的厭倦這種方式,因此就會討厭學習了。

E. 孩子今年小學五年級,愛吃愛玩不願學習,該怎麼辦

(一)考慮孩子愛與不愛行為背後的驅動力是什麼?

值得留意的是,當孩子表現出學習的天賦之後,父母就要及時的強化孩子學習的行為。讓孩子感遭到,原來我的學習才能那麼強,原來學習可以帶給我成就感,驕傲感;當孩子有了這種覺得,父母再逐步引導孩子,學習其他科目,就容易多了。

F. 孩子小學就不想學習怎麼辦

對父母來說,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無所謂,但是自從他們開始上小學,父母心中就有一根弦開始綳著了,而這根弦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

孩子上小學後,很可能就會分成兩個極端,一類孩子是從上學開始他們就很讓父母省心,孩子雖小卻很愛學習,因為用心了成績自然也不差;另一類孩子則是遲遲進不了狀態,其他孩子已經開始背書寫字的時候,這類孩子可能滿腦子想的還都是做游戲玩耍。


後一種類型的孩子,因為種種原因,根本意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他們不學習或者不願意為了學習去努力,面對這樣的孩子,不少父母就會很發愁,畢竟看著「別人家孩子」每次考試都是雙百分,自家這個很可能還不及格,父母們就會焦慮了。

孩子上小學後成績差,可他們自己又願意努力的時候,該怎麼辦呢?父母若有心,可以試著這樣做。


寓教於樂,而不是孩子不學就吵罵
①剛上小學的時候,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快速進入到學習的狀態,面對孩子成績差,並且他們自己還不當回事的時候,未必就是孩子不懂事,相反,很可能是孩子還沒有意識到什麼是學習,他們也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②這時候父母真正該關心的並不是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孩子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轉變孩子的認識,幫助孩子快速進入到學習的狀態中去。

父母們可以嘗試著教孩子接觸一種寓教於樂的學習方法,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學習方法,讓孩子知道學習也可以和做游戲一樣精彩好玩。而不是孩子不願意學習的時候父母就吵罵他們,若這樣,只會讓孩子內心對學習更抵觸。


平常心對待,重點讓孩子養習慣、培養孩子的興趣
①育兒專家指出,低年級的成績其實對孩子的整個人生而言,影響是微乎其微的,相反,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方法的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才是這個時期父母們應該努力的重點。

很多案例都顯示,有些孩子上一二年級的時候成績很優秀,可上三年級後成績就開始滑坡;也有一些孩子一二年級,甚至整個小學時期成績都一般,但到了中學成績就突飛猛進了。


②這其中的反差其實就在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差異,所以孩子剛上小學的時候成績差,父母也無需太焦慮。平常心對待即可,並且這一時期要重點培養孩子學習的習慣和興趣,這樣厚積薄發,總有一天孩子會給你驚喜。


因材施教,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①孩子剛上小學成績差,未必就會一直差下去。

建議父母別把自己的焦慮和緊張施加給孩子,尤其是剛接觸到學習的孩子,成績未必就能說明什麼。

②孩子剛上小學的時候成績差,父母千萬不要一開始就給孩子貼上「差學生」的標簽。

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只要父母用心,關注孩子成長的同時,在學習方面的事情上因材施教,找到孩子身上的發光點,去重點地引導和培養,孩子長大後自會發光發熱。


成績並不是衡量孩子優秀與否的唯一指標
父母關注孩子的成績,重視孩子的教育,這本沒錯。但若父母眼中只看得到成績,並且僅用成績作為衡量孩子好還是不好的唯一指標,那就不對了。

首先,父母需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找到正確的方法,去提高他們的成績。而不是孩子成績不好,你就吵他吼他,或者一廂情願地給孩子報了一堆補習班,企圖把孩子所有的時間都佔了,讓他一門心思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學習上。如果父母太盲目,很多時候往往是會適得其反的。


