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燒的孩子為什麼難扎針
A. 孩子發高燒去排隊掛號,又排不上,該怎麼快速退燒
嬰幼兒易患感冒發燒,特別是寶寶一發燒,寶媽、寶爸們便會不知所措,著急萬分,更不用提半夜發燒,以及去醫院掛號排隊打針吃葯了,想想都頭大。今天給寶媽們引見幾種簡單有效,易操作的中醫推拿退燒辦法。
推拿退熱能夠到達立竿見影的退熱效果,一次治療後就能夠出汗好退熱。細微的感冒發熱,單純用小兒推拿就能退熱。嚴重感染和頑固發熱,經2~3次推拿也能夠退熱。大多數發燒的孩子,運用物理降溫及小兒推拿法就能處理問題,省去了跑醫院排隊扎針的煎熬,也防止了穿插感染的風險。
外感發熱
小兒外感發熱表現為發熱怕冷,伴有鼻子梗塞、流鼻涕,打噴嚏或咳嗽,有些還伴有頭痛、嗓子癢或咽紅。推拿部位在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之外,可增加清肺經200次。
清肝經100-200次
揉小天心100-300次
詳細辦法:在患兒掌根大、小魚際交接處凹陷中,又叫魚際交之處,施以揉法,即以手指指肚,吸定於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留意,要用中指揉,稱揉小天心。揉100~300次為宜。
B. 發燒扎針血管疼 求高人指點
打針的時候可以咳嗽,能減輕疼痛。
你說的情況我也有,是因為大夫扎針的時候扎偏了,用熱水燙燙會好些的。
C. 寶寶十四個月昨天高燒大夫說心肌酶高點今天不燒了還用不用扎針了
你好;這種情況可能是感冒引起的心肌酶升高,要注意排除心肌炎等引起的心肌酶升高,可以查心電圖,心肌肌鈣蛋白等檢查確診,感冒引起的心肌酶升高,可以輸液3-5天,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定期復查血常規,心肌酶,避免再次感冒受涼。
D. 幫忙看一下
根據你的描述,寶寶的發育一切正常,並沒有因為生病而影響她的智力。
因為你說她得過缺氧缺血性腦改變,所以我著重看了你對她這塊的描述。兩個月會笑、會嫉妒、會認生其實都是智力發育的表現。她發育得很好,看來你們照顧得很不錯。
你說她經歷了三次磨難,其實它們是相互關聯的。
吸入性肺炎引起了腦部損傷,治療讓寶寶受了苦,吃奶不好引起了新生兒黃疸。一直體弱接受治療讓她睡不好,體質差引發缺鐵性貧血。
我知道你現在擔心的是她的發育,建議如下:
1、做幼兒體操,幫助寶寶掌握平衡及四肢協調能力。可以玩保健球,盪鞦韆等。
2、看一些色彩鮮艷的圖片,促進寶寶腦發育。
3、給她念故事書,增加她的詞彙量,促進她更早更清楚的開口說話。四歲前語言是判斷孩子智力的重要標准。
4、聽一些音樂,音樂對腦部有潛在激發作用。
你寫了長長一篇關於女兒的描述,看得出,你們很用心在照顧她。她出生時經歷的磨難都過去了,她會如你們所願健康長大。路還長著呢!一切都會好的。
E. 為什麼現在小孩感冒發燒這么難治
感冒發燒是皮膚毛孔被風寒暑濕之氣蔽塞,致陽氣不得逾越,故發燒時只要汗出燒就退,冰枕在降低發燒者的體溫,使皮膚毛孔更難排汗。 皮膚毛孔被冰枕阻塞收縮無法排汗,皮膚表面的風寒之氣又被點滴引入體內,更被消炎傷害心臟,致心臟衰弱,而風寒內侵,乃為腦炎、腦膜炎的主因,是冰枕與點滴液引狼入室所造成的結果,白血球數據的上升,乃因身體欲將此內侵的風寒與抗生素葯物排出體外而產生的,故汗出燒退,白血球數據亦隨之自然下降。 大家可以感覺到發燒時,心臟劇烈跳動,目的即在增加其壓力,促使陽元氣上升,以促使毛孔張開來排汗,發燒溫度越高,心臟跳動越厲害。今日醫療不思促使毛孔張開,反用冰枕封死毛孔,更用消炎葯降低心臟的跳動之力,致病患心疲力竭,而疲憊不堪,乃致更加重病情。 常見發燒退後復來,即因被引入體內之風寒排解未盡,五臟調理五氣仍未能均衡,而致發燒再起。 發燒時,病只在體表,或半表半里,並未進入體內,五臟六腑皆未受病傷害,陰症無汗,陰症無發熱,即病毒、細菌進入內臟時,反而不會發燒,如今日的高血壓即為風寒進入體內,糖尿病為燥氣進入體內所造成。 許多發燒的病患,被冰枕、點滴液、抗生素消炎而無法退燒,許多不懂醫學的醫學權威,就玩欺騙病患的把戲-做抽取脊髓的穿刺檢查,致腰受傷害,腰為腎之腑,腎主骨,骨主髓,腦為髓海,對腎臟的傷害即對心臟產生傷害,因心、腎同為少陰經,心臟因消炎致被風寒侵入,今日許多風濕性心臟病即因消炎,致風寒濕侵入心臟所造成。 風寒侵入心臟,隨著少陰經侵入被脊髓穿刺而受傷的腎臟,腎臟受傷,外用點滴、冰枕大量引進風寒,乃為腦炎、腦膜炎、燒壞腦及血癌的真正主凶。
F. 小孩發燒
