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為什麼跟孩子說什麼都不聽呢

為什麼跟孩子說什麼都不聽呢

發布時間: 2022-09-05 20:34:12

1. 跟孩子怎麼說他都不聽

孩子不聽話,最大的可能是大人的錯,單純的說教是不會有好效果的。 下面是五種常見的不聽話原因的解決方法: 一.禁果效應 小故事:上帝禁止伊甸園的夏娃和亞當吃智慧樹上的果子,但上帝的這一禁令反倒令得夏娃對樹上的果子充滿渴望,終於有一天,夏娃在撒旦的誘惑下打破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果子,被上帝懲罰。人們把這種「越是禁止越能激起人的叛逆心理」的現象稱為禁果效應。 孩子很喜歡跟家長「對著干」,其實是大人忽視了孩子的心理規律。任何人都有自主的需要,希望自己能夠獨立自主,而不是被人控制的傀儡。一旦人的自由受到限制,孩子為了釋放負面情緒就會反抗父母的命令。 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一方面減少父母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抵觸感,另一方面也能幫助家長採取更恰當的方式解決和孩子之間的分歧。 二.羅森塔爾效應 小故事:希臘神話中,塞普勒斯國王皮格馬利文是一個技藝超群的雕塑家。有一天他完成了一個少女的雕像,雕像如此完美,以致國王本人也深深地愛上了這個雕像。國王的愛情感動了愛神阿弗狄羅芯,愛神給雕像注入了生命。皮格馬利文的幻想成為現實,從此遂有了塞普勒斯人。 你對他人的期望會間接地產生巨大的影響,如果我們對他人持有消極的偏見,那麼就會產生消極的結果。相反,如果我們用積極的態度期望別人,對方可 能就會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非凡天才,但這種可能的實現,取決於家長和老師能不能像對待天才那樣的去愛護、期望,珍惜這些孩子。孩子的 成長方向取決於父母和老師的期望,簡單的說,你期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孩子就可能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三.超限效應小故事 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去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可以,打算掏出所有錢去捐款。等了一0分鍾,牧師還沒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點零錢,又等了一0分鍾, 牧師還沒結束,馬克?吐溫又氣又煩,一分錢也不捐了。臨走時他反而還從盤子里「偷」了兩元錢,跑掉了。 心理學上把這種「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讓人極不耐煩或產生逆反心理」的現象,稱為「超限效應」。其實批評越多,孩子越不聽話,也就是這個道理。 批評是一門學問。有節制的、善意的批評能夠讓孩子如沐春風,虛心接受,並很快改正。而不恰當的批評方式讓孩子心存不平,難以接受。家長們在批評 孩子前最好先好好反省一下自己。 四.魚缸法則小故事 養在魚缸中的熱帶金魚,三寸來長,不管養多長時間,始終不見金魚生長。然而將這種金魚放到水池中,兩 個月的時間,原本三寸的金魚可以長到一尺。 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而父母的保護就像魚缸一樣,孩子在父母的魚缸中永遠難以長成大魚。 要想孩子健康強壯的成長,一定要給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而不讓他們拘泥於一個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魚缸」。隨著社會進步、知識的日益增加,父母應該克制自己的想法和沖動,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 5.刺蝟法則 小故事:在自然界里,刺蝟們為了抵禦冬天的寒冷,會試著挨在一起取暖。但是如果靠得太近,彼此就會被對方刺傷,而如果靠得太遠的話就不能取暖。經過接近、磨合,再磨合、再接近,幾次試探後,刺蝟們終於找到了既能相互取暖,又不會被對方刺傷的最佳距離。 刺蝟法則強調的是人際交往的心理距離效應。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應當與孩子保持一定的「親密有間」的關系。用寬容的心態尊重孩子的情感與人格, 寬容而不縱容,嚴厲而不失溫情,親近而不去溺愛,既讓孩子得到思想上的反思,又不讓孩子覺得父母討厭和啰嗦,這才是成功的教育

2. 每次跟孩子講道理孩子都不聽,甚至很煩怎麼辦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覺得孩子說了不聽,聽了也不照做,根本不會拿父母說的當一回事兒。所以大多數家長都有共同的苦惱: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到底應不應該給他講道理?怎樣講孩子才會聽?