其次,當父母做了各方面努力,孩子也很努力,可成績就是上不去的時候。父母也可以考慮,給孩子另一種成長模式。類似如找到孩子更適合什麼,孩子的興趣點在哪裡。當孩子的努力結合著他自己的興趣,你會發現孩子的進步還是很明顯的。

要知道,文化課成績固然好。可並不是每個孩子上學的時候成績都是數一數二的。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還需要做一名「伯樂」,你去發現孩子的特長,然後有重點地去培養,孩子在自己擅長並且感興趣的領域去努力,若干年後照樣可以成為你的驕傲。

G. 孩子五年級,不願意上學,這是怎麼回事

由於自我意識剛剛出現,這時候的孩子固執地認為,自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這時,父母的嘮叨和命令不僅會令孩子感到厭煩,而且會給他們一種錯誤的信息:學習時一件很艱苦的事情,他在為父母而學習。在這種錯誤信息的感染下,孩子就會產生厭學情緒。

H. 小學生不願意學習的原因有哪些

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是什麼 兒童不愛學習也就是厭學,是由於學習動力缺乏所致, 主要有以下原因: 1)父母不切實際的要求: 望子成龍,要求過高:要求過高的後果是容易使孩子產生害怕失敗的心理,繼而導致上進心喪失和學習動力缺乏。特別是當家長採用強硬專制的手段時,孩子便會以一種逆反的行為報復父母的不公正。 要求過低或放縱:大多數孩子進入學校是以一種新鮮感走進校園的,如果此時父母對兒童的要求過低,整日忙於自己的事,而忽視了孩子入學後的心理變化,一旦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認為學習太苦而失去了興趣和動力,隨之而來的就是厭學。 ②嚴重的家庭問題: 生活在一個經常發生糾紛的家庭,孩子會心事重重,而無力顧及功課。由於安全感喪失,家庭不斷地激烈爭吵和高度緊張氣氛,使焦慮的孩子無法再對學校發生興趣。 ③兒童的自身問題: 兒章心理發育不成熟:兒童雖然智力水平屬於正常,但社會適應能力差,幼稚、缺乏積極的進取精神。自信心缺乏:開始孩子對學習很感興趣,信心十足。但孩子的創造力和與眾不同的行為往往被思想保守、生活刻板、只注意分數的父母所壓抑,所以孩子不僅不能為自己的獨詩性、創造性而驕傲,反而會感到自己無能,而自暴自棄。 ④學校中的問題: 學習負擔過重;學校生活過於緊張,學校的紀律過嚴而刻板;孩子在學校中常常受屈辱。 ③惡劣的學習環境: 父母不愛學習;學習條件太差;學校和社會風氣不好。 請勿傷孩子的自尊心 一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一次因數學測試成績差被老師當眾訓斥,並罰抄試卷三遍。平時性格內向的他,從此便更加精神壓抑,離群寡歡,一上數學課就有一種莫名的畏懼感。後來竟發展到只要朝學校方向走便渾身發抖,上課常常覺得頭暈眼花,耳邊總回響著教師那尖刻的斥責聲,度日如年。最後,家長不得不叫他休學。 這是一個受"心理虐待"產生嚴重後果的例子,當然也是極個別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對子女、教師對學生,一怒之下,開口便訓,且言語刻薄,什麼"笨蛋"、"蠢貨"、"沒出息",順嘴劈向孩子,這種不經意的"心理虐待"卻並非少見。 心靈虐待大致可分為這樣幾類: 一、 強迫型。根本不考慮學生(孩子)需要,強迫他們按老師或家長的意志行事,甚至連孩子的申辯、憤怒、反抗權力都被剝奪。這些孩子往往膽小怕事、遇事退縮,缺少獨立性,這必將難以適應復雜的社會生活。 二、 冷漠型。對孩子需要漠不關心,缺少親近感和同情心。對他們的過失,不是幫助教育,耐心引導,而是採取冷落態度。這些孩子多苦悶、孤獨。 