許多家長看到孩子發燒就著急,急於給孩子退燒。其實,小孩感冒發燒並不是壞事,不要急於退燒。 小兒發熱時體溫37.5—38℃為低熱,38—39℃為中熱,39℃以上為高熱,超過41℃為超高熱。發熱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入侵產生的一種反應,有利於殲滅入侵的病毒和細菌,從而有利於小兒的正常成長發育。體溫不超過38℃一般不要急於退燒,特別是在沒有明確診斷前,如果盲目退燒就可能掩蓋病情,干擾對病情的診斷。當體溫達到39℃以上時就要在醫生指導下退熱。有4%—12%的孩子在高熱時會發生驚厥,驚厥反復發作可能造成腦損傷,也是某些癲癇的先兆表現,還可能導致其它危險。因此,凡有高熱驚厥史或家族史的病兒,一旦高熱就應立即給予退熱處理。 給小兒退熱時,38.5℃以下最好選擇物理降溫,如多飲水、溫水加酒精擦浴等。所有的退燒葯,如撲熱息痛、復方阿司匹林等都含有咖啡因、非那西汀等成分,有較大的副作用,嬰幼兒的神經抑制機制尚未健全,高熱時使用,易誘發驚厥,還會因大量出汗引起虛脫,甚至因血液中游離膽紅素堆積而出現黃疸。同時對消化系統和肝腎功能也有損害,如果非要用退燒葯,請在醫生指導下選用。 有的家長認為小兒感冒輸液比服葯退燒快,一到醫院就要求醫生給孩子輸液,而且要求用抗生素。其實感冒大多為病毒感染,抗生素對病毒沒有作用。我們的原則是能吃葯的不打針,能打針的不輸液,因為輸液有時會產生副作用。當服用抗病毒葯物不能退熱,發生繼發性細菌感染,血液檢查白細胞數明顯增高,出現支氣管炎或肺炎時,可考慮使用抗生素。但無論用什麼葯物,都要注意劑量不得過大,服用時間不應過久,服葯期間要多給孩子喝水,以利於葯物的吸收和排泄,減少葯物對小兒身體的毒害。 治療小兒感冒的非處方中成葯 小兒感冒大多由病毒引起,西葯用抗病毒或對症治療,療效不太明顯。中醫根據風寒、風熱、傷暑等病因的不同進行辨證選用非處方中成葯治療,方便、安全且療效好。 一、風寒感冒:多在冬春季節發病,其它季節也可發生,為感受風寒之邪引起。主要症狀為發熱、畏寒、頭痛、無汗、鼻塞、流清涕、打噴嚏、咳嗽等。治宜辛溫散寒、發汗解表。可選用風寒感冒沖劑,7歲以上兒童每次服1/2袋(每袋8克),3~7歲服1/3袋。 二、風熱感冒:為外感風熱引起,或由風寒感冒轉化而生,四時都可發生,主要症狀為高熱不退、面紅目赤、咽喉紅腫、流黃鼻涕等。治宜辛涼解表、宣肺清熱。可選用小兒感冒顆粒(沖劑),用開水沖服,1歲以內每次6克(每袋12克,或每塊6克),1~3歲6~12克,4~7歲12~18克,8~12歲24克,每日2次。或選用小兒熱速清口服液,1歲以內每次服2.5~5毫升(每支10毫升),1~3歲5~10毫升,3~7歲10~15毫升,7~12歲15~20毫升,每日3~4次。其它尚有風熱感冒沖劑、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顆粒(沖劑)均可選用,照說明書按兒童劑量服用。 三、暑濕感冒:主要發生在夏天暑熱季節。除有感冒症狀外,還有發熱、汗出不暢、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等表現,又稱為「熱傷風」。治宜清暑化濕、解表和中。可選用藿香正氣口服液 (每支10毫升),7歲以上服3~5毫升,3~7歲服2~4毫升,每日2次。感受風寒之惡寒發熱,內有食滯或伴泄瀉嘔吐的胃腸型感冒患兒,可選用午時茶顆粒(沖劑);暑熱口渴、小兒痱毒者可用金銀花露口服液;暑熱便秘、口渴心煩、口舌生瘡者可用導赤丸,但周歲以內小兒慎服。 非處方中成葯治療小兒感冒盡管對降溫、發汗都有好處,減輕感冒症狀也快,但小兒臟腑嬌嫩,病情變化快,易並發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等病。用非處方中成葯治療2~3天症狀不減或病情反而加重者,應盡快到醫院看病,以防貽誤病情。
G. 為什麼小孩子打點滴的時候都是在腦門上扎針
1、頭上的血管比較手腕上的好找,頭皮層較軟,不用多次試針
我們成年人有時扎針,還會有血管不好找的時候,會有多次試針的情況,看著就疼,實際也疼。
孩子小,而且基本都是胖嘟嘟的,身上全是肉,根本看不見血管,何況血管很細,再有經驗的護士也不容易找到合適的血管。扎錯了就得再找再扎,多次扎針,孩子就得多疼幾次。
簡單的輸液,卻是很有研究的,以前輸一次液就要取一次針,在輸的時候又重新紮。有的人住院很多天,天天要輸液,那手腕上到處都是針眼,手腕上沒有再能扎針的地方,就只有在腳上找了,讓人感到恐怖。
H. 寶寶發燒感冒能不能手指扎針放血
意見建議: 你好,這種屬於是中醫的古老方法,放血療法,但是受罪,療效並不肯定,建議還是應用葯物治療