每個故事都蘊含著不同的道理,畫面清晰,情節生動,很符合孩子的愛美性格,畢竟都是喜歡漂亮的圖案。那麼就能通過閱讀的方式來理解不同的道理,這樣學到的知識會比父母教的還多。







總結:作為父母最難能可貴的品質,就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不斷的提升自己。很多時候如果孩子離我們期望越來越遠的時候,父母應該從自己身上去尋找一下原因。也不妨換個思路試試不同的方法,從而更好的引導孩子成長、成人、成才

3. 跟孩子講了很多道理,為什麼孩子還是不聽話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自己的小毛病,也勢必會和我們發生沖突,今天列了八種你一定會遇到的狀況,結合澳洲育兒專家的一些建議,和大家分享最有操作性的方法。不靠高壓和所謂的父母權威,你的孩子照樣能接受你的建議。

4. 父母明明說得對,但是孩子就不聽是因為啥

果媽印象深刻的是,有位媽媽的求助,她說:「孩子今年讀二年級,每次和孩子說話,句句都要靠吼,打也打麻木了,沒有效果,打過後還是老樣子,都愁死了。」

從這位媽媽的言語間,彷彿能感受到母子倆談話過程中的那種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

「為什麼孩子說不聽?」想必這是很多媽媽都為之苦惱的事情,有的媽媽甚至還疑惑,為什麼自己好好在跟孩子說,沒打也沒罵,孩子依然不聽,難道真的要靠吼和打?

歸根到底,是我們的溝通方式出了問題。

要想孩子能好好聽你說,並且能聽進去,是時候改變自己的溝通方式了,希望這4個溝通小技巧,能幫助到家長們。

不吼不叫,我們可以怎麼做:

(1)在孩子平靜的時候,多做預防工作,加強溝通和愛

(2)注意提前通知,尊重孩子的知情權,被尊重的孩子更懂得尊重別人

(3)說出你的想法,有禮節的突出要求,比起嘮叨不停,孩子更能聽到重點

你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裡,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所以,記住自己的榜樣作用,爭做孩子的好榜樣,溝通也如此。

三、有明確的界限,而不是永遠說不

界限感,不言而喻,就是人與人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可以越過中間的那條劃分界限,否則就是越界了。

中國式家庭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界限不清。尤其是親子之間

5. 為什麼一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卻往往越不聽呢

熊孩子”這個詞在這幾年十分流行,詞形容的是那些過於調皮、無法無天的孩子。

雖說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避免熊孩子出現的最好方式,但有的孩子卻真的是天生頑劣,而這些天生頑劣的孩子往往有超過常人的逆反心理,極難教育。

面對那些生性就比較有逆反心理的孩子,打罵的教育方式是行不通的,你越是打罵孩子,孩子的逆反心理就越厲害,越容易和你對著干。

案例

前段時間朋友說過一件關於她家熊孩子的事情,這個熊孩子就是天生逆反心理很重,總是不管不顧地搞破壞。



打罵孩子是千百萬種教育方式中看起來“最簡單高效”的,但其實是最“無能”的。打罵只是通過武力震懾,在教育上只能起到治標不治本的效果。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句話在育兒方面一樣適用,

只要家長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和孩子一起成長,將孩子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才能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

6. 我家孩子越說越不聽,該怎麼辦

引言:有些父母會發現,平常教育孩子的時候越說孩子越不聽,這其實是因為孩子的逆反心理在作祟,父母這時候一定不可以對孩子使用暴力或是對孩子說一些難聽的話,因為這很可能會傷害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果孩子總是不聽父母的話,父母就應該多和孩子交流尋找孩子不聽話的原因,而不是對孩子使用一些暴力手段。

三、注意教育方式

在平常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能經常對孩子不耐煩,或是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大聲吼叫,這樣就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反感,長長時間下來孩子也會不願意與父母交流,與父母之間沒有溝通。這時父母說什麼孩子都不會聽,所以在平時父母一定要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

7. 跟孩子講道理為什麼孩子就是不聽是家長的問題還是孩子的問題

其實呢,如果說是有小孩的家庭的話,那麼一定都會對如何教育孩子都感到十分的苦惱,因為有很多時候他們作為小孩子的話天性就比較調皮,所以說可能並不會認真的聽你的話。那麼有時候在教育孩子上呢,孩子就會不聽你的道理,並且有時候還會大哭大鬧的,也會影響家長的心情。

那麼有很多家長也就會反思說,這到底是我的問題呢,還是我孩子的問題。

我覺得在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對教育孩子呢都是要有針對性的方法的。

其實每一個孩子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意思,所以說教育不同的孩子,我們都要有針對性的方法。

如果說有時候孩子沉不下心不願意聽你說教的話,那麼用行動來教育就是最好的,像那些比較文靜內斂的孩子,我們教育他們的時候就要溫柔一點,用不斷啟發引導的方式。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全部看法了,非常感謝你能夠讀到這里,如果說你有其他的意見和建議,也歡迎到評論區和我留言交流。

8. 為什麼越給孩子講道理孩子越不聽話

最沒用的育兒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這句重要的提醒已存世百年,可這3種辦法恰是很多家長身體力行,運用最純熟的。

此話一出,肯定會引起很多家長的疑問和困惑:如果講道理孩子不聽,除了生氣或感化他,還有什麼方法呢?難道放任孩子不管嗎?