三、 貶低型。對孩子的細微進步毫不重視,經常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貶低他們的學習成績,然又不放過任何一點過失。致使孩子自悲,缺乏自信心,無主見。 四、 抹煞型。在孩子出現失誤時,不是從整體上評價他們,幫助其找出原因,鼓勵他們克服困難。而是抹煞過去的一切,批評責罵,在孩子受傷的心靈上撒鹽,這類孩子常常一蹶不振,看不到希望。 "心靈虐待"實不可取。作為家長和學校的老師,首先要認識對孩子"心靈虐待"的危害性,認識到少兒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個性修養,慢慢改掉心靈虐待這個壞毛病,以耐心和情感打動孩子,盡量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給孩子一個和諧寬松的學習及生活環境,這樣才能真正使孩子得到健康成長。 想使孩子更聰明嗎?多吃菜吧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孕婦和兒童中普遍地存在著偏食、挑食和厭食蔬菜的情況,這對兒童大腦發育、智力成長是很不利的。 科學家們經過長期研究後指出,蔬菜的營養與兒童的智力密切相關。 他們做了這樣的試驗,將一些智力遲鈍的兒童分成兩組,第一組食用含有維生素A、C和葉酸、B族維生素的蔬菜及一些礦物質,第二組使用安慰劑。經一段時期後,食用富含維生素蔬菜的第一組的智商要比後者顯著提高。當給服安慰劑的第二組也補食含有大量維生素的蔬菜後,其智商也有明顯的上升。 人的大腦紋溝越多,皺褶越深,越聰明。據研究,人的大腦主要由脂肪、蛋白質、糖、維生素等七種營養成分構成。其中維生素B族、C和E極為豐富,這些維生素與兒童的智力關系很大。在平時,大多數家長只重視孩子對蛋白質、脂肪和糖的投入,而忽視了維生素對兒童的發育及與智力的影響。 在新鮮蔬菜中,存在著大腦正常發育所需要的大量維生素B族、C和E,它們不但質量高,而且容易被吸收利用。因此,家長們應當盡量讓孩子多吃新鮮蔬菜。 教養粘人寶寶五大技巧 由於工商業發達,父母已無法全天候的養育孩子,必須特請專人照料孩子的生活起居;但又擔心治安不良,容易發生孩子被拐騙、綁架的事件,所以在照顧幼小的孩子時,往往採取「生人物近」的態度。孩子長期處在封閉的空間,只能接觸非常少數的人,往往就變成「無尾熊寶寶」了!孩子醒著的時候只能抱在手上,一放下來就哭叫;被陌生的人一抱,馬上就嚎啕大哭,父母連想上個洗手間、洗個澡,都會被孩子凄厲的哭叫聲搞得焦慮不安。直到回到父母那棵「大樹」上,才又重新得到安慰撫定,停止那無理取鬧的粘人哭鬧。 五種方法讓寶寶戒掉粘人習慣 在「嬰幼兒發展測驗」中,孩子看到生人會害羞是從五個月大開始的,到了十個月大的時候,90%的孩子都會有此情緒反應。一直要到快滿五歲時,九成以上的孩子才能很容易的和父母親分開。 針對較粘人的寶寶,父母的教養態度及原則如下: 1. 先建立自己堅定應對的心態 父母與孩子分離時,要清楚知道並不是不愛孩子,而是現在不能和孩子玩,或有充分理由必須離開。不要在心裡產生罪惡感,認為孩子哭鬧是自己沒有給予愛的安全感。 2. 試著向孩子訴說自己正要去忙的事 雖然只是一歲大的孩子,但如果常和他說話,他會明白你的意思。你可以告訴孩子:「媽咪正要煮晚餐,你要在娃娃床里玩玩具。等煮好了,我會陪你玩哦!」孩子漸漸明白父母要做的事,而你也確實去做你所說的事,這樣可以培養互相信任的感受。 3. 以游戲方式進行漸進式的分離。 4. 不要因寶寶粘你而處罰他。 5. 不要嚇孩子說外面的人都是可怕的壞人、魔鬼或大野狼。 適當的「粘」是必要的 1940年代心理學家鮑爾貝專門研究「母親與兒童分離對兒童以後行為的影響」。鮑爾貝提出結論是:「嬰幼兒與母親間溫暖、親密的連續不斷的關系,適度的依戀(也就是粘人現象),幼兒既可找到滿足,又可以找到愉快。安全的依戀將導致一個人的信賴、自我信任,並且成功地和自己的伴侶與後代和樂相處。」如此說來,寶寶的粘人狀況如果不是太嚴重,就不必太憂慮,反而要以健康的心態來看待。 結語 寶寶的需求常在哭、笑、食物中得到滿足,父母要全方位的提供寶寶觸覺、視覺、聽覺的刺激,強化寶寶各方面的學習,多帶寶寶接近大自然,多和鄰居好友談天說地,多給孩子藝術化的享受(音樂、圖畫書、塗鴉等等),使得孩子的觸角更寬更廣,興趣及樂趣更多層面,那麼粘人的「無尾熊」行為可能就自然而然地消失啰! 耐心對待遇孩子的拖拉行為 有的孩子做事、走路、吃飯都很慢。家長應知道,孩子拖拖拉拉不是故意的,孩子做事動作慢,問題不在孩子,大人以自己的心情去評估和要求孩子是不合理的。因為: 1. 孩子的精細動作還沒有發育好,動作不靈活,做事、穿衣、吃飯所花的時間自然需要比大人多一點。 2. 孩子易分心,常被周圍東西所吸引,因此動作更慢。孩子注意集中的時間短暫,聽到大人說「快穿衣服」,可注意力很快轉移到其他事情上而忘了大人的囑咐。 3. 孩子缺乏時間觀念,比如對去托兒所晚一些無所謂。他只看到眼前,不可以預計以後及與他無關的事情,如父母上班是否會遲到。 大人不妨可以這樣做: 1. 孩子的動作有快有慢,除了個性外,還有訓練的問題,對動作慢的孩子,平時要用鼓勵的辦法促使他樣加快做事、走路吃飯、穿衣等。如果不是動作慢,而是由於注意力不集中、有病等原因,需按實際情況處理。 2. 生活有規律,早睡早起,做好上班准備,有充足的時間讓孩子做他該做的事情。如果8點鍾出門,那麼一小時之前就要叫醒孩子,讓他有充分的准備時間。父母牢騷責備越多,小孩壓力越大,動作越慢。有些准備工作可隔晚做好,如留心氣象預報,准備好雨具等。孩子的玩物,吃食等物品,都應隔晚准備好,可以不要在早晨做的事,盡量不要放在早晨做。 3. 取走或迴避易使孩子分心的事物。在他的視野里,不要有玩具等東西出現,更不要邊玩邊穿衣服,養成拖拉習慣。早晨可放些活潑有節奏的音樂,不知不覺中加速孩子的動作節奏。留些時間給孩子以撫愛,不宜生硬地催孩子說:「快起來,不然又要遲到了!」應變為給孩子一些擁抱,給他以愛,孩子可因此而與母親合作得更好。 4. 給孩子規定時間,讓他完成穿、洗吃等事,可以用小鬧鍾提醒催促,讓孩子抓緊時間。對孩子要有適當的期望值,不要期望太高,凡指望他配合合作的,應多表揚,鼓勵。 在周末及假期,可以讓孩子隨時意些,放鬆些,因為每個人都有這種需求。 如何對待幼兒的頂嘴 問:我的小女兒最近一階段開始出現頂嘴現象。我印象最深的那次是一天傍晚,孩子到鄰居家和小夥伴玩,我要求她回家,可她玩興正濃,怎麼也不肯回家,於是我只好強行將其抱回家了。回家後她大哭不止,並反復說一句話:「為什麼我要聽你的,為什麼你就不能聽我的。」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請問我遇到這樣的現象應怎樣來教育孩子? 答:現實生活中,幼兒頂嘴是很普遍的現象。對待幼兒的頂嘴不能簡單處置,應先進行一番分析,然後區別對待。 幼兒的頂嘴可分為以下幾類: 1. 提意見類。例如:「你要我早鍛煉,你為什麼睡懶覺?」「你說不要挑食,你為什麼不吃魚?」這類頂嘴反映了幼兒對成人言行不一的不滿,他們明確認識到成人對幼兒和對自己使用了不同的標准。 2. 思考問題類。例如:「你說得不對!你說雞蛋里有蟲子,那雞蛋怎麼又會變成小雞的呢?」這類頂嘴是幼兒思考問題的結果,反映了幼兒思維也有一定的獨立性和批判性。 3. 抗議類。例如:「我沒有做那件事,你說我做了,你有什麼根據?」這類頂嘴反映出幼兒對成人的批評不服氣,對成人憑空下結論表示憤怒。 4. 不講理類。例如:「不!我就是不!」這類頂嘴是孩子故意不執行成人的指令,是任性的表現。 幼兒頂嘴的原因是多樣的,成人必須分別對待。對於幼兒的第一類和第三類頂嘴,成人應該首先檢查自己的行為,檢查自己的教育方法。