孩子當然是需要教育的,但以大道理壓人,強迫孩子接受來自家長口頭的「道理」,這是在使蠻力,是思維懶惰和粗糙的表現,不但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讓問題變得越來越麻煩、越來越被動。

教育是門藝術,講究的是簡單和精巧。改變「講道理」的思維定式,變通一下,效果可能會更好。

家長講道理孩子不聽?你不妨換個做法

「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發脾氣加虛偽是下下下策。

盧梭曾說過:事事講一番道理,是心胸狹窄的人的一種癖好。有氣魄的人是有另外一種語言的,他通過這種語言,能說服人心,作出行動。

想讓孩子懂道理,家長就要口頭少講道理,行為符合道理,這才是教育的真諦!

內容來源自:家教智慧

微信公眾號 【娟子媽媽講故事】

9. 為什麼你說什麼你的孩子都不聽

您說話的態度是怎樣的?

重要的事情,其實不需要說三遍,一遍就夠。當家長不停地重復一件事時,如果孩子沒有做出任何反應,家長的內心其實是崩潰的,壞情緒自然而然就會爆發。
和孩子聊天第一要有耐心,要心平氣和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和孩子聊天第二要懂傾聽,給孩子留有陳述自己想法的餘地;

您和孩子說話有沒有就事論事

很多人說話愛把話題扯得很高很遠,毫不避諱地說,這是女人常愛走的路線。和自己的另一半爭論時,總是剪不斷理還亂,談今論古,上綱上線等等,前提是另一半已經有了包容能力,可孩子就不一樣,在他看來,這樣的家長就是一個字「煩」。

只說眼前的事,不說過去的事

比如孩子今天沒做作業,就去玩游戲了,破壞了之前商定好的規矩,那家長要做的就是和他談「破壞規矩」這件事,而不是把之前孩子犯的錯,都一一說個遍。本來孩子理虧的事,如果先聽到的是一通數落,他還能靜下心來思考自己今天的行為嗎?

只說具體的事,不說抽象的事

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牽扯到孩子的未來,更不要動不動就拿上大學說事。上大學本來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可如果總是在這種糟糕的場景中被提到,孩子心生反感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10. 跟孩子講道理,孩子總是不聽,怎麼辦

首先我們要想到孩子的心裡問題,這就必須要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了解他再想什麼,平時注意孩子的言行,多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心裡教育。他做錯事時不要武力解決,不要輕易對孩子做承諾,說過的就必須要實現,為孩子在心裡上樹立一種「言行必果」的心態。同時也要進行必要的獨立能力和抗壓能力,孩子有成績是要盡量表揚,當然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在學習上,要有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心態,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適適吧,祝你們幸福。溫馨提示: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都存在著風險,讓孩子經理一些小的「意外」有利於培養他們預知和處理風險的能力。

熱點內容
為什麼有的微信名字不能修改 發布:2025-02-13 22:05:44 瀏覽:696
為什麼有段時間特別喜歡一種顏色 發布:2025-02-13 22:05:02 瀏覽:149
為什麼男人分手了就有錢了 發布:2025-02-13 22:02:05 瀏覽:845
鐵鍋用時間長了為什麼會漏油 發布:2025-02-13 21:59:45 瀏覽:489
為什麼用一淘和別人的減的不一樣 發布:2025-02-13 21:41:42 瀏覽:472
熬小米為什麼不粘 發布:2025-02-13 21:28:08 瀏覽:96
女生急性炎症為什麼吃葯會痛 發布:2025-02-13 21:16:58 瀏覽:808
用友軟體里不能記賬因為什麼 發布:2025-02-13 21:00:02 瀏覽:295
為什麼年齡大眼睛就花了 發布:2025-02-13 20:59:55 瀏覽:607
為什麼談戀愛男生很容易膩 發布:2025-02-13 20:59:15 瀏覽: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