孩子對成人的教育心服口服,教育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對於幼兒的第二類頂嘴,成人應該鼓勵,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問題,善於發現問題,不盲目接受某種知識和批判性地對待別人的見解。對於幼兒的第四類頂嘴,則應該嚴厲阻止,無理取鬧或明知無理還不聽管教是絕不能允許的。 由於頂嘴常常是幼兒和成人意見不一致時產生的,所以這種語言常常帶有較強烈的情緒沖動,不足為奇。父母在鼓勵孩子發表不同意見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到孩子表達意見的方式方法,要教會孩子心平氣和、有禮貌地表達,養成擺事實、講道理的習慣,不能讓孩子形成對成人態度粗暴,措詞不尊敬、不禮貌的習慣。 對與這個小女孩的頂嘴,我們可以從中挖掘到兩層意思:一是表示了她還想玩的意願和對不能繼續玩的憤怒;二是表示了她的委屈,這種委屈來自於不理解。她不理解為什麼媽媽說可以玩就可以玩,媽媽說要回家就必須回家;為什麼凡是都是媽媽說了算,她自己不行。孩子的語言和行為應使家長認識到:一是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有了獨立傾向,有了支配自我和事物的意願;二是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還做得不夠好,只是一味強調要孩子聽話而沒有重點分析事情的是非,孩子不理解何種行為是正確的。 幼兒的發展是有共性的,但也有其個性。那些對成人言聽計從、很少頂嘴的孩子最易討成人喜歡,但是這種孩子也許相對地少一些獨立性。而那些凡事都要理解後才肯聽從命令、接受要求的孩子常常令人頭痛。但是,這些孩子也許有更多的創造性和叛逆精神。所以,如果家中有一個愛頂嘴的孩子,家長千萬不要苦惱,也不要盲目樂觀,要多花一點精力進行正確引導,最終使孩子成為勤於思考、敢於設問、善於提問、有獨創性又有禮貌的人。 養兒育女常被人們列為是母親的重大職責。從寶寶呱呱落地起,母親們便開始無微不至、全心全意地照顧,甚至許多忍疼割愛舍下自己的工作,成為一名全職媽媽,為了能更好的呵護自己的孩子。或許這就是母愛的偉大,因為懂得「自我犧牲」的人總會被人尊敬。 然而我們往往忽略了父親在教育兒女中,同樣擁有重要的價值,比起母親來或許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的女兒今年上一年級,在這之前的一切由我獨攬。小到吃飯睡覺,大到學琴練書法,工作再忙女兒的教育總是首任大事,不能懈怠。就在孩子快上學之際,丈夫出於對我工作的諒解,決定由他來接替我的工作,當然重點在教育上。本以為他是說著玩,沒想到還真是有板有眼地開展起來了。首先擬定計劃,找女兒談心,明確學習方向,然後每天落實檢查。一個星期下來,女兒雖知父親來真格的,卻開心地說;「我喜歡爸爸管我。」 在丈夫的教育方針下,女兒成了一個自覺性極強的小學生。每天按時完成作業,自覺檢查,准時睡覺,早上也不賴床。好幾次丈夫在外應酬,到了女兒入睡時間來個偷襲,只見女兒早已甜甜入了夢鄉。 現在女兒已成為一名好學生,我們都為她感到自豪。更對丈夫的教育改良心服口服,原來父親帶孩子有這么大的優越性,這是我深刻體會到的。 正巧,最近也看到一篇報道,美國耶魯大學一項研究表明,由男人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他們在學校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在社會上更容易成功。 那麼,父親該怎麼做才能實現這個目標。 一、把最多的時間留給孩子。父親的知識面一般廣於母親,在史、地、哲上往往占優勢,多與孩子相處,有助於將這些優勢傳給孩子。 二、多和孩子一起玩。父親要經常帶孩子去動物園、游樂場、逛街,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做游戲。父親的動手能力強,體力充沛,更能令孩子在玩中學,在玩中成長。 三、表達出父愛。父親應該用各種方式表示和傳遞父愛,使孩子經常感受到父親的愛和關心。 四、用支持和鼓勵作孩子的後盾。多給孩子創造獨立的機會,支持並鼓勵孩子走自己的道路。 教育子女是夫妻共同的責任,母愛可以使人變得溫柔、體貼,而父愛可以使人變得剛強、堅毅。相信好父親的角色是任何人無法替代的. 有三種東西必須捍衛:祖國、榮譽、家庭 有三種東西必須控制:情緒、語言、行為有三個問題必須思考:生命、死亡、永恆 有三種行為必須擯棄:罪惡、無知、背叛 有三種做法必須避免:懶惰、野蠻、嘲諷 有三種東西必須挽救:聖潔、和平、快樂 有三種品質必須尊敬:堅毅、自尊、仁慈 有三種習慣必須培養:理性、謙恭、好學 美國優秀教師向家長提出的十條建議 最近,美國州一級評選出來的優秀教師在家庭教育方面向家長提出以下十條建議: 一、盡量表揚孩子。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會肯去學習。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覺到他在學習上取得了一定進步,哪怕是改正一個缺點。 二、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內容和實際進步程度。家長要多詢問孩子最近學習了什麼,掌握得如何等。 三、經常給孩子制訂幾個容易達到的小目標。這樣可以使孩子感覺到能夠做到,孩子有自信心,從而有利於孩子發揮出潛能。 四、刺激孩子的學習慾望。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種機會讓孩子練習。 五、幫助孩子樹立責任心。讓孩子學會洗碗、洗手帕,整理自己的床鋪、用具,盡到自己的那份責任。 六、在孩子面前做表率。 七、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教師,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貶低教師。 八、定下家庭學習規矩,並且自始至終執行,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息習慣。 九、引導孩子善於提出問題。要培養孩子多問為什麼。 十、要使孩子重視上學,盡量避免孩子缺課的情況發生。
---網路文庫

熱點內容
為什麼壓縮文件裡面會有上級目錄 發布:2025-02-13 11:03:22 瀏覽:946
為什麼蘋果搜狗比安卓好看 發布:2025-02-13 10:51:51 瀏覽:565
男生為什麼不用考慮年齡 發布:2025-02-13 10:50:34 瀏覽:358
蘋果為什麼不造折疊屏手機 發布:2025-02-13 10:44:04 瀏覽:704
為什麼人時間長了會慢慢疏遠 發布:2025-02-13 10:43:16 瀏覽:843
3d安裝完成找不到為什麼 發布:2025-02-13 10:35:47 瀏覽:275
男生為什麼會有啤酒肚 發布:2025-02-13 10:31:39 瀏覽:5
為什麼電腦打字必須敲兩下空格 發布:2025-02-13 10:15:29 瀏覽:756
小米分期為什麼還是全款 發布:2025-02-13 10:07:53 瀏覽:382
為什麼嘴不停吃東西 發布:2025-02-13 10:07:44 瀏覽: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